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她來了她來了她又來了
作者:兔子的刀      更新:2021-06-11 03:41      字數:2372
  時間很快就到了農閑時,青山城和外麵商議的第一期木軌道投入了建設,被圈定的地方到處熱火朝天。人們在大冬天穿著褂子汗衫也不覺冷。

  有些巨富之家排在二期、三期,又得知軌道交通技術站還在研究更耐用的鋼鐵軌,甚至想一步到位直接上鋼軌。

  為了早點把後續技術掏出來,這些人家也很舍得砸錢砸人,派自家工匠、奴仆前去青山城學技術打下手,甚至得到了李咎的許可後也在他們那兒搭建了技術點。

  就趕在農閑之前,玉鶴-青山-金陵的技術點像雨後春筍一樣地湧現,特別是涉及到掙錢的行業,幾乎做到了每個鎮子都有一個點,並且自發形成了李咎計劃的那種狀態。

  青山城出技術培訓,外麵的來學,學完回去培訓當地的人。

  其實早在三年前已經有了這樣的雛形,後來騾機一出更是每個有家底的人家都派了人來偷師。現在不過是放上了明路,放寬了行業。

  城陽公主在金陵城也沒閑著,她將自己的那片地交給了三九之後,三九在那裏準備的是紡織二廠的水力織布機廠房。這個廠房當然不可能用掉所有的地,於是城陽公主接受李咎和三九的建議,也在旁邊起了廠房,做的是機器生產組裝和維修培訓的事兒,金陵的紡織技術點也就設在這裏。

  城陽公主自己挑的事業,和李咎一樣,並沒有掙錢的打算,隻圖個規模小,技術含量高,對人有用,非常符合她的喜好。

  她在學塾當過助教,自己又擅長物理,因此這個水力織布機的相關技術培訓,從生產線、組裝線到最後的零部件替換維修、工人培訓使用,城陽自己擔任了教授兼任書……啊呸,廠長。

  表麵理由是隻有她合適,所以勉為其難。

  實際上城陽公主自己更喜歡教書先生這個職業。似乎她的天賦和興趣也都點在了這裏,所以她當助教時比李咎靠譜,她教書時如魚得水。

  身為公主,總要在乎皇室的顏麵。教書也罷了,她教的機械維修之類,所教的徒弟都是各個商戶、地主的仆從,又或是外麵的工匠,在身份地位上與她有雲泥之別,所以就算為了這個培訓技術站能開下去,城陽公主委委屈屈地又穿上男裝,隱瞞了身份。

  得知李咎出了一半錢想給金陵往返青山城之間的道路做軌道升級,城陽公主數著自己的荷包,也拿了一些錢出來,並且她還遊說了金陵城的大富豪大商人,又和尤南一起打消了之前在金陵上層流傳的把軌道車當做“不祥之物”“奇淫巧技”的說法。

  李咎還不知道的時候,城陽這裏已經幫他擺平了許多麻煩,城陽也無意讓他知道。

  事不可為,不必徒添煩惱。

  各種修路的工程進度到一半時,又是一年新春,按青山李園的放假習慣,自然又是從小年開始一路休息放到元宵。

  今年是個不好不壞的年景,不過比對去年,總是好的,於是青山城又熱熱鬧鬧地過了個好年。

  李咎之前透了些消息,過了年,他就會帶著傅小貴去金陵了,以後雖然還會回來,可是畢竟常駐點不在青山城,意義就不一樣。

  他將青山城的農業產業托付給了趙縣令。趙縣令是本地鄉紳出身,和李咎是好幾年的交情。趙縣令因為常年經營本地庶務,猜到了李咎有些不尋常之處,卻從未對任何人吐露半句,這些年下來,李咎信得過他。

  趙笠和李咎更是隻差沒拜把子,兩家也算通家之好。這娃品格也好,就算科舉讀不出個功名,擔任一方撫民的父母官也絕對不差什麽。

  這些年趙笠年紀上來,辦事稍見沉穩,也該好好鍛煉鍛煉。

  除了老趙,還有老黃和老尤。學塾那邊仍是仰仗老尤的多,老尤的好處就是他不會對自己不懂的事胡亂插手。學塾裏現在教的東西特別雜亂,老尤對生物和儒學之外的事很少幹涉,又因為他聰明好學,其他學科他也多少懂一點,很難被人欺騙。現在算來,他仍是最適合守著學塾這個大本營的。

  黃致就更不用說了,李咎在他身上看到了一個古代書生的最好的模樣。品德、人格、學識一點不差,既不古板迂腐,又不偷奸耍滑。

  青山李園的其他產業,除了分紅還有李咎的一份,另外各個經營節點都有專門的管事把控,其他的事李咎決定退出,由黃致頂上。

  黃致可能會因為受製於時代而不能把青山李園導向更好的未來,可是他的稟賦天性絕不會讓青山李園出現不可挽回的危險。

  這三位之後還有尤三郎,還有傅小貴,還有趙笠……人才梯隊那是相當的分明,再再往後,李咎可能也管不了。

  二皇子對此是頗為高興,李咎不守著,他的空間才更大。

  天知道李咎有多難對付,李咎出手大方,可是心細如塵,賬本遞上去他隨便掃掃就能看出來漏洞。

  有這麽個人控製著大局,二皇子有圖謀也不敢過分,就隻好吃吃分紅蹭蹭利潤這樣子。

  隻有他走了,二皇子才能得到騰挪的空間。

  不過二皇子也是定於二月份出發去往關西,就比李咎晚十天。十天時間本就短少,李咎剛走時餘威猶在,隻怕也沒什麽漏洞可鑽。所以他的時間其實也不是很多,且他還要往玉鶴縣定波港那裏插一手,難免顧此失彼。因而就算是李咎走了,他想做些什麽,卻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做成,也隻能耐心地等待時機了。

  總之,今年人人都順心,這個年是相當熱鬧,二皇子在京中時也沒見過這麽多花樣。

  想來京中人口眾多,算每個人頭上的錢,卻不及青山城的多;算潮流風向,自然也比不了江南;玉鶴縣即將開海貿了,青山城的街上多了好些番子夷人,各種各樣的文化和民俗被大雍的中原文化統一到一個框架裏,卻保留了豐富多彩的形式,於是就更顯得百花齊放。

  有人嫌棄這種百花齊放太雜亂,太俗,下裏巴人的東西和番邦夷狄的東西上不得台麵,可是又不得不承認這樣的雜燴更有風味。

  有的人卻很喜歡這種雜糅。百花齊放,是讓野花雜花也一起開了不假,但是花開了,總比凋謝了好。

  至少城陽公主是這麽想的。

  城陽公主又悄悄地來到了青山城過年。

  金陵城的元旦不差,什麽是金山銀海,什麽是豪奢競誇,什麽是爭奇鬥彩,什麽是“罪過可惜”……

  都不如青山城的萬眾同樂。

  所以城陽公主微服前來青山城過元旦,還帶上了剛剛抵達金陵的三弟,也就是安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