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9-24 19:33      字數:2198
  身處的位置不同看待問題的方式也不一樣,對於趙禎來說,民智初開是一件極為有利的事情,不光是對大宋有利,對華夏漢家同樣有利。

  這種有利是宏觀上的,是站在更高角度和層次上的,是一份強大的責任心,趙禎已經不局限於大宋,而是把眼光放得更長遠,民智的開啟也許會影響到大宋,會出現許多變數,但在趙禎看來最終會使得華夏更加強大。

  相比漫長的曆史,大宋一個王朝又算得上什麽?

  也許大宋會更加強大,成為周朝一般延續八百年;也許超越周朝延續千年,可這樣的曆史會更長遠嗎?

  相對於大宋的延續和強大,華夏的強大和延續才是最為重要的,在趙禎看來眼下的大宋已經足夠強大,足夠延續甚至是超越之前的曆史。

  趙禎和範仲淹探討的問題也從原本的世界觀變成了華夏的未來,這是一個更大的命題,也是一個讓人糾結且欲罷不能問題。

  趙禎未來是奇跡一般的存在,誰也不知道未來會變成什麽模樣,誰也不知道未來會便的好還是壞,但有一點趙禎和範仲淹兩人都可以肯定,那就是未來的大宋會變化的更快。

  “官家,大宋的未來會是一副什麽模樣?”

  對於範仲淹來說,趙禎幾乎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一樣,什麽事情都逃不過官家的法眼,越來越多的事情證明了他的猜想。

  趙禎稍稍苦笑一下道:“未來會是什麽模樣誰又會知曉?朕隻是做了一些在可見範圍內的預測罷了,就如同秋天來了稻穀便要成熟,冬天河水會結冰,朕隻能遵循曆史進行預測,而眼下的大宋已經脫離了曆史,這樣的王朝還如何能以漢家原本的模樣來揣度他?”

  範仲淹微微點頭,但還是提出不同的意見道:“官家,長遠的事情無法揣度,但眼下的事情卻是可以預測的,臣以為大宋的未來可能會稍顯不同,您去了西麵之後,國朝之內便以新君為尊,朝堂上下必然會經過一段時間的迷茫,而新君也要在這段時間站穩腳跟才是。”

  不過是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範仲淹,趙禎微微感歎:“範相公能想到這一點朕很欣慰,朕需要的就是你在這段時間輔佐太子,也維持朝政,大宋之變不在於君王更替,而是在於思想之變,這是古今未有之大變,萬萬維持,方可曆久彌新!”

  範仲淹當然知道自己肩膀上的重擔,看向趙禎的眼神也充滿了敬佩,多少君王在發現改革會動搖國朝之後便放棄了改革,因為這段陣痛他們不願承受,或是王朝承受不起。

  而官家不同,官家即便知道改革會讓大宋混亂一段時間,可他在看到改革而來的好處後,依舊堅持這麽做,這樣的決心和毅力古往今來君王之少有。

  “這次傳位大典之後,晏殊也該回來了,他的才學和能力其實相當出眾,是輔佐新君的良才,官家臣請辭相位,請官家宣麻拜相晏殊!”

  範仲淹在最後還是開口向趙禎請辭了,大宋的相公能在相位上穩坐這麽多年實屬少見,而範仲淹覺得自己的才學不及晏殊,果斷的辭相極為符合他的人品作風。

  趙禎卻擺了擺手道:“你剛剛也說了,朕傳位之後乃國朝動蕩之時,這段時間你不能辭相,朕不準,且旭兒登基稱帝後,需要熟悉中樞事物的官員主持,你久任宰執不可推卸,至於晏殊朕已經給他準備好了官職,待他出使大秦回來後便可赴門下省侍中。”

  範仲淹心悅誠服道:“官家,門下省侍中侍郎官價正二品,掌出納帝命,緝熙皇極,總典吏職,讚相禮儀,以和萬邦,以弼庶務,所謂佐天子而統大政者也!官家此舉穩妥,可令晏殊心安!凡軍國之務,與臣下參而總焉,坐而論之,舉而行之,此其大較也,亦可使之施展胸中抱負。”

  趙禎點了點頭:“朕之前因其古板刻意收益清貴之官,近文章,多典籍,最貴者不過經筵日講,眼下卻瞧見他已然不同,該出就職於中樞。晏殊之才在深,在廣,凡朝野之事,可常備詢問,範相公該多引導其勸誡新君!”

  範仲淹恭敬的向趙禎施禮道:“臣遵官家旨意!”

  瞧見趙禎交代完之後便向秘閣之外走去,範仲淹不禁感歎趙禎的思慮周全,作為皇帝他幾乎把能夠想到和安排到的事情全部做好,甚至連晏殊回朝之後的差遣都準備好,這是極其不容易的事情。

  範仲淹覺得自己因為有這樣的皇帝而感到慶幸,不光是他自己,他覺得任何一個活在這個時代的人都應該感到慶幸。

  什麽樣的帝王有官家這般的恒心與決心?一改穩妥之法,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什麽樣的帝王能夠有這樣的魄力?

  這樣的帝王雖然少之又少,但卻不是沒有,並且在範仲淹看來,文治武功能和官家比肩的也不是沒有,但所做出的成就能和官家比肩的卻是絕無僅有。

  在他看來趙武靈王當初傳位太子不過是那個時代迫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趙國不是大一統的王朝,所以趙武靈王為的是防止自己突然戰死而不得已傳位太子。

  而大宋不同,官家幾乎橫掃四周的強敵,給了大宋最穩定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下沒有威脅的大宋根本就不需要這麽做。

  皇帝是這天下間最強大的存在,最至高無上的存在,是漢家的天子,擁有無盡的財富和權利,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舍棄的。

  而官家卻能如此堅決且毅然決然的放棄皇位,傳位太子,這需要多麽強大的意誌和魄力?

  範仲淹就是因為這一點才是死心塌地的為趙禎效力的,一個把自己私欲放到了最後的人,這樣的人難道不值得尊敬?不值得自己去效忠?

  但事實上範仲淹錯了,在他看來皇位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可在趙禎的眼中那個職位是個枷鎖,是一個囚禁皇帝的牢籠,天下人都會盯著你的一舉一動,文武百官都會注意你的言行。

  他自從坐上了皇帝寶座開始,就整日謹小慎微,也終於知道為何曆史上的宋仁宗半夜喝口羊湯都費勁,沒辦法,天下人都盯著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