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大水將至
作者:兔子的刀      更新:2021-04-11 05:31      字數:2286
  不管找預備役和尚還是預備役道士,都得是農閑之後的事了。

  正月十五一過,青山城各處就開始準備搭建大棚了。

  平板玻璃的技術難關已經攻克,初期小批量生產和生產線改造兩件事並行,全部參與這項技術開發的工匠都從初六開始上工。到這日正月十八,出產的大片玻璃已經可以搭出二十來個大棚。

  這二十來個大棚,除了李園自留的用於實驗田的十個,剩下的十個都送給了濟貧處。

  這兩年濟貧處因為周濟得當,頗有了騰挪的餘地。

  因為李園招工日盛,本地現有的土地已經出現了耕種人手不足的情況,開荒的人便少了許多,甚至有些貧瘠的田地被拋荒,看得趙縣丞十分痛心。

  濟貧處裏頭尚有幾個手腳麻利的少年男女在李園做短工並上學,剩下身體殘疾或有其他問題的,就開荒耕種為生。他們學了李園堆肥的技術,又拿著官派的菜、果、糧食種子,倒也能糊口。

  現將大棚優先把與他們,其他人也覺得應是如此。

  本地大戶早早得知,李咎有言在先,凡是訂到了騾機的人家,拿到大棚的時間就得靠後,故而他們沒什麽好爭取的。其他人家大多數都願意等等看濟貧處的大棚能弄出個什麽結果,果真好,他們再跟上也來得及。極少數對李園有迷信的人,那既然都迷信李咎了,自然李咎說什麽就是什麽,豈有反對之理?

  事便如此定下,玻璃窯那邊燒出的大平板都先往濟貧處送去了,不過數日就起了老大的幾個玻璃大棚,裏頭按照皇莊的經驗種上了經濟價值較高的蔬菜瓜果和油料植物。

  燒完了這批,玻璃窯也沒閑著,繼續趕製後麵的大棚,依舊是熱火朝天。

  有富豪人家還想訂幾片玻璃做水晶房,訂單卻得排到老後麵去。畢竟李咎有言在先,萬事農為本,大棚不搭完,別的花頭就不要想了。

  不過三九返回金陵去前,卻連著王得春一起來找李咎勸言,隻說是過了春耕這些天,擴幾口窯去,大棚玻璃可以慢慢燒得,勻出十之一二來燒窗戶用的玻璃,掙狗大戶的錢也是好的,好賴給李咎多點進項。這樣的玻璃,賣一兩銀子一尺方還算它賤賣。

  李咎初有點動心,但一問往哪裏賣,知是本地大地主金陵大織造,又將這心熄了八分。

  若是賣給紈絝子弟用家底子換也罷,賣給這些相熟的地主、織造,他們這裏掏了錢,那裏必定加倍盤剝平民,故李咎之深惡痛絕也。

  李咎倒也沒說不讓賣,以免將來打臉,隻說考慮考慮,讓他們且暫自便。

  這東西要賣也是先往外賣麽……

  三九告別了李咎,又悄悄跑去和城陽道了別,不出正月就跨馬走了。

  城陽本也該走了,隻因貪戀學塾,盤桓了幾日,然後就遇著了變天。

  青山一帶的農桑事有條不紊地往前推進著,卻遇著了天氣疏忽變化,自到了正月廿八,雨水一日多似一日,竟像捅破了天似的沒個停歇,看得人十分憂心。

  各地的黃土、石板小道因為雨水泡脹多有損毀,青山城的水泥路倒是還好,靠著下水道體係和路基抗住了雨水,但是卻奈何不得山石滑落。

  此時趕路,人不舒服不說,走的也慢,中間要臨時投宿的次數就難免多,投宿還不一定能投著驛站,那就隻能在荒郊野外將就。這荒郊野外吧,加之落石、滑坡、倒木、匪盜,說不定還會遇到危險。

  於是城陽心安理得地留了下來,繼續在青山城快樂地如魚得水。

  相較於城陽還有更多商人因為雨天滯留,或喜或憂,青山城的縣令、富豪以及李咎等人就隻剩擔憂了。

  “這雨若是再不停,今年春耕可難了。”

  吳縣令感慨說道。

  “早知江南潮濕,到今年才算知道能潮到什麽程度。前兩年隻是墨難幹,香易軟,今年真是好家夥,牆壁桌椅竟然滲了水,黴蛀不知凡幾。你我家資豐厚,防潮的東西一箱一箱地往家放,尚見黴、露濡衣沾裳,但不知貧苦之家如何度日呢?”

  大雨時至,就連政務一時都少了許多。

  地勢低窪的地方已經攢起了幾寸深的積水,除水泥路外其他路多有毀壞,想惹是生非的人都懶怠出門,人情往來一時也都降到了最低,不論政務家務,各種事可不就少了許多。

  然而雞毛蒜皮的事少了,並不代表今年就輕鬆了,單看雨水這個鬼樣子也知道得為今年的收成著急了。

  這日是借著給尤複做壽的由頭,眾人才聚在了一起。因這兩年來幾家關係格外好,就連女眷也一並帶了來。李咎除了啞巴隻帶了幺娘,倒不是為別的,而是經徐氏提醒幺娘也到了看人家的年紀,應該往女人堆裏走動走動。李咎卻不是為了幺娘嫁人如何如何,而是三九去了金陵後這裏一大攤子事是幺娘在打理,自然她需得接下人脈,於是李咎才帶了她一起來。

  今天人到得齊全,可惜者,元燚跟著她母親在女眷那屋子,李咎想是抱不著了。

  李咎道:“百姓之家多燒艾以除邪祟風濕,隻除了熏人沒真的用處,尚不如樟樹可以驅蟲,驅了蛀蟲,那一點點濕氣黴斑也就不重要了。眼下我擔心的是雨水,再這樣連綿下去,何止春耕,隻怕……”

  李咎沒說完,今天是尤複的好日子,何必非挑今天說不吉利的事。

  尤複自己倒是很看得開:“賢兄是想說,水災?”

  李咎點點頭。

  黃致道:“往年沒少見洪澇,都有成例在前,回去各自準備起來也就是了。”

  吳縣令道:“總該看看有無改進之處。凡水旱之災,衝毀橋梁道路、房屋農田無數,至於毀山傷林,必致傷亡,這一年農時少不得要去一半,即便接下來補種得時也必有糧荒。何解?能少一些地方受災,少一些人身故總是好事。賢兄日裏不是還在算人手不夠麽?咱們這裏和別處不一樣,每個勞力都十足金貴,自當盡力保全。”

  說是說,吳縣令很希望李咎能拿些主意來,在老吳看來,李咎即便不是無所不能,也該是個大事可能吧?

  李咎猜到了,然而也是無可奈何,水利這種事情,除了水利工程他真的沒主意。青山城的水利好修,青山城上遊的水利怎麽辦?他青山還能把手伸到隔壁郡縣乃至省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