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實踐課1
作者:兔子的刀      更新:2021-07-07 20:55      字數:2851
  錢八月的人生在遇到李咎的那天發生轉變,到開始轉稻基魚塘徹底改變。

  ??一年遇到了暴雨,稻子搶收了一波,沒熟好,是欠了,不過那年的魚極肥,靠著稻田魚和賑災糧,那一年也還過得去。

  ??去年就很好,糧食大豐收,官倉民倉都堆得冒尖,養了魚的魚獲不菲。他去年還養了稻田蟹,巴掌大的螃蟹撿了一簍子。這螃蟹比不得富貴人家精細飼養的肉蟹,也比不得海邊的一個就有兩三斤的青蟹,勝在一個“順帶”,它也飽滿、多肉,不過風味欠缺些,仍是很不錯的額外進項。

  ??雲夢兩道的使者分散到沿途好幾個村子“采風”,就有兩個人晃蕩到了錢八月家的地頭。

  ??隻看田裏還有魚在禦溝上唼喋,就知道這裏必然是稻基魚塘的種法了。

  ??兩人一個來自武州,姓歐,一個來自藩州姓辛,兩人都農門跳出來的秀才,不比書香門第的讀書人目下無塵。歐秀才和辛秀才一沒忘本,二也希望改變家鄉的麵貌,便都留了下來刻苦學習。

  ??他們倆的運氣不錯,從皇莊實驗田離開,才進附近的第一個村落,就看見了實裝的稻基魚塘。

  ??更珍貴的是,錢八月在地頭上正在挑揀的螃蟹。

  ??他從蟹塘撈起來螃蟹,大的留下,小的方回田裏。收滿一兜就送去小河邊挖的水渠裏清洗幹淨,再用蘆葦菖蒲等長條葉子捆紮起來。

  ??兩個秀才沿著田埂走了走,最後也來到了水渠邊的大樹底下,向錢八月禮了半禮,說道:“老丈,我們是李園的學生,就是豐穰侯李老爺的學生,正在學怎麽在稻田裏養魚哩,能不能向您請教請教呀?”

  ??錢八月為了學稻田魚稻田蟹,官話能聽也能大概說說,聽見這麽一口字正腔圓的官話,一看是兩個非常文氣的青年,模樣打扮雖然平常,不過一眼看去就是讀書人。

  ??他忙往蟹簍子裏灑灑水,將荷葉往上一蓋,再往背後一背,說:“說啥請教哩,您是狀元公,我們這鄉下人哩。我們這是李老爺教的,狀元郎做什麽不問李老爺,倒問我們呢?”

  ??錢八月對讀書人非常恭敬,這個時代的任何一個平頭百姓對上讀書人都是這樣的,除非那讀書人本人不太行,那麽其他人也會好好給他上一課陽奉陰違。

  ??歐秀才和辛秀才態度端正,說話也好聽,錢八月聽見是李咎的學生,那就等於是恩人的學生,又要再恭謹上幾分。

  ??一路叨叨,一路就到了田頭他自家的院子。

  ??稻基魚塘是好的,也不是所有田地都適合,至少錢八月屋子旁邊的爛菜地不適合。

  ??路上辛秀才也解答了錢八月的疑惑:“李老爺把什麽都教了,隻怕我們學了個紙上談兵,就是空念書本,不會實地看,所以讓我們出來到地頭瞅瞅。我看呀看的,和書上寫的沒啥區別,就想找一位真正在稻田裏養魚養螃蟹養鴨子的的人仔細請教。”

  ??“哎哎,教不教的我哪兒能教你們喲。就和你們嘮嘮養魚養蟹的咋個事兒。”

  ??辛秀才長得十分俊秀,嘴也甜,錢八月看了都喜歡,就把人請到了自家場院坐著。

  ??錢八月的兒子不在家,趁著這幾日有空,他去村裏的公田幫工了,這裏就錢八月一個人。

  ??他將螃蟹放在陰涼的牆角,用個陶盆兒兜著底下以防幹到失水。放好螃蟹,他又從屋後的大楠竹竿上拆了一截竹筒一分為二,削成兩個杯子,打了兩杯燒開後放涼的井水,端出來給兩個秀才一人一杯,說道:“你們讀書人細皮細肉的,小心上麵的倒刺兒。水是燒開的水,我們這裏除了懶漢癩子,都喝燒過的水。”

  ??兩個秀才道了謝,接過去竹筒杯,各自抿了一口。

  ??辛秀才問道:“這也是李老爺教你們的吧?”

  ??“是啊是啊,李老爺在城裏開了個學塾,我們農閑的時候都去聽課。李老爺說了,這個生水,生魚啊,生肉生菜,都不能吃不能喝的,會長蟲。我們這就都不興吃生的嘍。”

  ??錢八月自己也端了一碗水,感慨萬千。

  ??“李老爺真是了不得嘍,不曉得養活了好多人!就說這個燒水,老爺不教咱們,誰曉得水裏也有蟲子?你們要問的這個稻田養魚,更是個寶貝啊。隻要管得好,種兩茬稻子得兩茬魚,稻子二三百斤,魚也有百來斤哩。一斤魚可得四五文,一年多掙好幾兩銀子,家裏孩子媳婦也能吃點魚肉魚湯,裏頭的蛋白質——你們知道什麽是蛋白質吧?可養得人。前年就我一家搞這個,遇上災年了,不掙不賠。去年大豐收,我那兒子三天兩頭在外麵烙魚麵吃,可把隔壁那幾家小孩兒饞的!今年可不大家都養上了!今年路上又修了那個什麽木軌車,鮮魚好螃蟹撈上來,等送貨的車經過就交給他們帶去,聽說不到半個時辰就能進城賣進酒樓。這可是時鮮的好東西,又比往年可多賣得幾文錢……”

  ??錢八月叨叨著,附近沒出門的嬸兒和小孩兒也湊了過來,家裏凡是有條件合適的田地的人家,都在田裏挖了魚坑養了魚。和錢八月一樣已經開始養蟹養鴨的也有不少。聽見錢八月憶往昔了,他們也跟著一言一語地回憶來。

  ??總歸是生活越來越好,越來越有盼頭。

  ??錢八月家最先翻身,其他人家也跟著走上了一條很好的道路。他們這些人家,有了餘錢就會給到公中的祭田和宗祠,用於民倉、學塾的建設,撫養孤弱,照顧老人,儲存糧食應對荒年等等。

  ??村子就算走在了正確的上升道路裏。

  ??不過最近村子打算把學塾的事緩一緩,先和李園學塾溝通溝通,把農業技術站搭起來。

  ??皇帝陛下下令各道都選一個州、郡、府作為實驗地,淮南道還用選?那不就是大鬆郡?

  ??總之大鬆郡本就該有技術站體係了。

  ??村裏人一致認為這個技術站比學塾重要些,因此近來都在籌劃這個。

  ??技術站也可以承擔初期的識字任務,技術員也可以教孩子們認字兒。

  ??小孩兒們先學認字兒,再讀書背書,也不算耽擱學業。

  ??反而若是先把學塾弄成了,少不得村裏要緊巴巴地過一陣,說不定還會比其他學了新技術的村子發展落後一步。

  ??錢八月和鄰居們興致勃勃地構思了一番技術站怎麽搭,突然想起辛秀才和歐秀才也都是學務農技術來的,就問他們說:“你們學了稻田養魚,是不是也回家教別人的?如果是,那也是技術站了,正好啊,和咱們村裏的對上了!”

  ??……雖然沒出差驗收,但是被叫到長沙培訓了……

  ??唉……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