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德雲社???
作者:兔子的刀      更新:2020-12-23 04:15      字數:2622
  接下來李園很是清靜了一陣子。

  千紅月琴那兩撥人除了練功、幹活,其他時間全拿來抄家規了。她們中固然有當做“才女”培養的苗子,卻也不是人人都認得字,好些人的文化課還不如李園的長工,抄的字醜得像塗鴉。

  這樣抄的文字拿出來比一比,誰都不肯認輸,隻得回去潛心抄書練字,終於三處安靜了。

  隔日裏三九回來了,先述職,將去荒山縫補之事所耗所得等一一回明,再就著幾個女孩子打架的事請罪。

  李咎不樂意,三九便自己按照家規中擔任師長者若有瀆職如何處理的情形給自己罰了三個月的月錢。三九這一手自罰很好,自是李園男女中無不服三九者。

  沒出月裏,染織陳從金陵帶回來一個帶過雜耍班子的班頭,從李咎手上接走了戲班子的架構活兒,從三九手裏接走了人力管理的活計,兩邊整合完,成了個李家班。

  班頭姓王,原是老班頭當繼承人一般悉心栽培的,對雜耍討飯的事十分精通。不想王班頭長到十五歲,老班頭添了個兒子。有了親生兒子,老班頭看王班頭這個徒弟就不大順眼了。不久前老班頭去世,臨去讓兒子接管了雜耍班。老班頭知道王班頭老實可欺,又能幹活,且離開了雜耍班之後沒有別處可以討生活,於是也讓兒子流下王班頭當個臂膀。不想他兒子轉頭就把王班頭逐出了雜耍班。

  染織陳也是聽金陵的行商引薦,又考察了他人品,確信是個老實本分又聽話的人,這才引到了李園來。

  染織陳打聽著王班頭的時候王班頭正臥病,舉家裏沒有一口餘糧,媳婦也耐不住,卷了最後的鋪蓋跑了,隻留下王班頭在家等死。

  染織陳借錢給王班頭治病,然後觀察王班頭的言行,見王班頭跑去碼頭當苦力也要攢錢還債,就知道這人的人品差不了。而原來那個雜耍班子的新班頭時不時還要找人來鬧事——新班頭地位不穩,很怕王班頭殺回去聯係上幾個雜耍百戲的角兒一起跑路,新班頭想讓王班頭滾出金陵城或者索性病死算了。

  就算這樣,王班頭也沒報複回去。除了“仁善可欺”四個字,染織陳一時也想不出別的什麽形容,於是跑完這趟商,染織陳就把王班頭連哄帶騙地送到了李園。

  王班頭在李園小住了兩天,王得春就觀察了他兩天。到第三天時,沒什麽事做的王班頭已經自發地成了他們那一片宿舍的跑腿兒的,還兼職哄孩子。他是雜戲班子裏長大的,手上功夫再不濟也有那麽兩手,變個小戲法兒不成問題,直把幾個小孩兒都哄成了他的跟屁蟲。

  王得春還算滿意,就在給李咎的建議裏寫了建議錄用。這人細心耐心都有了,人也勤快,知足常樂的還有點小技巧,很適合現階段的李園使用。現階段事業起步時,李園不用主意大的人。以免和李咎起衝突,王班頭這樣踏實沒主見的才好。

  就這樣,王班頭知道自己被請到青山縣是為了操刀建一個雜耍班子,但是到底怎麽做,做成啥樣,有哪些人可以用,他不知道,也沒人告訴他。他自己給自己找了三天事之後才被帶去見了李咎。王班頭想著走一步看一步算一步,李咎卻沒這個耐心,確認他認字後,劈頭蓋臉地丟下了一堆稿紙讓他看著去辦,並且通知吳管家帶這位新任的李家班的班頭去認認臉。

