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對策
作者:兔子的刀      更新:2021-12-29 10:41      字數:2477
  夏刺史在個人操守方麵非常接觸,典型的有書生意氣有君子德行有實幹精神卻不古板迂腐的理想級別的古人。

  然而即便是他,也很難跳出古代王朝的體係範式。

  他能提出稅製改革,是因為他把自己的撫民責任和為君王驅使的責任結合到了一起,並非是他看出了現行經濟製度的弊端。

  他希望李咎幫忙解答他的關於海貿和種植業的矛盾方麵的疑惑,也並非是出自對社會經濟的通盤思考,而是這個矛盾已經幹擾了他貫徹自己“治國平天下”的夙願的實現。

  不過他能看到這個程度,已經不容易了。他提出的稅製改革,以及這份他想不明白哪裏有問題的奏疏,都證明著夏刺史有極為敏銳的洞察力,單看他的這份敏銳,足可算得上是社會經濟學、政治學領域裏的天才。

  李咎不吝嗇筆墨,夏刺史來信有三四十頁,他用七十多頁紙回答了關於經濟驅動和社會驅動方麵的問題,簡單的經濟學理論建模和權力係統模型被寫得明明白白。李咎相信夏刺史隻是卡在了瓶頸,他給夏刺史提供這個推力,夏刺史應該能自己跳出窠臼,走向更遠大的世界。

  不過這些解決不了今年就已經在發生的,為了繞開稅收政策的民間自發的“走私”行為。

  就算是千百年後,打擊走私也依然是一個國家的日常要務。高度信息化的社會,船舶的動向、物品的來去都更好追蹤溯源,如此尚且不能把走私徹底製住,大雍就更別想。

  但是明知道做不到最好,並不代表就得躺平。做不到一百分、八十分,做個三十分、四十分,那也是分數。如果每一分代表一份錢,官府就更有動力去打擊走私了。

  至於怎麽打擊……李咎也就能從技術站緊張的資源裏撥出去一些,讓夏刺史再承擔一部分成本,一起開發用於海上巡邏的船隻。要求是動力足又平穩,蒸汽機和將來的內燃機動力絕對合格,是個不錯的方向。

  再有給進出口貨物的貼標、進出口報關等人力可以操作的製度,大雍都有雛形,拿來改一改就能用。

  再有本時代的特色,保甲連坐,明確各個村落有互相檢舉揭發的義務和權利,受百姓監督、檢舉的行為主要是如實耕種和嚴禁走私。每年每地每人耕種的土地數量和種植的品種都要登報和告示欄進行公示,若非天災,而有人不按公示進行勞作則有罪,連坐其保長和裏老,其鄰居、親朋中隱情不報者同罪。

  特別是有河運海運可以直達的村落,更是嚴防死守的重中之重。

  比較嚴格的措施很難長期堅持,但隻要時不時地掃一遍,特別是春耕、秋收兩個重要時間多費點人力把基本的耕種盤穩住,其他時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也就過去了。

  為了防止縣城管不到的村鎮連夥聚黨地變成“走私村”,夏刺史最好還能增加胥吏隊伍的投入。不僅是要擴招人數,還得提高他們的素質。

  當初青山城擴招胥吏時,為了防止缺乏認識空有武力的人從無權無勢的平民變為手裏有點小權的人後就迫不及待地抖威風、欺行霸市,為了防止落後腐朽的官僚主義作風破壞青山城來之不易的生產進度,三代縣令對胥吏的思想教育都抓得很嚴。

  青山城的胥吏不敢說個個都有覺悟,甚至都不能保證他們在執行政令時不會吃拿卡要,但是至少他們不敢和強盜、罪犯勾結起來與朝廷作對,更不敢殺人越貨。

  夏刺史掌控整個嶺北道,事務繁雜,遠超青山縣令,李咎對他的期望也就是擴招後的胥吏階層能保持在青山城的水準。

  以上種種措施最後都回歸到一個字上——錢。

  李咎不是不能給夏刺史掏錢,可是他不能一直掏錢。他的錢需要花在刀刃上,他可以供養技術站、學塾、醫館、濟貧所以及未來的高級科研機構,卻不太適合花在官府有動力去做的事情上。現在是技術投入和產出比較合理的階段,一個小小的進步和改良都能讓生產力暴漲一大截,所以隻要熬過了開頭,讓人們知道原來投資技術革新、投資學生學習是個高回報的產業,人們自然有動力加入進來一起幹,甚至國家、朝廷、天子也會對此很感興趣。

  但是未來的情況可不一定,等到邊際效益遞減的苗頭出現,投資的門檻上升幾百倍幾千倍,回報率雖然依舊很高但是回報的可能性變得極小(風險極高),保守型的出資人會慎重考慮投資科技,而不保守的出資人終究有限,那時候李咎不投錢,還能指望誰投錢?

  李咎甚至在考慮成立自己的獎項以鼓勵人們長久地保持投資技術的熱情,在這種情況下,李咎都懷疑自己的那點家底能禍禍幾年,當然不願意幫夏刺史把打擊走私的錢掏了。

  再說,打擊走私不也是創收嘛,以戰養戰古已有之,夏刺史熟讀經史兼通兵法,這一手應該能玩得爐火純青。至於怎麽在“激發人們打擊走私的積極性”和“避免人們為了打擊走私而影響合理範圍內的出海貿易”之間找平衡,這是夏刺史的考卷的附加題,和此時此刻的李咎對策沒太大關係。

  最後這封充滿了李咎的個人風格的信最終達到了一百一十六頁那麽厚,足足花了李咎一個半月的時間才完成,期間城陽也幫他補完了不少。

  城陽不是養在深閨什麽都不知道的嬌小姐,常年行走民間,行走豪門,聽父母討論外麵的政事,她完全具備一個政治家的基本素養,她對這個時代的理解很全麵,很精深。她看不到古代社會的本質,卻能看到天子、朝臣、士族、百姓等不同階層的人的生活和奮鬥,所以她幫李咎補完了這封回信中,涉及到大雍的現有製度的部分。

  李咎想想,古人的信除非是密信,否則常被抄出來給人看的。他這封信並非私人信件,夏刺史本是愛分享的人,多半這封信也會被他拿去給別人看,換而言之,這封信約等於一份論文。於是他在信的末尾附加了一段感言,感謝提出問題的人,感謝幫助他回信的城陽,甚至還感謝了陪他解悶的幺娘、啞巴、小貓、小狗、大白鵝,這份感謝最後也演化成了未來李園派學生寫論文、寫著述的必備組成部分。

  書信載著李咎的思考和妥協走了。

  染織陳上躥下跳地算好了配額,在努力按照配額合理分配各種商品,再給貨物去安排訂單。有些特別收南方歡迎的貨品,甚至訂單排到了明年,染織陳等不及,又往外地去下了一批訂單。

  黃致已經迫不及待地鑽研了一個月的大雍地形圖,正在和嶽老相公商量如何用好皇帝陛下的旨意,讓官道沿途的各個官府協助他們完成地圖。

  學塾有條不紊地運轉著,新補入金陵技術站的人在努力地學習,其他實驗地送來的使者也不甘落後。他們親眼看到了神奇的李園實驗田和金陵的繁華,為了把這樣繁華帶回故鄉,他們也在抓緊一切機會多學一些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