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咎和黃致算的一筆收入賬
作者:兔子的刀      更新:2020-12-23 04:15      字數:2649
  聽完李咎轉述的青牛村等村落的情況,黃舉人臉色十分凝重:“聽起來即便趕不上十幾年前的那次絕收,卻也很嚴重了。不僅僅是糧食短缺,還有糧食短缺會引起的一係列事情。流民、劫匪,明年的耕種,行商的往來……牽一發而動全身。我等下就去找趙縣丞告知情況,最晚明天,必須得和縣令大人共商此事。”

  “縣令大人應該已經知道了,大人派了差役一起去鄉下看過。”

  “我忘了這個,那我們等什麽,一起去府衙?這些天縣令大人因為擔憂收成也十分焦慮,估計也在等十裏八鄉的來報呢。咱們早做打算,也好有個應對。”

  李咎道:“稍等一等,這正是我來拜訪哥哥的緣故。若隻是約兄長同去府衙,我叫人傳話約兄長一起去找縣丞不就完事了?這事說起來棘手,咱們坐下詳談。”

  黃致道:“啊,好,你坐你坐,我讓廚房準備些茶水來。”

  李咎一直在糾結自己的特殊外掛要不要讓外人知道,後來他發現這事根本就沒法瞞下去。

  沒別的原因,還是低下的生產力導致。就比如這次困擾他的糧食問題,在未來想多編個十幾萬斤糧食不難,它也就是百來畝地的事兒,並且物流和人口數量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把它消化掉,這個增量攤在那麽大的世界範圍裏,也就是個萬分之一的浮動罷了。

  可是在大雍就不行,十幾萬斤糧食在大雍是至少五百畝耕地的產量——聽起來似乎也就多了個五倍的樣子,可是大雍的耕地數量還不足未來的四分之一,每畝地需要投入的人力比未來高,運輸這十幾萬斤糧食要花的時間和人力相較於未來世界那都不可同日而語。

  短時間內李咎沒有任何辦法給超出一定量級的物資一個合理的來源。布匹、種子、鍾表、首飾,都可以是家傳的,但是家傳總有個限度。李咎口中的“隱居”之處,也就那麽大的一片山林,能藏下多少東西,是擺在麵上的。更不提陳糧新糧等等其他問題了。

  啞巴早就知道了真實的情況,這隻是讓他更加敬重李咎。本來李咎開雞毛房免費收人過冬,就是頂頂的好人,更是他的救命恩人,敬他是應該的。後來啞巴逐漸發現李咎的秘密,以他的認知他很難理解穿越是什麽,隨身空間又是什麽,他隻知道李老爺像傳說中的神仙一樣可以隔空取物,並且取的東西源源不斷,又似乎都是仙界異寶。本來就是“大善人”的李老爺身上又多了一層“神光”,而啞巴他又不會說話,在李園的第一年學到的字也不足以讓他和外界無障礙交流,等到了第二年,啞巴已經對李咎死心塌地了。

  啞巴的這個情況讓李咎對大雍人稍微多了一點點信心,所以才有了後來沒有刻意避開染織陳的事情。

  染織陳多少猜到李咎的家傳之物帶點兒神話色彩,李咎不說,他也不問,不僅不問,也沒告訴其他任何人,包括他的老婆孩子。不僅如此,為了讓李咎安心,他平時外出跑商,會讓老婆孩子自帶家資住到李園來。

  大雍啊,古代啊,男女大防啊,就算是親兄弟都未必敢這麽辦啊!頂多是托付兄弟們的媳婦子多照顧下家眷,除非是沒分家,否則哪有人讓女眷住到未婚的兄弟家去的!偏染織陳就敢。

  染織陳算是這個世界裏混到了前百分之三十的那種人,染織陳的信任和可靠無疑給了李咎很大的鼓舞,讓他願意邁出關鍵的一步,讓黃致也知道得多一點。

  李咎道:“我給咱麽縣算了一筆,若是每個村莊都像那幾個村一樣,今年減少了三四成穀子,那麽到明年春糧跟上這段時間裏,會有三十萬斤糧食的缺口——”

