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澇災瘟疫,接踵而來
作者:笑晚涼      更新:2020-12-23 19:07      字數:3236
  烏雲越來越暗,越來越低,陣陣狂風像猛虎一樣大作蕭殺,大樹被吹得東歪西倒,塵土飛揚。紙屑、樹葉,還有雜物到處亂飛。街上店鋪的門窗“嘭嘭”作響,行人匆匆而過。

  “祖母,我把門窗都加固好了。” 蕭林拍著手上的灰塵。

  孫高氏看著屋外的狂風大作,又把目光放在蕭林上,萬分慶幸道:“我和謙兒上輩子定是燒了高香,老天爺才讓我祖孫倆遇到林兒,不然我和謙兒怕是熬不過今年。”

  “祖母。”蕭林語氣中藏著薄怒:“我們不是說好了不再講這種‘誰欠誰的’的掃興話。”

  孫高氏像是認輸,好笑道:“好好好,是祖母不好,說錯話了。”

  蕭林過去扶著孫高氏:“祖母,胡思亂想會傷神。我們又不能阻止老天爺,大不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也罷,既來之,則安之。”孫高氏歎氣。

  那晚,蕭林和孫氏祖孫睡在同一間房子,以防萬一。

  是夜,雨漸漸大了,一道道閃光劃破漆黑的夜幕,沉悶的雷聲如同龍王咆哮。雨越下越大,很快就像瓢潑的一樣,看那空中的雨真像一麵大瀑布。狂風卷著暴雨像無數條鞭子,無情又狠命鞭笞大靕大部分地區。

  這一夜,無人能安然入睡,所有人都在祈求老天爺能手下留情。

  但是他們的希望注定破滅,狂風暴雨不停歇掃蕩大靕疆土,河塘裏的水滿滿地溢出來。一直流到旁邊屋子裏,道路上、田裏……泥漿從山上衝下來,把很多的房屋衝毀。

  大雨足足下了三天三夜,到了第四天終於放晴。積壓多日的烏雲徹底消退,天瓦藍瓦藍的,就像剛用水洗過的大玻璃,透亮極了。一條彩虹出現在碧藍的高空中,七彩層層疊疊,相映生輝。

  與天上美麗的景色相比,地上就一片狼藉。

  俯視過去,大片農田被淹,還沒來及收割的水稻全部泡在水裏。山泥傾斜,泥石衝塌房屋和管道。不幸死於暴雨中的人的屍體隨處可見,更多的是淪為無家可歸的災民。

  這場澇災奪走許多人的性命,毀了他們的家園,帶走他們所有的家當,簡直就是將人間化為地獄。

  啟丘城內的災情隻是比城外輕一點,不少院宅都有受損,城中的大街小巷混亂不堪。

  蕭林看著人們忙於清理和收拾的,決定推遲回末世的時間,先照顧好孫氏祖孫。

  事實證明她的決定是對,因為沒過多久瘟疫就爆發。

  正如俗語所雲,大災之後必有大疫。

  無論是旱災,還是澇災的發生都會引起環境的惡化和人體健康的變化,繼而引發瘟疫。這點常識蕭林還是有的,但知道是一回事,怎麽應對是另一回事。

  暴雨過境後朝廷當即展開一係列的賑災措施,這時蕭林才見識到古時的政府是如何救災。

  一是賑恤和廩貸,這是一種針對災民的臨時救濟。

  賑恤是無償贈與,一般是糧食、日常用品等;在停雨的當天,蕭林就見到有官員帶頭,士兵護航的物資隊伍在啟丘一些特定的地點派發大米和必須品。

  由見及此,蕭林估計其他城市也有類似的賑災舉措。

  至於廩貸則是指假貸貧民,即是一種有息或無息的借貸,解災民一時之需。不過這個隻是蕭林聽來的,具體是怎樣她也沒見到。

  第二種賑災方式是減免賦稅,在重視農業生產的古代社會,澇災往往會對莊稼造成極大的傷害,因此大靕朝廷會根據受災的嚴重程度減免農民賦稅。

  停雨的次日,蕭林看見城內到處張貼皇榜,大概內容是皇恩浩蕩,念民生疾苦,減免一年的賦稅。

  在及時救災之後是災後重建工作,為避免災害之後大批災民流離失所造成的社會不穩定,朝廷往往積極安置流民。

  還有很多蕭林無緣一見的措施,比如掩埋亡民、賜民棺木、助民修屋、賜醫藥、賜耕牛、賜糧種、贖子等等。

  這麽多舉措中蕭林最不能理解的是大規模的祈禳活動,這一活動,從朝廷到地方的各級官府都需要進行,希望通過祭祀名山大川、廟宇、各路神仙等方式感動上天、驅除災害、轉危為安,皇帝和宰相等重要人物都會參與其中。

  不愛學習的蕭林是真不明白這些人為什麽勞師動眾去做一件沒有實際作用的事。

  “因為災異天譴,” 孫高氏為她解惑:“洪澇肆虐定是因我們禮佛之心不誠,戾氣過重,多行不義之事,才惹怒諸神降下天罰。陛下為了黎民百姓,登山祈福,合情合理。”

