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8-01 19:31      字數:2194
  隨著邏些城中不斷的有軍民出逃歸降大宋,邏些城中原本緊張的糧食供應開始逐漸放緩,這怕是角廝羅最近得到的最好消息。

  但仁欽桑波並不樂觀,因為城中的糧食是有限的,並沒有增加,隻是因為人的減少而降低損耗而已,事實上所剩的糧食依舊讓邏些城麵對巨大的危機。

  近五十萬人的大城,每日的糧食消耗是驚人的,即便逃出一部分人,城中依舊存有四十多萬人,這樣龐大的數量讓糧食的消耗速度依舊迅速。

  就算一人一天一斤糧食那就是四十多萬斤,隻進不出之下,還能撐的上多久仁欽桑波自己也不知道,但他卻能有一個大概的估算,最多還有半個月。

  之前已經被圍了半個月,而半個月後邏些城的糧食隻能供給軍隊,對這裏的百姓來說將是滅頂之災。

  當然百姓的家中也有存糧,這些糧食沒有被算在邏些城的儲備之中,但每家每戶儲備的糧食都不一樣,這就涉及到了另一個問題,向百姓們發放糧食會出現不公平的地方。

  有些人家中糧食富裕,甚至還有留餘,而有些人家早已揭不開鍋了,這就是城中百姓出逃的原因。

  眼下困難的是對百姓的糧食發放,不知道各家情況之下,很可能會引起百姓的不滿,糧食富裕的人家還能得到糧食,這對整個邏些城都是不公平。

  而為了解決這個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城中的所有糧食全部集中起來,同時向所有人發放,這才是最完美的解決辦法,但同樣這也是最動蕩人心的辦法。

  當仁欽桑波把這個難題奏報給角廝羅的時候,角廝羅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集中糧食,因為這樣可以讓邏些城撐得更久一些,也可以讓大軍更加的安心,安定。

  在角廝羅的眼中,一切都沒有大軍安定來的重要,軍隊是他的一切,軍隊安定則邏些城安定,宋人雖然在外麵鼓噪,但又能如何

  他們不打算攻城而是打算圍城,圍城的目的就是讓邏些城總的吐蕃大軍戰力下降,不堪一戰,角廝羅覺得自己不會中計。

  於是一場浩浩蕩蕩的收繳行動便在邏些城中開始了,而原本被賢覺和岡波仁安撫下去的民心立刻開始變得躁動。

  百姓不明白角廝羅都用意,糧食富裕的人家之所以沒有出逃就是因為有足夠的糧食吃而沒有餓肚子,你現在把他們心中最後的保障也收走了,他們豈能幹

  至於糧食較少的人家也是惶惶不安,因為角廝羅把他們所剩無幾的糧食也征調走了,他們下一頓就可能餓肚子,這時候誰還管你的意圖是什麽,人總要有活下去的權利。

  錯誤的政策使得角廝羅把剛剛安定一些的邏些城帶入了毀滅的深淵,原本因為恐懼和鎮壓平靜下來的吐蕃百姓再次動蕩起來。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向城外瘋狂逃竄,而原本還能通過殺人穩定局麵的軍隊卻無法繼續下手,**傷害百姓的同時也在傷害著軍隊。

  人性是個美妙的東西,他們控製了人的善惡,而殺害同族這種在道德上受到強烈譴責的事情可以在逼迫下幹一兩次,但不能大量屠殺。

  最先崩潰的不是吐蕃百姓,相反而是角廝羅逐漸出的“斬首隊”,這些人都是吐蕃的精銳,對角廝羅和吐蕃都是忠誠的,但他們不斷的殺戮吐蕃百姓和潰逃的士兵,時間長了心中的陰影便越來越大。

  開始出現抵觸之後,手中的刀子就不再那麽“鋒利”了。

  逐漸的有人開始放任百姓和潰兵的出逃,甚至自己也加入了出逃的行列之中,一路向宋軍的招降大營而去。

  沒錯,現在的宋軍招降不是僅靠幾頂帳篷就能解決的了,邏些城的出逃數量越來越多,宋軍專門開設了招降大營,一個木質圍欄的營地中滿是從邏些城掏出的軍民。

  在這裏設有專門供給吃食的地方,同時也有臨時落腳休息的帳篷,還有準備分發的幹糧,從邏些城中逃出的吐蕃人一旦抵達,便會被暗自在大營中。

  宋軍官員要做的便是“政治宣傳”,把吐蕃眼下的情況和大宋未來的打算詳細的告訴他,並讓他自己選擇要去的地點,並且給他們路上所需的幹糧讓他們離開。

  這段時間招降大營就沒停歇過,不斷的有吐蕃人出城,也不斷的有吐蕃人被遣散,給邏些城同樣製造了巨大的壓力。

  大潰逃終究還是到來了,邏些城南麵的守軍在宋軍的炮擊間隙向宋軍大量投降,他們是大規模整編製的投降,一次歸降來了近萬人,同時也使得靠近南城的百姓大量湧出歸降,潰敗之勢一發不可收拾。

  這次大規模的歸降觸動了整個邏些城,原本還打算抵抗的吐蕃軍隊也開始撐不住了,思想上產生裂痕的他們開始了動搖。

  而即便如此,宋軍仍然沒有打算攻城,相反增加了圍城的力度,不斷的接納掏出來的吐蕃軍民。

  角廝羅除了氣急敗壞之外,別無他法。

  時間在不但的流失,邏些城中的人口基數依舊龐大,坐吃山空的邏些城逐漸出現糧食的供應緊張。

  百姓的口糧被嚴格限製,唯一需要的便是滿足軍隊的所需,角廝羅不敢再失去軍隊了,百姓的潰逃他無法阻止,但軍隊的潰逃他卻要控製。

  就這樣宋軍和吐蕃大軍對峙了半個月,宋軍的補給源源不斷的從後方運來,大軍也在不斷的分兵清剿高原上的反抗力量,清剿那些效忠吐蕃,效忠角廝羅的殘餘軍隊。

  宋軍戰果不斷的擴大,利用角廝羅和吐蕃主力被圍的這段時間,宋軍已經控製了邏些城的南部和北部的所有土地,同時對東麵宋軍早已占下土地進行加強管理。

  事實上邊防線已經被宋軍向前推進到了邏些城,圍城並不妨礙宋軍對已經占下的土地進行建設和統治,這是在趙禎在同時進行的事情。

  一旦邏些城中的糧食耗盡,其結果便是魚死網破,要麽角廝羅奮起反抗和出城突圍和宋軍拚個魚死網破,要不然便是被宋軍徹底困死在城中。

  而無論那個結果都是宋軍得利,傷亡可被降低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