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7-21 20:16      字數:2192
  這一切都在趙禎的預料之中,用瑪兒敢作為引子,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於後勤補給可能會中斷,所以他才在瑪兒敢城中安置大量的臼炮,其目的就是保證瑪兒敢的安全。

  沒人知道瑪兒敢在趙禎心中的地位,隻有保證瑪兒敢的安全,王韶率領的永安軍和神衛軍才是安全的。

  蔡伯俙看著文書已經心急如焚,但趙禎卻並未擔心,這是一次考驗,同樣也是一次測試大宋後勤能力的機會。

  雖然有吐蕃人圍攻瑪兒敢,但並不妨礙對前線的補給,在瑪兒敢的前方還有兩座城池,察瓦崗和察瓦絨,在那裏同樣也囤積了大量的軍需,並且還有負責運輸的車隊。

  大宋的運輸車隊非常特別,或者說是這次進攻吐蕃的運輸車隊很特別,他們都是從十六衛中抽調出來的老兵,完全有能力熟練的駕駛馬車。

  他們的出現是一開始趙禎就安排好的,否則利用瑪兒敢作為誘餌,後勤路上就徹底被堵死了。

  “狡兔三窟”大宋這麽龐大的軍隊出征意義非凡,怎麽可能隻有一條補給線

  從成都府出來之後,繞過瑪兒敢還有三條路可以抵達察瓦崗和察瓦絨,這兩座城池互為犄角相互馳援,吐蕃人再傻也不會打這兩座城池的主意。

  而這兩座城池和墨脫之間相距不遠,之前一直沒有給前線運送物資,不是因為運不出去,而是趙禎在等待時機。

  隻有把吐蕃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了瑪兒敢之後,察瓦崗和察瓦絨才能通過墨脫對前線的大軍進行增援。

  要不然趙禎不會直接把瑪兒敢的重要性暴露出來,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幫助前線大軍吸引吐蕃人的注意力,但在也在某種程度上給大宋的補給線提供了安全。

  趙禎輕鬆的一句話便讓緊張的蔡伯俙安靜下來:“察瓦崗和察瓦絨有運輸的車隊,也有王韶所部需要的補給,消息到了咱們這裏,必然也能到那裏,所以車隊必會出發,無須擔心。”

  蔡伯俙聽了趙禎的話才長舒了一口氣,他隻是負責四川路和瑪兒敢之間的後勤運輸,但向前線補給後勤這件事並非是他的事情,而是軍中專有人來負責這件事。

  這就是總攬和具體實施之間的距離,大宋都是這樣的製度,上位者負責總攬某事,但具體的實施卻是有下麵的人去完成。

  但趙禎卻不同,事無巨細他之前都已經考慮到,否則趙禎心中會有一種不安全的感覺。

  其實在趙禎安慰蔡伯俙之前,察瓦崗和察瓦絨的運輸車隊便已經向墨脫的一線天關隘出發了。

  之前噶日噠措把這裏當作是攔截宋軍補給的地方,而眼下卻成為宋軍的關隘,這是一件非常諷刺的事情,補給車隊隻要通過墨脫的一線天,那他們就相對安全的多。

  噶日噠措率領吐蕃士兵圍攻瑪兒敢去了,這自然讓運輸的車隊輕鬆下來,一路上幾乎沒有遭到吐蕃人的攔截。

  前線不斷的進攻就需要不斷的補給,王韶所部雖然之前帶了大量的彈藥和物資,但戰爭的消耗卻是驚人的。

  尤其是具裝火器的軍隊更是如此,大宋的或火槍畢竟無法和後世完善的火槍相媲美,精準度還是頗有偏差的。

  如此一來戰爭中的損耗便是急劇增加,這一點遠遠超過了王韶的想象。

  戰爭在不斷的繼續,大宋的補給也在不斷的運輸,這是一支特殊的隊伍,雖然他們不輸與大宋的戰鬥序列,但卻全部裝備軍械,盔甲,兵刃,弩箭,一樣不缺

  這些人都是從十六衛中挑選出來的老兵,他們的戰力可是不俗的,雖然無法以十六衛的身份參加戰鬥,但同樣也是戰力驚人。

  他們要負責運輸前線所需的補給,而且要隨時麵對吐蕃人的襲擊,宋軍的作戰方式還是最為傳統的那種,不斷的占據城池,但在吐蕃高原上城池星羅棋布,但別的地方還有大量的空白。

  吐蕃人的襲擊會從四麵八方湧來,而占據的城池越多,力量也就會越分散,占領下來的城池就需要有人駐防,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而吐蕃人在不斷的轉移有生力量,這是在保存戰鬥力,讓宋軍陷入不斷的騷擾和襲擊中。

  大宋不是沒有這個能力,但吐蕃人的攻擊實在是太過頻繁,他們不需要打贏宋軍,隻需要不斷的騷擾和襲擊,為的是讓宋軍疲於應對。

  而如此一來十六衛的運輸老兵所要麵對的壓力也就更大了,襲擊城池比較困難,但襲擊運輸車隊便相對簡單的多。

  十六衛幾乎是大宋的最重要的後備力量,他們完全是由老兵組成,原本趙禎把十六衛專門的獨立於大宋的其他軍隊,這是在北伐戰爭時期所設立的。

  但獨立的衛所製度會給大宋造成極大的負擔,財政支出便是一個方麵,趙禎不希望再度開啟冗兵“模式”。

  但裁撤十六衛對大宋的軍力削減也是極大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十六衛變成大宋的老兵集結之處,全部由老兵所組成。

  老兵方便訓練,而且是地方上的武裝力量,平時參加生產生活完全沒有問題,定期訓練的對他們來說也是曾經所習慣的事情。

  一旦遇到戰事臨時組建成軍對他們來說問題也不大,最關鍵的是他們都受過部隊的訓練,都是曾經上過戰場經驗豐富的老兵。

  經驗豐富的老兵,平常受到訓練,這樣的人最適合作為大宋的後備力量出現在戰場上,他們雖然平時沒有俸祿和軍餉,但在戰場上的戰功都屬於他們,而且平時會有一些優待政策,朝廷會適當地給他們減稅,或是安置在衙門之中。

  眼下有一場戰爭,可以說是衛所士兵們期盼已久的,戰爭對於大宋百姓來說已經從壞事變成好事。

  即便是退役的老兵也能從中獲利,這是最簡單直白的利益,衛所的士兵們爭相報名要求重上戰場,當然不光有利益,還有榮譽,軍功這東西已經成為大宋百姓的驕傲,也是他們參與到國家大事重的一個契機。

  察瓦崗和察瓦絨的十六衛老兵知道自己的任務之重,不敢有一絲一毫的鬆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