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李園長的科普小課堂
作者:兔子的刀      更新:2020-12-23 04:15      字數:2213
  如果沒有意外,李咎準備從現在還留在李園的幾個大夫中選擇合適的鎮宅大夫。

  三更半夜肯出診的大夫,至少也說明他心裏還惦記著治病救人。因為對李咎的治病救人的方法感興趣所以留了下來,說明是對新事物有好奇心。

  回頭上兩堂課,能接受新理論的大夫就是李咎想要的大夫,再讓王得春去談鎮宅的事。

  在司馬郡守和黃舉人的期待中,第二天上午,李咎就在傷員養病的正堂外給大家上了一堂非常生動的實驗課。

  來聽課的幾乎都是有相當學識底子的人,比如幾個大夫,比如司馬、黃二人以及他們的書童,比如小蓮和十八郎。為了聽課,十八郎還特意找了他哥幫忙照看啞巴。

  李咎花了半天時間做準備,放大鏡、顯微鏡、顯微鏡的結構圖示、玻片製作的相關材料等等,還有預先畫好的許多結構圖。

  李咎簡單地展示了一下顯微鏡的機製,隨後取出幾個放大鏡給他們拿著玩,隻小心焦點引火就行了。

  此時已經有了老花鏡的概念,它長得就像現代的放大鏡,隻是更加精致小巧,是富豪人家才用得起的稀罕物件,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見不著。李咎拿出放大鏡來給自願聽課的人仔細觀察,以讓他們理解凸透鏡的“放大”作用。

  司馬郡守家中祖母就有這麽個老花鏡,他最拿李咎傳看的這個放大鏡,下意識的就和祖母的老花鏡做起對比來。

  看著實在太樸素了,外麵的材質也不知是什麽,非金非玉的,光滑溫潤,輕便結實。這麽難得的材料,卻隻做個光禿禿的黑框子,既無雕花,也無鑲嵌,浪費了好東西。中間海碗大的透鏡卻比他祖母的那個要好得多,更大更澄澈,裏麵沒有任何氣泡,仿佛是塊幹淨無暇的水晶一般,足可算在珍寶之列。

  等大家討論完了,李咎才切入今天的主題:“我家傳下的顯微鏡就是用了放大鏡的原理,這一台的放大倍數是一百倍。還有四百倍、一千倍的超高倍顯微鏡,不過來不及取回來了,先用這個吧。”

  “我昨天說過,人不是簡簡單單的皮包肉肉包骨,每個部分都有更細微的結構。今天就給各位看一眼放大一百倍的血液以及清水的內容。看完這個,對於有些問題,比如為什麽病從口入,為什麽李園所有飲用和食用的水都必須是燒開過的水,為什麽人受傷或生病就會發燒……對於這些問題,大家就會有答案了。首先我們來製作觀察用的標本。血液觀察標準我準備了兩個東西,一個是鯽魚,我們可以觀察鯽魚尾巴上的血管,可以清晰地看到血液流轉的情況。一個是人血塗片,現場取血製作可以觀察的塗片。第一步我們來看小鯽魚尾鰭上的血管……”

  觀察魚尾的血管是初中生物實驗課的必修課,李咎按照課本的要求選出有活力的小鯽魚,用濕紗布裹住它貼放在玻璃皿中,隻露出尾鰭在顯微鏡下。

  好奇但是並沒有太在意的司馬郡守第一個上前,按照李咎說的方法,將眼睛貼上顯微鏡的目鏡往下看去。

  “這……這是什麽?”

  一個古人第一次看清了血管的微觀構造。

  一百倍的顯微鏡不足以顯示各種細胞的詳細構造,但是卻已經足夠將體積較大的紅細胞在血管裏流通的狀態如實地反映出來。

  “韓先生看見的應該血液中最大的東西,我家長輩稱之為血紅細胞。細胞是一種小東西的總稱,在牲畜、莊稼和人的各個地方都有。這方麵我不詳述,因為今天我和各位探討的不是基礎,而是‘發熱’這麽一件單獨的事情。回到我們的血液上來。”李咎轉身在白板上貼上一張白紙,是他昨天趕製的血液的構成。

  “液體狀態的我稱之為血漿,裏麵主要是血清和紅色的纖維。如果見過殺雞殺豬就應該知道,流出來的血放在不管就會分層。上層黃色清澈的部分就是血清,下層的血紅色的部分就是纖維和細胞……我們今天主要看的就是細胞。”

  “血液的細胞分為三種,稍後我做好血液塗片,大家可以更直觀地看到三種細胞的形態。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它們有不同的作用,而我們今天主要認識的,就是白細胞。”

  等所有人都圍觀過可憐的小鯽魚之後,李咎把鯽魚又放回了水桶裏。血管清晰好找的鯽魚並不是隨手可得的。李咎決定好好養一養這個小家夥,以後的授課道具就是它了。

  接下來就是血液、普通天然水的塗片。李咎取的樣是自己的中指毛細血管血,取樣、推開、染色……李咎自己也做得磕磕絆絆的,好歹結果不賴,製作的幾張塗片裏,好歹有那麽一張能勉強觀察到細胞。血小板過於小了,隻剩下針尖似的黑點,白細胞和紅細胞卻依稀可辨。

  依舊是大家輪流觀察過後,李咎沒有急著解釋白細胞到底是什麽,而是掏出了第三種觀測樣本——就從自家池塘裏汲取的水滴。

  李咎家的池塘水源是山泉,整個池塘五個麵都用水泥墊了底,水泥之外再鋪上一層石頭,使用前還用高錳酸鉀進行了徹底的消殺,可以說幹淨程度吊打整個同時代除了開水之外的其他水體。這一點,在場的眾人也都認可,大家日常喝的井水、河水等,比李咎家的山泉水肉眼可見的要渾濁得多。

  然而就是這樣幹淨的水,在玻片裏放大一百倍後,也全是各種奇形怪狀的微生物。並且很給麵子的,裏麵果然有寄生蟲。

  經常喝生水的那位大夫當場就吐了。司馬郡守、黃舉人等滿臉的“一言難盡”。

  黃舉人壓製住胃裏的翻騰,道:“這……難怪李園規矩,水必須經過燒開才可飲用。原來如此,原來如此……”他馬上舉一反三,想到了另一件事,“想必上次李賢弟叮囑湖蟹、河蟹不可生醉,也是這個原因了?”

  李咎點點頭:“不錯,湖蟹河蟹的生長水域比這個還要髒,數不清的……更小的蟲子和髒汙附著在上麵。有些可以洗掉,有些卻隻能加熱才能殺死。說到加熱,終於可以進入今天的主題了——發燒究竟是怎麽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