  王班頭不眠不休又花了四五天,終於把李咎的思路和李家班的現狀整理清楚了,並且精準地定位了自己的職位。

  寫劇本有外麵的筆杆子和李老爺,編套路有千紅月琴等人,編曲子有樂師樂工,台上的布景有繡樣張……而王班頭是那個負責統籌安排計劃,以及與外界其他人往來的事務,此外還有收集觀眾的意見,反饋和調整戲劇形式的責任。

  李老爺看中的是王班頭在行業裏摸爬滾打的經驗。

  李園現在隔一段時間會在自建的小戲台排一兩出戲,一般就提前在展板上告知一下,到了日子,“演員”上去演完就算完。在王班頭看來,這麽簡單粗暴的做法簡直糟蹋了那麽新奇的劇本子。李咎既然相信他,給他這樣的機會,他自然要給李咎好好辦成這件事。

  李咎給李家班另擇了一處宅院教習、排練。考慮到戲班子裏頭的女孩兒太多,個個花容月貌,李咎選的這處宅院離李園比較近,就在東北方向,繞過樹林一轉就到了。

  翻新後的宅院和李園本園風格一致,幹淨整潔,標準的現代公寓式格局分布透露出與這個朝代迥異的氣質。

  王班頭很快就將千紅、月琴、樂工以及劇本都整合到了一處。千紅她們才被李咎收拾了一通,到現在都還在為罰抄的事焦頭爛額,哪還有心思和新班頭掰頭。王班頭整合戲班的動作十分順利,不幾日就將各項事務梳理得井井有條,包括排練、練習、開發新戲等事情的時間都安排好了。他帶著整理好的結果與李咎一五一十匯報完畢,末了,垂著手道:“還有一件事。老爺的意思,咱們以後還要培養新人,建新班子,到各處去演戲的。如此需要一個名字。李家班是很好,可是這是私家班子的意思。既然要去外麵,那就是外頭的班子了,該有個大名兒。老爺覺得妥當呢,就請老爺賜個名。”

  王得春道:“確實是這個理,外麵的雜耍班子都有自己的名兒。什麽步步高、步月嬌之類,一聽就知道他們擅長啥,誇也好誇。老爺的姓是大姓,滿大雍看去,李家班沒有一百也有八十呢。”

  李咎深以為然,道:“就叫德雲社吧。”

  希望將來這個小班子能像它的名字一樣,大名響徹天下,將那些“火種”撒向各處。

  王班頭下意識地想磕頭謝主家恩來著,好險記得李咎不興那一套,隻抖了抖膝蓋,忍住了。“謝主家賜名,我們就是德雲社了。老爺,我看著已經交來的本子,這出《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故事唱詞已經妥當,曲子也備齊了,隻等合練上就能登台。我尋思著下月就是端午,趁著大節日裏正式登台亮牌子,豈不正好?”

  李咎道:“不妥。《杜十娘》這出戲,自從咱們家除夕演過之後,他們也去外麵演了幾次,故事不新鮮了。不適合做咱們家第一出正式的大戲……這樣,我再寫一出,叫他們按照戲曲的套路改了來。這出是和端午相關的,就叫《白蛇傳》。”

  李咎抄的是京劇版《白蛇傳》,做了大量簡化,最後剩下九折,預計半天就能唱完全場。

  《白蛇傳》明是寫好妖精鬥壞妖精,教的是為善、為孝,但是李咎暗搓搓地加了些自由戀愛、反抗封建束縛和女性自強的因素進去,不打眼,也不犯什麽忌諱。古人一麵尊崇父母之命,一麵也向往美好的愛情,兩者並不割裂。李咎改出來的這一稿故事並不算太離經叛道,走的是潛移默化的道路。

  大雍朝也有白蛇的傳說,故事已經有了《白蛇傳》的雛形,大家對這個故事的背景很熟悉,但是對李咎寫的這些細節又很新鮮。這樣既熟悉又陌生的戲,就很適合作為“德雲社”的開場之作。

  王班頭接下故事,讚不絕口,忙忙組織起改詞、配樂、編排來,緊趕慢趕的,一定要在端午前編熟了給李咎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