  蕭林悄悄翻白眼,很是無語,這跨越不知道多少年的思想代溝是怎麽也越不過的。

  雖然朝廷反應迅速,但受限於當時的生產力與製度的缺陷,隻能發揮到那些救災措施十分之一的作用,至少在蕭林看來是這樣的。

  澇災的第七天,依然有源源不斷的難民湧入啟丘城,超出朝廷為其設置的流民舍的負荷。

  蕭林一路走過,滿街是衣衫襤褸,麵黃饑瘦,拖家帶口的難民。他們有的哭哭啼啼,表情哀傷;有的神情呆木,死氣沉沉;有的腆著臉,沿路行乞……

  分發給難民的隻有每天一碗稀拉拉的粥水,連厚點的衣物都沒有,除了起初有官員來過流民舍,之後再無過問那些可憐的災民。

  人一多,衛生問題就隨之而來。古人本來不注重個人衛生,城市的下水道建設幾乎為零,屎尿到處可見,味道極其難聞。而且難民中有不少人已經得病,離遠都能聽到此起彼伏的咳嗽聲。

  大多數店鋪忙於清理而沒開張,唯二門庭若市的是糧店與醫館。

  蕭林覺得沒讓孫氏祖孫跟著來是正確的,一老一少的抵抗力那麽差,萬一被傳染怎麽辦。

  這天蕭林之所以外出是去看看孫風調一家是否安好。孫家村位於山腳,孫高氏擔心會遭到山上的滾石或泥流的破壞,想回去看一看,可是被蕭林以外麵亂哄哄為由反對,取而代之是蕭林自己一人去。

  回到孫家村,蕭林皺了皺眉,孫高氏的擔心成真,孫家村有一半被埋在泥石下。

  想起敦厚的孫風調和他一家對孫氏祖孫的恩情,蕭林不禁加快腳步,不過片刻便到孫風調家前。

  房子塌了一半,可孫風調的一家老少都在,算是不幸中的萬幸,蕭林也放下提著的心。

  “孫風調。”

  滿麵愁容的孫風調聽到熟悉的聲音,猛地回頭,開口便問:“蕭姑娘,孫高大娘和謙兒可好?”

  “他們都好。”

  蕭林原本還想反問孫風調“你呢”,可眼前的殘況無聲的坦言孫風調的情況,再問豈不是在人家的傷口撒鹽。

  倒是孫風調看出蕭林的欲言又止,苦笑道:“如姑娘所見,屋子被毀,良田被淹,萬幸家中老幼尚在。”

  剛剛蕭林已經看到孫家村的幾畝田已是“一片汪洋”,過來時家家戶戶愁眉苦臉,很可能顆粒無收。

  此時此刻,千萬無語比不過雪中送炭。

  蕭林掏出備好的小錦袋,錦袋鼓鼓的,遞給孫風調。

  “這裏有點銀兩,先拿去應急。”

  孫風調忙不迭拒絕:“我如何能收,蕭姑娘還要照顧孫高大娘他們。”

  兩人的交談引來孫風調的家人,雖然他們的確需要這筆錢,但在他們的認知中蕭林一家是比他們還需要錢,所以沒好意思要。

  蕭林最煩這種推來推去,她直接塞進孫周氏的懷裏:“我這還有餘錢,孫周大娘你就收下。以前大娘一家經常幫助祖母和謙兒,這份恩情不是這點銀兩能還完。而且是祖母叫我一定將這錢交到你手裏,大娘也不想我回去被祖母罵吧。”

  孫周氏拿著錦袋,收也不是,還也不是。

  蕭林繼續勸:“很快到冬天了,你們總不能露宿街頭。如果你心有不安,這錢就算我借給你們,你們什麽時候有閑錢再還,你們看怎樣?”

  蕭林的話令孫風調一家陷入深思與糾結,天氣越來越冷,而他們一無所有,別說重建房子,連溫飽都成問題。如果不接受這錢,接下來的半年嚴冬他們一家可能會凍死街頭。

  孫風調咬咬牙,厚著臉皮:“好,我承蕭姑娘的好意,日後定當奉還。”

  “大娘真心謝謝林兒,” 孫周氏眼泛淚光,感激道:“若是有幫得上,盡管開口。”

  蕭林客氣幾句,準備回程,家裏隻有孫氏祖孫,她不放心。畢竟現在不是很太平,啟丘城裏這麽多難民,治安是個問題。

  臨走前,孫風調叫住蕭林:“蕭姑娘,我從別處來的難民聽聞,幾個城已爆發瘟疫,你們需多加小心。”

  這個消息在蕭林的預料之中,卻仍感絲絲不安。

  古代的醫療水平落後,能做的防護措施不多,萬一發生大規模的傳染病,死亡率極高。

  想到這裏,蕭林偷偷瞬移回啟丘,還沒走近便見一群難民圍著家門,孫氏祖孫無所適從地站在那。

  頓時蕭林腦裏閃過許多不好的念頭,腳卻飛快的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