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八十八章圍攻瑪兒敢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7-20 19:38      字數:2112
  戰爭進行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幸免。

  無論是皇帝還是士兵,甚至是平民百姓都被席卷在其中,任何想要置身事外的人最後都會發現自己根本無法逃脫。

  噶日噠措率領三萬吐蕃士兵已經趕到了瑪兒敢城的不遠處,相對於宋人來說,他們對高原更加了解,也更加適應。

  繞過察瓦崗和察瓦絨之後,瑪兒敢便近在咫尺,三萬大軍已經差不多集結完畢,但不可貿然攻城,宋軍的遊騎已經瞧見了吐蕃人的大軍瘋狂的像瑪兒敢城而去。

  他們沒想到吐蕃大軍居然會突然出現在距離瑪兒敢城不遠處,這是對瑪兒敢的巨大威脅。

  三才有些擔心,而趙禎和蔡伯俙兩人卻頗為興奮,因為吐蕃大軍的出現意味著敵人上當了,而這和放走噶日噠措有著直接的聯係。

  “官家,這個噶日噠措很精明,以最快的速度率領兵馬圍攻瑪兒敢,這樣一來必定會使得咱們大宋緊張萬分”

  蔡伯俙的話讓三才大為不滿:“這便是拿官家的安危來引誘敵人,風險太大”

  趙禎擺了擺手:“朕都不在意你便莫要著急,眼下臼炮的數量越來越多,已有過半的臼炮抵達,四百多門臼炮,朕不信吐蕃人能夠攻陷瑪兒敢城。”

  事實上蔡伯俙和趙禎的想法一樣,當然他們倆更期待臼炮在戰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畢竟這種新式臼炮還沒出現在戰場上過,第一次使用到底是什麽模樣誰也不知道。

  “官家吐蕃人此舉為的就是讓我大宋各路兵馬分心,無暇攻伐吐蕃而是回師勤王若是吐蕃人圍困瑪兒敢的時間超過半月,角廝羅必然反擊”

  蔡伯俙也不是麽有自己的擔憂,畢竟趙禎在大宋的地位實在是太高了些,若是非要給趙禎在大宋尋一個定義,那就是神

  一旦趙禎出現什麽問題,那這個大宋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和震動,作為華夏曆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聖君,已經開始有大宋的百姓把趙禎推向“神壇”。

  蔡伯俙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三才在邊上急急的附和道:“官家,蔡伯俙說的是啊若是您被吐蕃人圍攻的消息傳回大宋,後果不堪設想”

  趙禎微笑著擺了擺手:“不會有人知道的,大宋的朝臣們以為朕還在大宋境內南巡,朕的車駕可沒有帶回來,至於楊懷玉的三十萬大軍根本就不知道朕在瑪兒敢,包括王韶所部也是這般。朕已經密旨傳遞給了他們二人,無論瑪兒敢發生什麽,大軍都必須向前推進,吐蕃人越是圍攻瑪兒敢,他們向前推進的速度便越快。”

  蔡伯俙默然的點了點頭,官家已經下了嚴旨,楊懷玉和王韶所部唯一能解瑪兒敢之圍的辦法就是全力進攻邏些城,他們推進的速度越快,給吐蕃人的壓力便越大,也越能對圍困瑪兒敢的吐蕃軍隊產生威脅。

  這是一場“對賭”的博弈,隻不過趙禎的籌碼更大一些,而角廝羅的籌碼更為危險,一個是在賭自己的命,一個是在賭自己的王朝,雙方之間隻有這般的豪賭,才能達到目的。

  無論是趙禎還是角廝羅都知道,以小博大幾乎是不存在的,所以在大宋和吐蕃之間開戰之後,雙方都是動用了全部力量,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博弈,誰也不能例外。

  大宋眼下投入的兵力甚至堪比和遼朝作戰時的力量,趙禎從未小看過吐蕃,而角廝羅更是把大宋當作一場災難和末日。

  從一開始角廝羅就不想和大宋為敵,他的“謀反”完全是被逼迫的。

  無論出於什麽原因,趙禎都不會在乎,大宋隻需要一個名頭而已,一個攻伐吐蕃的名頭,華夏必須占據吐蕃,因為這是大宋的西方屏障。

  為了華夏以後的安全,也為了解決高原上的禍患,趙禎對吐蕃用兵是必然,這一點不光趙禎自己清楚,身為給曾經盟友的角廝羅同樣清楚。

  角廝羅“環顧四周”眼下已經沒有能夠對大宋產生威脅的王朝了,即便是塞爾柱和大宋之間的戰爭也是铩羽而歸。

  唯獨吐蕃不同,這片高原上的土地獨立於華夏之外,和關中平原遙相呼應,吐蕃的統一就是對大宋的一種威脅,身為大宋皇帝的趙禎不可能放任吐蕃的發展,即便是當初自己沒有統一吐蕃王朝,結果還是一樣的,隻不過大宋對吐蕃動手的時間可能向後推遲一些而已。

  既然這是一場“豪賭”,那雙方之間就應該全力以赴,趙禎從未有過掉以輕心,同樣角廝羅也沒有過。

  雖然隻留下五千多的神衛軍在瑪兒敢城,再加上千餘人的死騎,但趙禎依舊沒有後悔過,若是連他都全力以赴,那角廝羅同樣也不會拋出籌碼

  噶日噠措率領三萬吐蕃兵馬稍稍整頓之後便向瑪兒敢城發動了第一輪的進攻,雖然他們的進攻和送死沒有區別,但唯一不同的卻是對瑪兒敢的宋軍造成壓力,對大宋皇帝造成壓力

  但事實上除了楊懷玉和王韶本人之外,沒人知道趙禎這位大宋官家就在瑪兒敢城中,趙禎的嚴旨不是白下的,隻要王韶和楊懷玉不說,沒人知道趙禎身在何處。

  即便是趙禎從神都城中調來的神衛軍同樣也不知道,一路上三才都在極力的隱藏趙禎的身份。

  隻要軍心不會動搖,趙禎並不在乎瑪兒敢城被圍困多久,這裏是大宋的運糧要道,也是必經之路,這裏無論是糧食儲備還是器械儲備都足夠豐富。

  最關鍵的是瑪兒敢城對於吐蕃人來說並不友好,大宋抵達瑪兒敢相當方便,而吐蕃人要到達瑪兒敢需要繞過墨脫和察瓦崗察瓦絨兩座城池。

  這就是地利所帶來的好處,趙禎從未有過把自己置之死地的想法,下重注歸下重注,但不能失去最基本的理智。

  事實上趙禎比誰都怕死,因為對於他來說死亡不光是死亡,而是一係列改革成果能不能在大宋延續下去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