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五十九章瑪兒敢的“運氣”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7-05 18:40      字數:2248
  馬車上的趙禎有些顛簸,但還在他的承受範圍之內,他的身上沒有盔甲,但卻是一身獵裝,輕便靈活。

  邊上的三才卻是穿上了軟甲以防萬一,在危險的時候他便是趙禎的盔甲。

  馬車雖然顛簸,但速度並沒有減慢,這一路上的行軍皆是如此,沒有人比趙禎更清楚在戰場上速度的重要性。

  永安軍和神衛軍要利用楊懷玉拖延住吐蕃主力的機會,急速向邏些城發動進攻,這才是戰爭的關鍵所在。

  邏些城一直是吐蕃的中心,自從鬆讚幹布在這裏修建了紅宮之後,吐蕃人便對這裏產生了一種信仰,即便是遭受過了戰火的焚毀,但卻依舊沒有讓邏些城沒落下去。

  而角廝羅在入主邏些城之後,便開始修繕紅宮了,這座宮殿對於他來說意義非凡,他是吐蕃王朝讚普的直係後裔,是這裏的真正繼承人,沒有人比他更清楚紅宮的重要。

  邏些城就如同大宋的神都城一樣,乃是吐蕃的中心,吐蕃的一切都在圍繞和觀察邏些城進行,這裏的宮殿就應該高大氣派,這樣才能凝聚吐蕃上的各族。

  趙禎對邏些城發動進攻也是因為如此,封建時代,一國的國都便是一切,一旦占領國都,這個國家的“精氣神”都會麵臨崩潰。

  同樣這也是一次“斬首行動”所有的線報都表明,角廝羅沒有離開邏些城,他還在紅宮之中,一旦宋軍攻克邏些城,便意味著角廝羅戰敗。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派出對抗宋軍的三十萬大軍也將會麵臨崩潰的打擊。

  “擒賊先擒王”,這是古老的智慧,也是克敵製勝的妙法,趙禎不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什麽康巴人?他們不過是幌子而已。

  一旦吐蕃人擊潰康巴人,消滅了這個存在於吐蕃南麵的隱患,他們便會放鬆警惕,對吐蕃的南方放鬆警惕。

  而這個時候宋軍從南麵對吐蕃發動進攻將會成為水到渠成的事情,一路上的暢通無阻便是最好的證明,證明了趙禎當初的猜測是多麽的準確。

  也證明了這樣的戰略思想是多麽的有遠見,楊懷玉率領三十萬大軍排山倒海一般從青海路壓向吐蕃,這能不使得角廝羅和整個吐蕃緊張嗎?

  調虎離山,這是趙禎從一開始便安排好的計劃,這一點充分的利用了人心中的恐懼和下意識的決定。

  當然為了讓角廝羅真的“上套”趙禎可沒少下功夫,三十萬大軍可不是一次小小的調動,規模龐大,耗費無數。

  相比之下,加起來隻有不到八萬人的永安軍和神衛軍的開銷也不小,全部裝備火器,這是一次巨大的成本投資,趙禎要獲得豐厚的收益,這場收益的好處便是吐蕃收歸大宋,同時減少大宋出征將士的傷亡。

  這兩點無論哪一個都是趙禎無法拒絕,前者會讓大宋省下不知多少的軍費,而後者更是趙禎心中的羈絆,戰爭必然是會死人的,這一點誰都知道,但若是能減少傷亡,為何不去做?這也是趙禎謀劃這麽久的原因所在。

  吐蕃人已經掌握了huo藥的技術,這一點毋庸置疑,隻要有大量的huo藥,宋軍也必然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趙禎清楚角廝羅的性格,這樣的人心狠手辣,睚眥必報!

  趙禎相信他絕對會把huo藥用在這場戰爭中,同時也會做出“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瘋狂舉動。

  大宋的四周已經沒有強敵,包括眼下的吐蕃也是如此,吐蕃沒有“屏障”,也對大宋產生不了威脅,這才是一切的前提。

  這是趙禎一直保持的觀點,他從沒有把吐蕃當作一個威脅,一個被大宋按在地上“摩擦”的吐蕃能成為打算的對手嗎?

  征服吐蕃隻不過是時間的問題罷了,但獅子搏兔尚盡全力,這一次滅不掉吐蕃,以後的大宋將會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去對付它。

  趙禎雖然不是開國之君,但卻是大宋一位難得的能夠開疆拓土的君王,而且是大宋的第四代君王,大宋現在正處於上升期。

  每個王朝都會有一個或是幾個上升期,即便是再短暫的王朝都會有,在這個期間帝王的作用很重要,若是能開疆擴土,那麽在很大幾率上會實現一個龐大而統一的帝國。

  若是休養生息,那這個時代一定是極為繁榮安定的時代,但若是兩者都錯過了,那後人便不會有多少的進步,這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規律。

  趙禎知道這個規律在什麽地方,有什麽樣的局限性,他現在做的就是在打破局限性,在打破封建王朝的許多基本製度。

  國家的改革便是一場社會改革,同時也是一場意識形態的改革。

  大宋要改變意識形態還需要時間,趙禎知道自己完成不了這一點,但他把這個任務交給了趙旭,這孩子是自己培養出來最好的繼承者,趙昀雖然同樣出色,但他卻不適合守成固本。

  馬車的顛簸逐漸的停了下來,大軍已經折區江的下遊,這裏在後世有另一個名字“金沙江”這裏也是長江的上遊!

  這裏雖然是後世的川藏河界,但卻不是現在的,大軍在出了雅州之後便已經離開了四川路,同時也進入了吐蕃人的土地。

  在這個時代邊界還是模糊不清的,往往是哪個國家的國力強大,邊界便由哪個國家製定。

  金沙江的對麵便是脫思兌的瑪兒敢,這裏與其說是一座城池,不如說是一個聚居地,畢竟一個連城牆都沒有的城池算不得城池。

  而在這裏宋軍的行蹤也會很快暴露,這時候便不能輕易的進攻瑪兒敢,最好的辦法是大軍形成合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陷瑪兒敢,同時加速行軍。

  脫思兌屬於脫敢部,而這個部族曾經是大宋駐紮過的地方,也是在這裏開始接收和解放農奴的地方。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宋在這裏應該有“群眾基礎”,趙禎並不想毀滅這裏,瑪兒敢之所以沒有城牆就是當初大宋的決定。

  不修建城牆,不加派駐軍,角廝羅作亂之後把這片土地重新搶了回去,但他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在延續趙禎解放農奴的計劃後,並沒有加強對瑪兒敢的管理和統治。

  這便是給了宋軍一個極好的機會,一個收攏民心又重新奪取瑪兒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