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賣糧2
作者:兔子的刀      更新:2021-01-12 04:23      字數:2502
  李園的車隊在吃瓜群眾們的目送中緩緩開出了青山城。

  吳書生與趙縣丞等便服相送,百般叮嚀囑咐,直到車隊的人馬都消失在山道上,方各自散去。

  青山城的日子還是照舊過著,人們打理田地、家宅,閑暇時再物一份短工,隻要肯付出勞動,至少也能混個溫飽。著實找不著小工,隻在濟貧處、碼頭、商行外守著,總有搶到短工的機會。

  青山城的人比著別處的人自然不一樣,外麵來的偷偷摸摸賣糧的人,才剛踏進青山城附近的村莊,了就被人認了出來。

  最先到達青山城外的玉鶴縣來偷偷賣糧的幾人。他們穿林渡河,一路上餓得前胸貼後背,隻敢拿野果野菜就著酸飯團子果腹,看著車上白花花的米卻絲毫不敢動。有時候遠遠看見村莊,他們也不敢進村,隻能由大伯爺去討水討飯回來,唯恐幾個人帶著兩千斤糧食就被別人盯上吞沒了。

  這樣藏著掖著走著趕路,總算是將糧食安安全全送到了青山縣城。

  剛進入青山縣時,他們並沒覺得青山縣如何繁華。山水是一樣的平靜,平民是一樣的苦,農夫們一樣在地裏刨食。青山城所屬的村子裏的人們,今年多打了一些錢,於是家裏稍微做了一些添置,大約是李園的廉價土布、油鹽醬醋、鍋碗、蜂窩煤等必須品。就這麽一點點添置少得可憐,外邊看過去絲毫不覺得他們的日子好過了。

  玉鶴縣的幾人不免嘀咕了一路:都說青山縣怎麽怎麽好,可是他們一路走來,所見和玉鶴縣也沒什麽區別,大家不都是住在破屋子裏,穿著一身亂七八糟看不出樣子的衣服麽!頂多青山縣的農人的鞋子還不錯,至少路上看到的行人穿著的鞋都有底兒有天。

  非要說有什麽區別的話,就是越窮越遠的村子人越少。這種少不是天然人少,因為屋舍和田地並不少,就是單純的人少了。

  不過隨著路程越來越靠近縣城,大家就漸漸地懂得了為什麽村長等人都說青山人命好。

  接近縣城的村莊已經顯露出了不一樣的繁華,村莊裏井井有條,道路也齊整極了,甚至每二到三戶人家就有一頭耕牛,老人小孩兒也能穿著整齊的衣服在外麵走動,不少在場院裏紡紗織布的女人打扮得也比較光鮮。鑒於打扮一定發生在吃飽穿暖之後,可以推斷他們現在在吃飽、存糧之後,還有餘錢。

  這就很讓人羨慕了……他們村裏除了家裏有著幾百畝地的地主,誰還穿得起新衣服哇!

  這樣的村莊附近收糧的人肯定是願意出價的,大家因為惦記著家裏,也願意在路上賣糧,隻要價格合適。不想因為糧價不錯的緣故,農人們極願意賣糧——他們唯恐晚了一步糧價就像周邊其他縣城一樣跌了,故而都得趕著糧價好的時候賣清。青山城的糧行、地主、商人等早早就已經完成了下鄉收糧的活兒,此時便是想找到他們也是不能了。眾人隻好繼續趕路,一趕就趕到了城裏。

  衣著襤褸、神情萎靡的人在青山城是格格不入的,青山人一眼就能看出這是外地來討生活的,他們見了太多活不下去來碰碰運氣的人們,已經鑒別出了經驗。

  玉鶴縣的幾人是推著貨來的,顯見是為了賣貨。他們不知道進城要收多少錢,顯得局促不安,又有些憂心忡忡。

  因為日子舒坦,好些已經做不動體力活的老大爺老太太在路邊擺著茶攤、棋盤,邊閑聊吃茶邊做些手工活兒,邊掙小錢邊打發時間。他們注意到這隊年輕的陌生人,似乎看出了他們的窘迫,大爺大嬸兒們嘰咕一番,其中長得最麵善的一個就主動出來,用官話和他們招呼了:“哎,後生仔們進城賣東西呀?”

