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去金陵3
作者:兔子的刀      更新:2021-01-12 04:23      字數:2491
  一路走來,黃致、尤複等人慢慢的也習慣了李咎走到哪幫到哪,偶爾遇到那著實可憐的人家,也願意看在李咎的麵上幫幫忙。

  一邊幫忙他們又發現李咎做善事與其他人不一樣,李咎很少直接送錢送糧,而是更樂意幫他們做一些體力活兒,以及教他們可以弄點什麽掙錢。家裏能種黃豆的,李咎就教了釀造醬油的辦法;家裏還有小雞崽兒的,李咎教了怎麽養蚯蚓;家附近有竹子的,李咎教了竹汗衫兒的做法……

  若問原因,李咎便說“人單力薄,給了錢糧他也守不住;坐吃山空,不如給他們想個出路,自力更生才是硬道理”。眾人一想,深以為然。

  如此走走停停的,大約七八天功夫,就到了金陵城外。

  金陵城的外城牆極高大恢廓,遠遠望去是黑壓壓的一線。路上的行人漸漸的也多了起來,道路明顯的變寬了,也變平坦了。再靠近些時,那路也換成了水泥路,好些挑夫力夫就坐在水泥路上歇腳。

  李咎的視線從青壯年們身上劃過,他們蓬草般的頭發和補丁摞補丁的衣衫無一不在訴說著主人的貧窮,而結實的臂膀和尚算飽滿的精神又說明他們的生活條件還沒差到過不下去日子。

  也是,都到了金陵城郊了,這座城市往前數個幾百年也是當了國都的,再怎麽樣也有些底蘊在。

  他們像草芥一樣輕,又像螻蟻一樣努力地生存,用自己的勞動去掙命,他們仿佛是易耗品,早早地釋放完能量就歸於塵土,卻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帝國的基石。

  與他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騎馬坐轎衣著光鮮的“上等人”們。這其中當然也包括了騎著阿宅的李咎,阿宅那一身鮮亮的毛色,高大的體型,流暢漂亮的肌肉,驕傲的神態,還有均勻穩稱的步調,堪稱神駿,即便是普通的富豪人家,也難買起這樣的好馬。

  這個時代的人和人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可是這個時代又很安寧,還能討著一口飯吃的人很難去反抗身上的壓力。收成被拿走七成,人還能活下去,社會秩序就不會崩潰,隻有當收成被拿走十成、十二成事,才會有呼喊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人出現。

  越是深刻地體會到人們對平安穩定的向往,李咎才越難做決定。帶著大家去推翻壓迫去建立理想國,不是不可為,但是這個過程中不知要死掉多少人,那些死掉的人,他們真的願意嗎?而現在李咎發展農業工業,一步步地引導生產力變革,培養新興的工人階級,又會將這個國家的命運導向何處?

  李咎連紡織工廠對小農經濟的衝擊的後果都想不明白,就更加想不明白那麽宏大的未來了。

  黃致難得從馬車裏鑽出來,也騎了一匹溫順的小母馬得兒得兒地跟在一旁。他將李咎給他的單筒望遠鏡拿著四處看看,邊看邊興致勃勃地說:“以前都沒什麽機會往周圍走走,今天才算看見了金陵城郊的幾座山,倒是好風景,一片片的嫩黃青綠比染出來的有趣多了,襯著藍天白雲多好看啊。”

  李咎笑道:“先生不做兩首詩來助興?”

  “不了不了,天天跟著你看經濟學問,有做一百首詩的詩興,也都被什麽‘邊際效用遞減’又是什麽‘區域經濟優勢’給擋了回去,如今你大哥我就是一徹頭徹尾的大俗人。”

  馬車裏的徐氏幽幽地飄出來一句:“就是,俗不可耐,我看著都心煩。當年見他時,青衫落拓,好個瀟灑書生。如今看他,一肚子的錢、官、地、產,三句話說不到一個碗裏。我看,都是賢弟的錯。”

  仿佛是為了附和母親一樣,元燚小姑娘也呀呀地哼了幾聲“錯”“錯”。

  徐氏當然是開玩笑了,夫妻倆走到如今,哪有不正經過日子卻隻圖風花雪月?隻是讓大家笑了一笑便罷。

  黃致道:“卿覺得我俗,我還覺得我不夠俗呢。我若是再俗一些,世上又可少得一些餓死的百姓了。伯休啊,你也來看看,我覺得金陵城城郊的村莊怎麽比咱們縣城外的那些村莊還窮?”

  李咎借著黃致手上的望遠鏡也往遠處村落瞅了瞅,不知如何形容,但反正看房子看人,就是不如青山城外的幾個村子舒坦。仔細想想,是少了閑話家常的人,房子既不如青山城的多,也不像青山城的那樣規整。

  尤複是金陵人,當然知道得多一些,插話說道:“還不是伯休的功勞,去年王太守述職交接,我聽了一嘴,青山城人平均收入翻了三番,大家手上有了錢,就舍得翻修房屋,舍得生兒育女,舍得四處采買,自然看著要繁華些。金陵城的村子本來是比你們那兒的好的,隻是好的也有限,你們翻三番,可不就顯得金陵的村落窮了嗎!依我看,家父肯定要找伯休請教一番如何讓金陵的百姓也過上富足日子。”

  李咎忙說不敢不敢,若有問必當知無不言等等。

  這樣來到了金陵城外最後一個村子,大家趕了半天路人馬困乏,到了城裏還有一陣接風洗塵互相拜見,不知幾時能吃上飯,故而先落在村邊休息,又找民居生火做飯,將肚子先填一填。

  李咎極看不上這個時代絕大多數廚子做飯摳摳搜搜的,因此這一路若要自己動手做飯,動手的就是他和幺娘兩個,其他人都隻配打下手。

  眾人從村民手裏買了雞鴨魚肉,配上野果、蔬菜等,燴了一大鍋雜燴,再快炒了幾個小炒,將雜糧等燜了幾鍋,交給各家自行分吃。

  李咎自己額外添錢多買了些米麵,他吃完自己那份後趁別人休息時將麵混雞蛋攤成雞蛋麵餅,包上蒸熟的米飯,上麵澆得一勺燴菜的湯汁,就成了好吃又便宜的雞蛋包飯。

  這蛋包飯卻是做給附近幾個孩子們吃的,在他們做飯時就有好些瘦瘦小小的孩子在門外扒著看。黃致、徐氏等人看著都於心不忍,安心要分他們一點,隻是這種分食卻像喂小狗小貓一樣,總有點侮辱的既視感。當時李咎便說他來處理,於是就有了這幾份蛋包飯。

  他們借來生活的民家還算殷實,家裏還能找出幾個多餘的碗,李咎用他們家的碗盛好蛋包飯,一個一個遞給他們。

  起初小孩兒們都不敢上前,可是到底逃不過肉湯和雞蛋的誘惑,被李咎哄了幾句,又大著膽子回來了。

  一碗蛋包飯給四個孩子分。有些小孩兒明顯家裏更窮,又或是膽子更小,不免要被其他小孩兒多吃多占,李咎便上前再給他們添一勺,總歸能讓他們都吃個半飽。就這樣孩子吃著,李咎在門邊看著,邊看邊想金陵城的事情。

  特別寫了一下蛋包飯其實是我想吃我外公做的雞蛋包飯了。我外公是個老兵(剛從軍就解放了,隻趕上尾巴打掃過戰場),但是也跟著他們隊伍進的beijing,在beijing和當地人學會了做雞蛋包飯。我們家的雞蛋包飯裏頭是糯米,外麵是散炒的肉醬,超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