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婚嫁事ii.
作者:兔子的刀      更新:2021-08-17 03:50      字數:2340
  李咎想到在大雍所見之民婦,想到何藥娘等人,更加著急:“嫁人有什麽好,萬一再嫁了……比如前麵那位知人知麵不知心的駙馬,如何?萬一人前人後兩張臉,又如何?公主有智慧,有眼力,還能治學,還有自己的誌向,怎能困在閨閣!身為公主,她已經嫁錯了一次,為什麽仍然不能得到自己做主的恩典?”

  三九聽過皇後提到女校的事,但不知道女校是李咎最先提議的,更不知道李咎提議這個是為了城陽。

  聽了李咎的提問,三九起先是驚訝,接著就成了好笑:說李咎有情吧,他也太悶了;說無情吧,潛意識裏為了避免皇帝陛下給城陽公主說親,什麽主意都能出。他從沒為自己的事這麽急躁過。

  不愧是你,讓人猜不透的李老爺。

  三九失笑,道:“那……假如皇後娘娘和陛下,想說親的人、想托付女兒終身的人、想招為駙馬的人,是哥哥你呢?”

  李咎下意識地想說什麽,卻突然變成了啞巴。他抓著石桌,啞了一陣後,突然臉紅了,一直紅到耳根上。

  一瞬間,他想到的是城陽從學塾下課後,抱著“教案”,側著頭和他說“這堂課上完,如果有那麽一個人能想明白勢能的轉化,也不白費這一趟”。

  那一刻的城陽真是太令人心神馳蕩了。

  那三九就明白了:“老爺不說,我看老爺這表情也明白了。老爺放心,我知道該如何複命。其實,老爺果真大大方方承認了,果真被招為了駙馬,對我也是好事。”

  李咎紅著臉不吭聲。

  當然是好事,別看這時候三皇子喜歡三九,未來的事可說不定。李咎自己遠在金陵,真的出了事,他鞭長莫及,根本趕不回來。但是果真李咎成了駙馬,那麽無論將來變化如何,三皇子都要看著城陽公主的情麵給三九優容幾分。

  從這個角度,李咎當然理解三九說的“好事”。

  其實也是互相成就,三九應下賜婚,何嚐沒有因為李咎的緣故。

  三九不虛此行,漂漂亮亮地把三件事都辦好。特別是第三件事,皇後聽了李咎的表現,心情大悅,轉頭就讓人從自己的私房裏給三九再額外加一筆添妝,又讓宮中上下改稱三九為“李姑娘”,就連遠在金陵的小蓮,也得了賞賜——雖然尤郎小蓮他們夫妻還沒圓房,小蓮卻已經有誥命了。

  隨著三皇子的婚事塵埃落定,沈小姐因為落水一事徹底出局,羅小姐仍被賜婚給了二皇子為正妃。

  羅小姐和羅家其他人都不覺如何,過日子麽不外乎摔摔打打,憑你什麽勾心鬥角什麽陰謀詭計,打不過人也使不出來嘛!等閑五六個人降不住羅小姐,羅小姐反而能靠這身武藝把別人打服了。

  至於陰私手段陷害,羅小姐也不怕,雖然虎卻很少會被人抓到把柄,隻要沒把柄,名義上羅小姐就會安全。頂多羅家多找幾個積年的老油條幫襯著羅小姐也就是了。

  公麵上安全,私底下也安全,這還有什麽難過的?

  隻有羅夫人哭得肝腸寸斷,卻也沒任何辦法抗旨。

  不過皇後娘娘體諒她一片愛女之心,又或是被她牽動了皇後自己的一份因為女兒的婚事不順利的“過來人”的辛酸,皇後娘娘暗暗地給了羅夫人一個承諾,承諾不論如何,隻要羅小姐將來不幹大逆不道的三件事也即欺君罔上、不孝父母、通敵叛國,她必保羅小姐不受他人的牽連。

  羅夫人就不哭了。

  皇後的承諾是一個因素,更重要的則是羅夫人聽出來皇後的另一個暗示——皇後知道她懼怕將來的儲位之爭,也就知道羅家其實已經在這方麵用了心。

  而羅家掌管著那麽多兵馬,他家是不該動這樣的念頭的,哪怕隻是想一想,都不應該!

  羅夫人本就是自己的想頭,被皇後這麽一敲打,立刻乖覺了,瞬間擦掉眼淚換上笑臉,嘴上隻說:“那,我那個不成器的丫頭,就托付娘娘管教了。”

  皇後娘娘仍是笑眯眯的:“你家姑娘嫁了我兒,就是我的姑娘,我自然像對公主一樣對她。羅太太也不必太掛念,兒孫自有兒孫福,世上哪有操得完的心!像我,我才懶得理會康兒那點事兒呢,都交給她自己做主。”

  羅夫人順著誇了兩句,陪了好一陣笑,方拖著沉重的步子回去了。

  二皇子和三皇子的婚事定下來,其他秀女的婚事也安排得七七八八。京中或有為子侄說好的,或有兩家看對了眼的,私底下帶個話,帝後一般不會與人為難。

  沈小姐最後被賜婚給了關西梁家遠房的孩子、現在京裏當侍講書生的梁齊。

  實在沒辦法,那日沈小姐落水一事鬧了出來,淑妃一查到底,出手潑三皇子一身水的內侍及牽連的宮女全部被驅逐出宮——這還要感謝近些年為了給皇帝陛下祈福所以宮中不大傷人性命,否則隻怕有些人要掉了腦袋。

  如此一來,沈小姐身上的壓力就陡然大了。她每天都提心吊膽,唯恐被淑妃查到她頭上,而淑妃卻遲遲沒有公布結果,反而一天天地敲打辦差的內侍宮女要查個“水落石出”。

  淑妃分明早已知道是沈小姐從中作鬼,卻一直吊著沈小姐惶惶不可終日,幾乎沒把這個年輕的姑娘逼到失常。

  最後是沈小姐小時候的玩伴梁齊站出來說,那天是他在給皇子講書的路上經過花園救了沈小姐。

  淑妃逼問再三,梁齊始終如此堅持,淑妃就請皇後下懿旨賜了婚。

  梁齊家中不過是殷實而已,早年馬氏和沈家分居時,恰巧臨時落腳的地方旁邊是梁齊家。彼時沈小姐和梁齊都隻有四五歲的年紀,來往沒那麽多約束,故而一起玩了半年多,再後來馬氏自己辦好了產業,梁齊也因為求學考試而居家遷入京城,從此後十多年,不過偶爾有些書信往來。

  沈小姐被賜婚後,說不上是心願落空的失望,又或是躲過一劫的慶幸,總之心情十分複雜。

  所幸梁齊品貌端方,才華出眾,為人踏實,至少至少,這樁婚事算不得所嫁非人,沈小姐也就認了命。隻是午夜夢回時,想到曾經隻有一步之遙的富貴榮華,難免意難平。

  話又說回來,倘若梁齊不主動應了,淑妃說不定就要給沈小姐選一門專門惡心她的婚事。京裏別的可能不多,那惡習纏身、家庭複雜、父母刁鑽的紈絝子弟還少嗎?選個這樣的人家把她塞過去,沈小姐這點段數,隻怕要被人磋磨死了。

  梁齊挺身而出救了沈小姐,淑妃欣賞他勇敢,考慮到他是皇帝身邊的學士,也不想橫生事端,淑妃便就此罷休了,還給梁齊和沈小姐送了一份新婚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