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製度的優勢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6-27 11:17      字數:2191
  負責抓捕吐蕃哨探的人不是黑手,也不是皇城司,而是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神秘轄騎“死騎”。

  自從趙禎離開了神都城之後,死騎便消失在了大宋,即便是三才也不知道死騎的下落,他隻知道這支強大到嚇人的騎兵是轄騎中最神秘,最恐怖的存在,尋常蟄伏有旨即調,且隻服從官家一人指揮。

  抓捕吐蕃密探便是趙禎給死騎的旨意,這些死騎自己獲取情報,盯梢,抓捕,刑訊,已經完全不需要黑手的幫助,多年來練就的本領已經足夠他們用的了,畢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受到黑手以及皇城司“老人”調教的黑騎已經相當出色。

  吐蕃的密探很多,近白人分布在青海三城之中。

  青塘城是吐蕃密探最多的一座城池,師橫在此坐鎮,密捕數數十人無一走漏,一座青塘城被他做局成了一座大牢,在抓捕之前以公文請求楊懷玉調兵封堵四門。

  楊懷玉在看到趙禎的隨身神寶後立刻調兵,他雖然不知道眼前這個人是誰,但卻知道官家已經把神寶賜下,因為這神寶隻有上麵的印紐而無下半部的底座。

  作為大宋的高級將領,楊懷玉當然知道這意味著什麽,這枚皇帝神寶“類同虎符,唯有帝王親近者可得半之”,別說是吐蕃人不可能知曉,便是一般都朝臣也不可能知道,根本就不用懷疑真假。

  楊懷玉對眼前這個身穿粗布衣的小販隨意的把神寶放在貨框中不禁眼角有些抽搐但依舊客氣的拱手道:“皇城司的大官可在”

  那小販卻回了個標準的軍禮:“末將非皇城司之人,還請將軍莫要追究,隻需派兵駐紮四門,容我等清剿賊寇便是。”

  楊懷玉點了點頭便不再詢問,他知道有些事情自己不需要知道,官家還能給自己領兵之權便已經是天大的恩賜,這說明官家對東城豪門下手之後依舊信任自己。

  自家做了什麽事情他當然清楚,東城豪門做了什麽他也清楚,幸好自己早早搬出了天波府,和家族劃清界限,在這次官家對東城豪門的打擊之下自己能夠得到官家的信任獨立於這件事之外,和自己相比,石元孫便不同了,他受到了石家的連累,失去了領兵的機會。

  為此石家人在宮門口哭嚎了三天都沒有叩開拱門。

  不少人都說石家完了,再也沒有機會,石元孫原本是受到官家器重的眼下卻這般誰都知道官家是因石家之事牽累了石元孫,將門世家,開國勳貴,數代英明一朝盡喪,想想便讓人不寒而栗。

  這段時間神都城發生了多大的變化多少顯貴之家迅速沒落,成為誰都瞧不上的存在,整個神都城的圈子都變了,尤其是東城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些變化從外表上看不見,但卻是最為可怖的地方。

  自己跟隨官家多年,自是了解官家的為人,東城豪門有今日的下場乃是咎由自取,誰也怪不得。

  當初便是警告過家中也無濟於事,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家中的長輩們都變得那麽看重錢財了楊家多大的名頭家大業大,難道還不夠開銷

  楊懷玉並不明白,在大宋財富已經成為勳貴們心中的一切,有了財富才會有翻身的本錢,才能更好的培養出後輩。

  你楊懷玉一人能有多大的本事便是再得官家信任又如何一朝天子一朝臣,終究是要時過境遷的。

  這完全就是兩種思想,楊懷玉一直在努力和家族劃清界限,從趙禎對東城豪門不爽之前便已經這麽做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思想上的不認同。

  楊懷玉要做孤臣,做趙禎的孤臣,做大宋的孤臣,那就是勢必不能和天波府有所牽連,所以他才會不斷的努力證明自己。

  結果便是趙禎接受了楊懷玉的誠意,也接受了他的效忠。

  大宋需要孤臣,趙禎巴不得把所有人都變成孤臣,這樣一切按法度辦事,一切魑魅魍魎在朝中都將消失得一幹二淨。

  但這是不可能的,政治本就是一種高級遊戲,在政治出現的同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被帶入到了“這款”遊戲之中。

  這次大宋對西麵的吐蕃用兵,對於大宋來說幾乎是最後一次大規模的用兵機會,從此以後大宋能開國戰的機會不知道要等到什麽時候才會出現。

  大宋的官製被趙禎改的有些讓人難以捉摸,最大的問題便是武將需要擁有軍功才能擁有更好的升遷機會。

  而軍功這東西也是加官進爵的所在,不光武將,便是文臣也要有軍功加持才能往上走的更遠。

  這是當初趙禎為了激勵大宋的朝堂,激勵大宋的所有人而采用的辦法,軍功是什麽就是戰功,戰功在大宋是做不得假的東西,需要你真真切切的去參與,去了解,去組織,去謀劃才會出現的

  尚武是趙禎所提倡的,軍功便是尚武的最高表現,無論是一般的士卒還是軍中的虞侯校尉,亦或是朝堂之中的武將,都需要軍功。

  這東西就沒人不需要的,大宋對軍功的鑒定和查驗非常嚴格,因為公平,公正便是趙禎建立軍功體係的根本。

  隻有做到軍功給予本人,才能讓這套製度發揮出激勵士兵的作用,才能保證所有人都會尊尊“它”。

  無論是哪個人,隻要敢染指別人的軍功,其後果必然是慘烈的,不光朝廷治罪,官家治罪,還要送到軍中讓大宋的士卒用刑。

  沒人敢動軍功一下,這是趙禎對大宋軍隊最嚴厲的要求。

  原本對於大宋來說,和平是多麽的來之不易,但現在卻是戰爭變得來之不易,大宋上下幾乎每個人都渴望來一場戰爭,一場規模浩大的戰爭

  因為每個人幾乎都會參與其中,成為利益的羈絆者,一旦開戰,朝廷發布債券,以戰爭所得獲利付給購買戰爭債券的人。

  大宋的商賈隻要得到朝廷的需要,就可以用可觀的價格一次性把所有庫存都售賣出去,甚至還會接到朝廷的訂單。

  而一般的百姓再次多了一個遷徙的機會,對於大宋百姓來說每一次遷徙幾乎都是一次發家致富的開始,這樣的前車之鑒實在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