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7-07 18:58      字數:2239
  在場的大多數士兵都是剛剛過了弱冠之齡的年輕人,臉上的稚嫩已經隨著訓練和戰爭的磨礪而變得剛毅堅強起來。

  這讓趙禎感受到了新一代的成長,他們說話和做事已經和大宋原本的軍隊完全不同,更像是一支“現代化”的軍隊。

  每個人對未來都是充滿希望的,在他們看來役兵光榮,服役也是走向成功的台階,最少也能獲得足夠的好處,為家庭帶來希望。

  每個役兵的退役都會得到一筆價值不菲的安家費,三十貫錢在現在的大宋依舊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兵不是募兵,他們隻是朝廷從地方上招募來的士兵,他們說要做的是擔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而募兵完全是職業軍人,他們的本職工作就是參與到軍隊的管理和建設之中。

  眼下大宋的兵製和後世已經非常相似,募兵和役兵相結合的辦法給大宋節省了大筆的國防開支,同時也能夠保障大宋擁有足夠的老兵儲備,這在趙禎看來是一種戰略儲備。

  雖然現在甚至是未來幾十年的時間裏,大宋不會再爆發大規模的全麵戰爭,但誰也說不準更長遠的時間裏不會出現大規模戰爭。

  其實隨著大宋越來越強大,越來越繁榮,緊張的人不光是趙禎這位君王,相反朝臣們更為緊張,他們發現原本的大宋輸掉一兩場戰爭並沒有多大的關係,但現在一場戰爭也不能輸掉。

  一旦輸掉戰爭結果幾乎是不可接受的,損失的代價也是驚人的,大宋現在已經越來越輸不起

  所以對與戰爭,大宋的朝堂是無條件的支持,他們不希望大宋輸掉哪怕一場戰爭,無論這場戰爭是在消滅潛在威脅還是在進行征服,兩者之間對於現在的大宋來說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每張必勝是宋軍的追求,也是朝廷上下的追求,大宋的每一次捷報都會成為鼓舞大宋的好消息,但誰都知道,一旦宋軍戰敗,對過國內的士氣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當然民意和輿論也會對朝廷甚至是每一個官員進行指責。

  都說大宋對士人的保護到了相當高的程度,這話是沒錯,但眼下的大宋輿情已經發展壯大,隻要是有證據的事情就會被新興出現的“媒體”進行追究。

  鋪天蓋地的文章和演說甚至會逼的監察院對官員進行審查,當然這其中也許有人在利用輿情和民意,但同樣他自己也會被曝光出來。

  大宋的言論自由使得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監管朝堂的作用,一位貪官被查出不再是簡簡單單的罰銅治罪那麽簡單,而是要受到朝堂上下的排擠和聲討。

  “說書人”會把他的光榮事跡變成“膾炙人口”的段子四處“傳唱”,有些商號甚至會拒絕賣給這家人商品,民間百姓見到他的車駕還會往上麵扔菜葉和垃圾。

  更為慘重的代價便是退婚和絕交,官員之間也有情義,但在輿情的影響下和民意的譴責下,這種情義會很快被拋棄。

  訂了婚期的親家上門退婚,多年的好友割袍斷義,這些都是沉重的打擊,讓人抬不起頭的打擊。

  如此一來大宋的官員便愈發的小心了,貪官的懲治不再局限於朝堂,更多的是民間的輿情和譴責。

  官員的個人行為自然是個人負責,可朝堂上的集體決策以及戰爭的準備等等都不是一個人完成的。

  一旦戰爭失利,這對於滿朝文武來說都是一場重大的打擊,百姓們可不會分辨誰是盡心盡力的人,誰是拖後腿的人。

  他們隻會覺得朝堂上的官員都是屍餐素位之人,即便是包拯,晏殊,狄青,甚至是範仲淹這樣的相公都不能例外。

  所以大宋的朝堂對戰爭的支持是超過前朝的,也是王韶可以調動更多資源的原因。

  多吉戰敗的消息很快傳到了瑪兒敢,那些偷偷跟隨而來的吐蕃人看到了讓他們懷疑人生的一幕。

  多吉率領的吐蕃騎兵仿佛是撞上了一麵看不見的堅牆,隨著宋軍軍陣中不斷傳出整齊的劈裏啪啦聲,正在衝鋒的吐蕃勇士便一片片的如青稞般的倒下。

  戰馬悲慘的嘶鳴,曾經勇敢的吐蕃勇士發出絕望的嚎叫,這樣的叫聲讓人覺得無奈且充滿恐懼。

  轟鳴的火炮擊碎了任何人的幻想,進攻宋軍的軍陣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短短半天的時間的戰爭其實隻是進行了不到一個時辰,更多的時間是宋軍在戰場上抓獲降俘,以及清理那些敢於暴起傷人的裝死之人。

  偷窺的吐蕃人以最快的速度趕回了瑪兒敢,他們把消息告訴了這裏的百姓,同時也把內心的恐懼進行了傳播。

  誰都沒想到宋軍的強大居然如此恐怖,這不是不能抗衡,而是完全沒有力量進行阻擋。

  瑪兒敢這座沒有城牆的聚居地根本就沒有辦法抵擋宋軍的進攻,何況這裏還有大量的老人和孩子。

  逃跑是不可能的,誰也不會逃跑,因為他們帶著大量的負重,這些負重都是他們積攢下來的財富死亡雖然可怕,但貧窮更為可怕。

  好不容易從農奴變成尋常百姓的吐蕃人是絕對不會放棄他們這些財富的,而且在他們看來,宋軍並非是一個嗜殺好戰的軍隊。

  這裏曾經是在大宋的建設下而繁榮起來的,眼下宋軍再度出現,他們還可以歸附大宋,沒有人說非要跟隨角廝羅不可

  很快,宋軍的探馬便帶著宋軍的檄文以及安民告示抵達,正如瑪兒敢的吐蕃人所想,宋軍並沒有進攻瑪兒敢甚至是屠城的打算。

  相反安民告示上隻是要求瑪兒敢的百姓,無論哪一族隻要一切照舊便可,但任何打算向吐蕃通風報信的都將受到宋軍的嚴厲的打擊。

  大宋會在瑪兒敢駐兵,同時還會有官吏前來接管這裏,大宋的衙門還會重開,當地的百姓依舊要服從大宋的管理。

  對於這一點瑪兒敢的百姓是相當溫順歡迎的,這比他們當初想象的結果要好的多,如此一來最少家人是安全的。

  趙禎的車駕在進入瑪兒敢之後發現,這裏的人雖然眼中還充滿了恐懼,但卻並沒有仇恨和抵觸情緒,這便是當初大宋解放農奴所帶來的好處。

  而瑪兒敢也將是大宋在吐蕃攻陷的第一座城池,同時也會變成一座前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