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皇子1
作者:兔子的刀      更新:2021-04-14 04:11      字數:2360
  ?來者管城陽叫“阿姐”,那豈不就是皇子?

  李咎自來了這裏也沒人係統地教他理解,前年接聖旨誇耀還是提前有禮部官教他如何設案如何行禮。他對這一套非常不敏感,當即就愣在了那裏。

  城陽笑著將那人招來,那人在廊下的風燈光中露出身形,果然是齊齊整整一個富貴青年,豐神俊秀,氣質不凡。

  城陽將弟弟拖來,笑道:“先生,這是我弟弟,隨禦史嶽相公來漲見識。大皇子雖有身份在,隻因陛下交代,既然是前來督促的,就要以百姓為重,不可擾民,不可肆意妄為,不可排場,他也不好擺弄那些花頭。”

  李咎於是以“大皇子”呼之,大皇子得知此人是在皇帝陛下那裏掛了號,又受他姐姐敬重得了“半師”之誼的李伯休,也不敢拿喬,也稱李咎為“先生”。

  幾人認過,城陽方問道:“你尋我做什麽?既然來了,豈不該跟著嶽相公巡視地方?”

  大皇子道:“明兒一早就去地方,爹爹和媽有好些事物托我轉交給姐姐呢,這一時忘了,不知哪一時才能想起來,是以趁著這會見著了,合該今兒交接明白的。”

  李咎很識趣地先行告退了,他覺得這件事到這裏也該有個結束,他得回青山去繼續折騰他的產業,而天家子女的事業線終究和他是不一樣的,除非李咎靠著種子、技術真的把農業技術站做起來了,拿到了和當世科舉之道掰手腕的權力,那才能有和他們真正打交道的機會。

  僅僅隻是種子、技術本身,他走到頭也就是工字到頂,仍然是整個傳統體係裏最不起眼的一部分。

  這對李咎來說本不算什麽,他並不覺得統治階級就如何高大上,也並不覺得工科如何低賤,他想建立一個新的體係,說到底也隻是為了田間地頭的一茶一飯而已。

  不管怎樣,在這黃梅雨的時節,江南終於進入了正常的節奏,雨沒停,但是洪澇總算過去了,留下滿目瘡痍的人間繼續苦苦掙紮求存。

  李咎盯著司馬南和京裏來的嶽相公給所有主動參加治水的人都發了旌表和賞賜,就帶著二郎們返回了青山城。三九也帶著人手重新啟程去了金陵。

  這樣的大水過後,想必會有許多事情好做,李咎特特叮囑三九不必再為些許小事來回奔波,以免耽擱事情,三九聽了滿口答應,果然今年除年節外再沒回過青山,倒真把金陵做成了第二個大本營。

  江南洪水退了後,城陽又回到了金陵。不回也不行,隨著禦史嶽老相公和大皇子等一行東巡至此,各家之間交流頻繁,城陽再不出麵就顯得無狀無禮。

  雖然心裏還惦記著青山城的學塾,城陽也隻能回金陵代表天家公主與外命婦走動。

  至於小楊駙馬,因為丟人丟到了金陵,還是當眾丟的人,暴脾氣老嶽一到金陵,就先用“為祖宗祭祀而不守禮”為由給他發回京城閉門思過去了。不乏有金陵的守官暗示城陽當時也不在金陵,那人家老嶽隻是脾氣暴性子急,又不是腦筋有問題,皇帝陛下的心尖肉,又沒有真憑實據拿出來,更談不上什麽大不韙,有意見和皇帝陛下提別指望那他當槍使!遂略過不提此事,那些人也隻好熄了小心思。

  而且江南水災八分天災二分人禍,不論是水利沒護好,還是轉移百姓和財產不及時,還是救災期間沒管好治安,還是之前就為非作歹(比如懷嘉郡那一夜之間燒得幹幹淨淨的官倉),都落在皇帝陛下手裏了,這不一緩過來,立刻沒二話從頭開始擄。

  馬刺史當仁不讓第一個吃掛落,直接被皇帝陛下奪了實權,隻留階官品銜回家養老,淮北道刺史暫由嶽老相公代管。其他實官多多少少的也有些貶黜,另有表現比較出色的得到了升遷,比如司馬南,直接就領了左司馬的職位,又比如接納流民並安頓有功,派人支援山陽、河陽等地的吳縣令“勇毅忠良”,直接出任大鬆郡別駕。而青山城的縣令多半不會從京裏指派——因為江南淮北、雲夢兩道這次下了大大小小二十多個實職官員,青山城這裏皇帝陛下考慮到李咎的存在,就不再重新調外地官員去當縣令,而命趙縣丞直接升任。

  吳縣令出京不到三年就升官在望,是大喜事一件。隻因現在形勢緊張不好慶祝,不過好友間小聚一番就散了。

  席間老吳不無感慨地誇李咎真是福星,自從遇到了李咎,感覺自己人生路都順暢了。媳婦有了兒子有了,升官有了發財也有了,快意至極。

  老吳的說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李咎來了青山城之後基本上幹的都是好事,縱然常與禮法相違背,大家也都習慣了。

  特別是老趙,老趙隻是個秀才,他並沒有舉人及以上的功名,這樣的履曆想進入品官行列可能性幾乎為零。

  而現在因為官場地震、老吳保舉和皇帝陛下為李咎做事方便考慮,天上竟然掉了個縣令的實職給趙縣丞!

  老吳三年升別駕這速度雖然快倒也不算出格,不看遠的,隻看南邊懷嘉郡夏郡守那麽一個人物在,老吳的升遷拍馬都趕不上夏郡守,一點也不起眼。

  趙縣丞這又不一樣,他這個小小的飛躍,屬於破格。本朝連升三級的人多,沒有舉人功名卻出任地方實職縣令的,一巴掌都數得過來。

  總結就是青山城這次有些小損失,不過收獲更大。最為幸運的是官倉的糧食安然無恙地渡過了危機。那官倉的地勢本就比較高,後來陸陸續續地加固了防水堤和防火溝,這次大雨中,青山縣發現春耕保不住了之後除了格外關照沿河的村落、上遊的水勢,其次最關心的就是這個糧倉。雨勢和上遊洪峰最盛的那幾天,大家一度做好了搶運糧食去山頂的準備。

  現在緩過勁兒來一波補種,配上李園放出去的新種子,今年的收成就算趕不上過去幾年,至少也能不愁吃穿。如果朝廷宣布減稅,還能再多留一些糧食。

  青山城眾人私底下慶功的時候,金陵那邊也算是塵埃落定了。

  城陽和善姐兒送走了不討喜的駙馬,尤老相公把那個盯著尤璦使壞的張家紈絝又收拾了一通,大家都很歡喜。

  金陵城家家戶戶都老老實實,再不敢耍小心眼,畢竟主事的都是北邊人,可不會管他們南邊的細枝末節!以前愛折騰的人也都夾著尾巴做人,倒是讓城陽鬆快了些。

  現在城陽就敢光明正大地穿著男裝出去找三九玩耍。反正大皇子還在金陵,她要出門,也是和弟弟一起辦差事,誰還能說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