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8-01 19:31      字數:2184
  趙禎說的沒錯,隨著瑪兒敢的攻防戰結束,整個吐蕃的局勢都會出現一邊倒的情況,狄青率領的上四軍進軍吐蕃,不光是為了解瑪兒敢之圍,更是對前線大軍提供有效後方保障的存在。

  噶日噠措殘餘的吐蕃軍幾乎在上四軍的衝擊下在頃刻之間土崩瓦解,一場攻城戰讓他們折損萬人,而一場大火更是讓他們鬥誌全無。

  在看到瑪兒敢城的北城之後,他們就知道攻陷瑪兒敢是不可能的事情,至於生擒大宋皇帝也成為一個笑話。

  大宋的援軍突然出現在了四麵八方,“狄”字的大旗出現之後噶日噠措就知道萬事皆休,捧日軍,天武軍,龍衛軍的大旗也在戰場上相繼出現。

  宋軍已經步騎列陣,掩殺而來,勢不可擋

  僅剩下半數的吐蕃軍一觸即潰,毫無戰力,四周的喊殺聲瞬間就把他們淹沒,想要突圍都沒有成功的可能。

  而噶日噠措最後悔的便是沒有在瑪兒敢城破之後,立刻率軍攻殺北城,而是在瑪兒敢城中浪費時間的去搜刮戰利品。

  大軍並沒有搜刮到多少財物,相反把寶貴的時間和破城的鬥誌全部消耗幹淨

  當噶日噠措卻毫無辦法,若是不給部屬燒殺搶掠的時間,那軍中不斷的折損和攻城的強度很可能會讓大軍嘩變,也會讓自己的威信掃地。

  但噶日噠措卻明白,其實這一切都在宋人皇帝的謀劃之下,瑪兒敢之戰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死局

  大宋皇帝早已安排好了伏兵,五千人能夠守得住五萬人的進攻,並且還能殺敵近半,這已經是個奇跡。

  吐蕃軍隊的意誌早已在攻城的時候就被消耗大半,若非依靠人數優勢攻陷瑪兒敢城,豈能進入其中

  但誰又能想到大宋皇帝在瑪兒敢城中還有後手,這個被吐蕃大軍圍困月餘的城池居然戰力不減。

  宋軍的強大是吐蕃從未預料到的,並且這份強大還將繼續下去

  眼瞧著吐蕃大軍分崩離析,被宋軍各種穿插和包圍,僅剩的兩萬多人疲於奔命根本無心戀戰。

  噶日噠措知道大勢已去,不光是眼下他所指揮的吐蕃軍隊,而是整個吐蕃大勢已去。

  邏些城的已被宋軍包圍,即便是抵抗也不知能夠撐多久,噶日噠措知道自己的任務之重,也同樣知曉角廝羅圍攻瑪兒敢的用意。

  但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

  四分五裂的吐蕃軍隊以最快的速度被宋軍“蠶食”,僅剩下抵抗的吐蕃軍就如同海浪中的一片片礁石隨時會被宋軍的“海潮”給淹沒。

  已經放棄掙紮的吐蕃軍開始大片大片的投降,因為他們發現投降之後宋軍並未趕盡殺絕,而是把他們變成了俘虜。

  在戰場上被俘是恥辱,可若是連命都沒了,榮辱還有什麽意義嗎

  宋軍的強大是有目共睹的,即便是突圍又能如何逃會邏些城繼續和宋人對抗,底層人的思想和高層永遠不同。

  戰場上的局勢瞬息萬變,就在幾天前他們還是攻破瑪兒敢的吐蕃勇士,而現在就成為了宋軍的階下囚。

  噶日噠措的中軍已經被絞殺所剩無幾,宋軍的推進速度不快,但極為穩健,一步步的前線推進,仿佛山崩地摧不可阻擋。

  忠心的親兵慫恿噶日噠措突圍,但噶日噠措知道已經沒有機會,宋軍的軍陣固若金湯已經把自己完全包圍。

  “繳械不殺”的聲音在高原上回蕩,一次次的衝擊著噶日噠措以及殘存吐蕃軍的心理防線。

  在能瞧見宋軍的將旗後,噶日噠措宣布投降,命令全軍放下手中的兵刃,他們已經沒有機會,但不能失去生存下去的機會。

  宋軍用繩索把他們相連起來,一個一個穿在一起,就如同待在的羔羊。

  狄青瞧了瞧噶日噠措身上的銅製令牌,笑了笑:“官家指名道姓要生擒你,並說去其枷鎖,來人,給他鬆綁賜馬”

  憐憫和寬容總是上位者給予的,雖然心中不願,但噶日噠措依舊是翻身上馬,看著一串串被捆綁起來的吐蕃人,他的心中充滿了無處發泄的苦悶,隻能把手中的韁繩拽到緊緊地

  殲敵數萬,降俘數萬,這在戰場上已經是輝煌大勝,但在趙禎看來依舊是有些可惜,可惜了這瑪兒敢的繁榮市井,獨特風格的高原建築。

  而守衛這裏的神衛軍將士也折損一千五百六十八人,這些人的號牌已經被找到,密密麻麻的掛在一塊尖尖的石碑上。

  石碑上是他們的名字,趙禎輕輕撫摸和他們說著最後的離別之語。

  趙禎在軍中的時間不短,每次和將士們待在一起都覺得回家了一樣,這是一種很奇怪的感覺,讓人莫名的覺得親近。

  當神衛軍的將士知道他這個大宋官家就在瑪兒敢的時候,心中的驕傲和激蕩無法形容。

  而趙禎本人就是一個隨和的性子,從沒有端著所謂的帝王架子,在官員麵前他高高在上,相反在士兵和百姓麵前他從來都是一個長輩模樣。

  皇帝是什麽人就是華夏漢室的大家長,是大宋百姓的君父

  說的難聽點,天子就是天的兒子,子民的“老子”,子民過的不好是老子的責任,子民因為國家的利益而參與戰爭,就是等於把皇帝把自己的孩子送上了戰場

  為國戰死,就等同於自己的孩子戰死在戰場上,趙禎是一個皇帝,也是一個父親,石碑上的一個個名字,一道道刻痕代表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也代表一個國家的組成部分

  戰爭過後沒有勝利者,雙方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所謂的死傷多少已經不能作為評判的標準。

  死一個人和死一千個人在官員和大宋百姓眼中是不一樣的,但在趙禎看來卻沒有什麽區別。

  可即便如此,戰爭依舊沒有停下腳步,趙禎知道大宋戰死的人數還會不斷的上升,前線會有更多的號牌被送到瑪兒敢

  趙禎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這裏送他們最後一程,同時在心中記下這一切,讓他們不會白白犧牲。

  這些非但不會影響趙禎心中的鬥誌,相反會激勵趙禎下定決心統一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