  剛剛還有些發慌的黃致聽了這個算法,手上的動作卻慢下來了。

  “等一下,如果時這樣算的話,恐怕倒不用著急了。”黃致在紙上算了一手,道:“也沒那麽大缺口,咱們縣原是有糧倉的,去年聽聞尚有存糧三十十萬斤,去年又是豐收之年,必定有新糧入倉。我算保守點,二十萬之數應該有。”

  黃致說完,就指著自己寫的數一一給李咎講解。

  青山縣總計有耕地大約是八萬畝,因為得天獨厚的水源,地力較好,其中上田三萬,中田五萬,下田二萬,這是造冊的,不含剛開荒還沒有被收錄進官府簿子的部分。

  不計較雜糧還是精糧,這八萬畝地正常年份應該能產出二千萬斤糧食,交完賦稅、郡收和本縣財政支取之後,應該還剩一千萬多,剩下人們自行食用的大約四百萬斤左右,其餘的會被變賣收購。青山縣人靠著這二千萬斤糧食,年年都能在入剛敷出的生存線上蹦迪,還算富庶。

  朝廷在各地建立的糧倉每年都會收一些糧食,再淘換一些陳糧——如果有的話。青山縣的糧倉一向是不錯的,去年的豐收應該能把糧倉的庫存衝到二三十萬斤的高位。

  今年按減產三四成計算,估計收入糧食一千三百萬斤上下,按例朝廷會減免稅賦並撥出淮南倉的存糧賑濟。朝廷現在是十五稅一,到了縣裏,再加上本縣的財政收入和徭役雜項,大約要征收十之二三,經過一番減免大約能維持在十稅一的程度,再有朝廷撥糧,大體上最後本縣留下的糧食會和往年持平。

  即便減產再多一些也不怕,官倉的存糧足夠將本縣人養活到明年情況好轉。

  李咎倒不知道這麽仔細的數據,聞言心下隻覺痛快,又能把倉儲的秘密保留一陣了。

  黃致笑道:“還得多謝你教的計數法,以前的賬冊子可沒這麽好算。現在隻要是認得數字的,自己一攤開就能算個**不離十了。也就是得了這個法子,我們青山人才發現本縣真的是個好地方,縣令也的確是個好縣令。別的不說,八萬畝田地三萬畝好水田,府衙收稅賦隻收三成,這兩件事隻要有一件,就實屬難得了。”

  李咎撓撓頭,憨憨地一笑。有這個表格上的數字兜底,他再讓染織陳和老劉準備好五萬斤糧食的來路,自己再混一批糧食到陳糧裏,這事兒就成了。

  不過看著看著,他又咂摸出了一點問題:“有三個問題,我不是很放心。一是今年是否減產再三四成之間,不得而知。就青牛村看來,地勢低窪又不好排水的地段兒那可是全軍覆沒啊,這樣的村子絕不可能隻有青牛村一個,不知究竟有多少?二是咱們附近的其他郡縣,整個淮南道一年裏陰雨不斷,而嶺南道卻是紮紮實實旱了半年,這些地方的糧食是不是也和咱們差不多?有沒有因為減產更厲害淪為流民劫匪的可能?比如去年那個李熊,受了兩個台風就挨不住餓跑出來打家劫舍,我現在想來還心有餘悸。第三就是糧倉了,咱們縣涉及糧行的是黃家人,而糧倉是縣令大人的心頭肉,自然管得住,我還是相信的。但是結合第二點來看,咱們周圍這些地方的糧倉,也信得過麽?”

  黃致聞言不由得也陷入了沉思,半晌後,他抬起頭來笑道:“你的問題很有道理,被你這麽一說我也慌了。不如我們還是找縣丞去商量商量。我是本地名望,你是熱心腸的人,且有那麽多聯營會在你手上,咱們倆去問,名正言順。事不宜遲,不如就下午吧?”

  李咎道:“妥當。大哥遞帖子,我讓廚房送飯過來,咱們吃完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