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青黴素
作者:兔子的刀      更新:2020-12-23 04:15      字數:2188
  司馬郡守和黃致在東廂看了一會兒李咎的新鮮書,但是,其實他們倆人都沒看進去。

  司馬郡守不禁笑道:“你我既然心有旁騖,掛記著李咎家中的情形,何妨去看個分明?未嚐聞主人遭難,客人還能心安理得不聞不問者。本該略盡綿薄之力。”

  黃致道:“先生所言甚是。即便不去,心中記掛著此事,怕也讀不得什麽書。不如現在就走?”

  於是司馬郡守、黃致攜仆從一同出門來,找換班的人問清情況後,自是不便去打擾李咎,遂由王得春陪著往正堂那邊去了。

  李咎請來的大夫中,有些已經拿錢走人,有的卻留了下來。留下來的大夫對李園的一切好奇極了,寧可耽擱自己的功夫也要弄個明白。

  兩個書生老爺踏進正堂時正聽得幾個大夫在和李園留下來的照顧傷員的人叨叨:

  “我家傳的金瘡藥,止血原是極好的,你們老爺憑什麽要洗去呢?”

  “那大個兒都熱得能燒水了,我看極難活下來的,你們老爺卻不叫人熬藥給他,竟如此放心地就去休息啦?我的方子是驗方,你們好賴試試嘛!”

  “我說要用燒紅的鐵把傷口燙起來才好,你們老爺卻用針縫,人的皮肉豈能和布帛相類,這豈不是草菅人命……”

  ……

  司馬郡守與黃致相對看看,不約而同產生了疑惑。他倆都是看過醫書的,診脈不一定會診,理論知識卻極其豐富,隻覺按大夫的說法,李咎昨晚似乎處理得頗有不妥之處。再者病患高熱不退,隻聽說用燒酒退熱,再輔以清熱解毒的湯藥才中用,聽起來李咎似乎也沒這麽辦。李咎看著卻不是草菅人命的主家,隻不知道他究竟做的什麽打算。

  郡守於是找來跟自己的小子,問是否知道李咎的醫術如何,那小子回道:“主人家不曾治過人,小的們也不曉得。想來主人家無所不能,定然是懂的。”

  這意思就是或可懂,或不懂。

  黃致朝正堂裏頭小屋子看了看,道:“是不是你們家那個啞巴大個兒在裏麵養傷?”

  小廝回道:“正是呢。老爺叮囑說,除了十八,誰都不讓進。說是什麽屋子裏消毒殺菌過的,我們若是進去反而帶了髒東西一起,影響阿大哥哥養傷。咱們也不懂,咱們也不敢問。”

  黃致擔心司馬郡守一時好奇非要看個究竟,忙說:“既然如此,咱們就不去看了,就在這裏瞧瞧受傷的人吧。若是你家主子醒了,精神還好,勞煩告訴我們一聲。就說我和韓先生有些疑惑想請你家老爺解答。”

  “哎,小的記下了。”

  司馬郡守與黃舉人背著手又在正堂裏轉了轉,見眾人傷得或輕或重,一律都拿白色的網眼布包紮好了,白布上還透著藥汁的痕跡。各人有麵色蒼白的,也有申請慌亂的,精神頭倒是都不錯。也有膽大的正在角落裏眉飛色舞地講解著昨晚發生的事:“……說時遲那時快,隻見咱們老爺斜刺裏竄將出來,蒲扇大的手這麽一撒,三箭齊發,一箭射在那賊首麵門,一箭射在左將右肩,一箭射在右將左肩,反手又是一刀,把那小嘍囉的身子都劈成了兩半哪!”

  王得春怕傳出去成了李咎誇大其詞,喝阻道:“瞎扯什麽,老爺又不是天兵天將!”

  司馬郡守笑道:“倒也無妨,民間的傳奇就是這麽來的。昨夜是你家老爺大顯身手,才將家產和家丁都護下了,縱使他說的天花亂墜,原是為了頌揚李兄弟的勇武,鼓勵大家為保護自己的財產勇於和外敵鬥爭,卻也極好。”

  而後司馬郡守又與黃舉人低聲道:“我竟不知我的治下還能有這樣的匪盜,是我和王縣失職。幸而他們挑上的李家,沒叫他們得逞。倘或去了別家,豈不是又見一家哭了!”

  黃舉人道:“昨夜依稀聽得口音不像是咱們地界的,怕是流竄來的也未可知。這月裏聽說南邊遭了兩輪台風,怕是打南邊來的流民,並不關郡守的事。”

  “怎能不關我的事?”司馬郡守擺擺手,不欲就此多言,隻又和那幾個剛被王得春喝止的人聊了起來,卻是問的昨晚李咎殺劫匪的細節。

  這一說便說到了中午,廚房送了飯菜來,都是成例的菜湯飯。那些受了傷的人、昨夜出了力的,都多著一碗牛乳和一個雞蛋,用的是病號餐的成例。

  小蓮將一個單獨的盒子拿到裏間遞給十八郎,十八郎從簾子後麵探出頭來,笑道:“好姑娘,幫忙再拿一份湯來?還有老爺叮囑的那個糖水鹽水的,也要一碗。阿大哥哥醒了,燒退了!”

  小蓮還未應聲,一旁幾個大夫已經圍了上去:“果真退了熱?不是騙我們吧?能不能叫我們進去看看?老爺究竟用的什麽藥?”

  “不,老爺不讓人進來,你們等老爺來了,找老爺問吧。”十八郎不知所措,嚇得將簾子一放縮了回去,不敢吱聲。

  司馬郡守和黃舉人也十分好奇,不過大夫都想不清楚的事情,他們就更不明白了,隻能等李咎前來親自解答。

  不管怎樣,啞巴脫離生命危險,恢複了意識,總是值得大家放鬆一些的。

  略微懂些醫術的都知道啞巴這次死裏逃生又多難,尤其是昨晚看見了啞巴的情況的大夫,更是嘖嘖稱奇,恨不能立刻將李咎挖起來詢問個究竟,直到午飯遞到了他們手裏,那幾個大夫仍在為李咎到底用的什麽藥爭論不休。

  司馬郡守和黃舉人不過初通醫道,聽他們一言一語地討論什麽五行之理、用藥之法,也好奇了起來,也顧不得身份差距,就挪了個地兒,與幾個大夫們仔細理論起啞巴的傷情來。

  大夫們難得有可以“教”書生老爺的時候,尤其其中一位還是本縣赫赫大名的舉人老爺,唯恐自己說的不夠仔細被舉人老爺看輕了本事:“老爺們應是不曾經曆過,故而不曉得裏頭的厲害。這刀子傷和出痘疹、受風寒、產褥熱等,都有個相同的表征,便是發燒高熱不退了……”

  短時間內主角搞不出來青黴素的,畢竟會注射的人都沒幾個,先解決溫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