  老大爺搖著大芭蕉扇,膝蓋上放著一個穿紅肚兜的小孩兒。紅肚兜嶄新嶄新的,一看就不便宜;那小孩兒白嫩嫩的,胳膊像藕節一樣圓潤 ,也不像是窮人家的小可憐。老爺爺帶孫子,看著就讓人覺得安心,不像是壞人。

  玉鶴縣的幾人忐忑不安地商量幾句,由趕車的大伯爺出麵。大伯爺堆出皺巴巴的笑,拿一口半生不熟的官話回道:“老人家好呀!是啊是啊,我們想進城賣點兒山貨,打幾件過冬的衣服給娃穿。”

  老大爺眼前一亮,帶著夥計們就圍了過來:“我們幫你看看賣的是什麽,告訴你往哪家賣去!城裏的商人多了,奸商好人都有,你們人生地不熟的,怕被花言巧語的騙了!”

  另一個同樣抱孫子的老太太接道:“你們被騙事小,傳出去以為我們青山城出奸商那就不好了。我麽城裏的都是好人,奸商都是外頭來的,今年生意好做,人忒多了,可不奸商也多了麽!”

  一群自來熟的老人們湊上來,玉鶴縣的人看著他們中氣十足又穿得光鮮,不敢有所阻攔,隻得下意識地去遮掩。但是兩千斤糧食哪裏好遮掩?幾個老人一摸就知道了,為首的老大爺十分詫異:“你們是哪個村的,怎麽才來賣糧?我們官倉都把夏糧收盡了,該送去山陽的也送去了,就這兩天功夫要封倉了哩。”

  玉鶴人聽出來這不是要搶劫的意思,也沒有報官的意思,可以放心了。倒是夏糧收盡即將封倉可不是什麽好消息。官府不收糧了,糧行的米價還能穩?

  大伯爺支應道:“我們是小南山村的,因家裏有事,耽擱了幾天,沒趕上糧行收糧食,隻好自己押了來賣。我們這糧,都是白花花的好米,還能賣不?”

  “小南山村?”老人們又是一陣嘰咕,把個事情嘰咕明白了,老大爺才說:“哦……聽說了,聽說你們那邊幾個大糧行都壓價壓得極低,即便趕上了也不能賣他們!得,你們這一趟也是幾百裏路,不容易啊!放心好嘍,即便城裏的糧行不做人,李老爺肯定是做人的。糧商若是壓價壓過了頭,你們去李園後門賣也是一樣的。李園曉得伐?就是李大善人老爺家啊,我跟你們說啊,我們這日子過得好了全靠他老人家憐貧惜弱,不計成本幫襯著……”

  老人們把李咎一通誇,一半是誇他一半也是炫耀自己日子好過,從可憐巴巴的幾個玉鶴縣人身上賺足了羨慕,他們才將城裏的糧行位置點了,又將李園的位置告訴他們。

  大伯爺千恩萬謝,將糧行和李園怎麽走記了下來,又猶猶豫豫地問:“進城的話,一個人交幾個錢?我們這不算是商隊吧?聽說商隊交錢多哩。”

  “喲喲,你們那還收城門稅呢?青山城不收這個,俺們的官府隻從商行抽稅都富得流油了,還有那公田裏的糧食,白花花淌不完流水一般,還能看的上這幾個小錢?你們能有多少錢,能刮下多少?真真李大老爺的話說得對,‘蚊子肚裏刮脂油’,缺德,缺德得都冒了煙了!”

  玉鶴縣人在眾人的同情聲中滿不是滋味地進城了,隻留下城外的閑人們仍在討論這一行可憐的人,順便高興自己命好,趕上了好官好地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