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7章 團寵福娃65
作者:愛磕糖的蛀牙      更新:2022-02-08 23:23      字數:1065
  其後齊、韓、魏、趙、燕、秦、中山等大小諸侯國家都相繼修築了“諸侯互防長城”,用以自衛。

  其中,秦、趙、燕三國和北方強大的遊牧民族匈奴毗鄰,在修築諸侯互防長城同時,又在北部修築了“拒胡長城”,以後曆代君主幾乎都加固增修。

  這時長城的特點是東、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長度較短、從幾百千米到一二千千米不等。

  為了與後來秦始皇所修萬裏長城區別,史家稱之為“先秦長城。

  而說到先秦長城的話要根據防禦對象,大致可分為北長城和南長城。

  在戰國時期,是中國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變時期,諸夏文化與秦、楚、吳、越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統一的趨向日益強烈。

  當時進行封建改革的魏、趙、韓、楚、齊、秦、燕七國強盛之後,進行兼並戰爭,謀求以武力統一黃河、長江中下遊地區,彼此攻伐不斷。

  同時,北方的少數民族尤其是匈奴也強大起來,不斷擄掠秦、趙、燕三國北部邊境。由於他們善於騎射,長於野戰,采取突然襲擊,顯示出很強的戰鬥力,而秦、趙、燕在戰國中期以前的作戰部隊主要是步兵和戰車,行動遲緩,很難抵禦匈奴的襲擊和擄掠。

  這不僅使三國北部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生產遭到嚴重破壞,而且大大影響了三國的統一事業。

  針對這種被動局麵,三國便先後進行兵製改革和在北部修築長城。

  秦惠文王六年(前332年)和十年(前328年),秦國大敗魏國,奪取魏西河郡(今陝西洛河流域)和上郡(今陝西東北部)地。

  秦惠文王十三年(前325年),惠文王令張儀築上郡塞,以防北方的林胡、樓煩南侵。

  接著,又大舉進攻義渠,使之臣服。至秦昭王,滅義渠,置北地郡,秦國北部邊境與匈奴相接。

  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於隴西、北地、上郡北部邊境修築長城,並派軍駐守。

  趙武靈王二十六年(前300年),趙國破中山,國境北至燕、代(今山西北部),又西北拓地至雲中、九原(今NMG和林格爾縣至烏加河地區)。

  下令築長城,自陰山(今NMG大青山、烏拉特山)而西,直抵大河(今NMG烏加河),置代郡、雁門郡、雲中郡,以防匈奴南下擄掠。

  燕國北鄰為東胡,經常南掠燕國北部地區。

  燕昭王即位後發憤圖強,命大將秦開率大軍襲擊東胡,大破之,東胡卻地千餘裏。又“度遼東而攻朝鮮”,拓地至浿水(今朝鮮清川江)。

  後方穩定後,燕國也開始修築長城,自造陽(今河北康保縣與NMGTPSQ)至襄平;置上穀、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抵禦東胡。

  南長城主要以楚、齊、魏、韓、中山國等為代表,主要目的是為了抵禦其他諸侯國的進攻。

  楚國長城:楚長城築於楚懷王三十年之前,當時稱作為“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