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不做文抄公的李咎
作者:兔子的刀      更新:2020-12-23 04:15      字數:2160
  給一個就詩下飯,對文酌酒的書生送禮,應該送什麽?

  李咎思索一陣,往倉儲中心那麽一盤算,馬上有了主意,道:“如此好辦了,我家藏書裏,有好些外麵沒有的東西,不論天文地理詩詞歌賦,甚至雜劇話本傳奇,應有盡有,我找幾個來湊一套,想個花頭,好給老人家送去。”

  染織陳道:“可好。以後三節兩壽的賀禮也有了。而且……沒準兒能在尤相公那裏露臉呢?老哥哥您看,黃舉人得了香皂都要給尤相公寫信送一份,可知這師生二人關係極好。若是能和尤相公往來,嘿!那咱們可就真的出息了!搭上尤相公啊再進一步……”

  染織陳絮絮叨叨的,和李咎商議今年的生意和人情往來怎麽辦,耽擱得晚了就在李園住了一天。第二天一早,他方帶著李咎交代的任務和銀票開開心心地回家抱老婆暖被窩去了。

  李咎算好收支,對著倉儲中心的書本子思索給黃舉人送什麽書做謝禮比較好。考慮到尤南的存在,與黃舉人的往來很值得他花點功夫琢磨。

  送詩詞是最穩妥的,隻是需要注意用的典故是否能圓回來。一本詩詞集子送上去,這個世界存在過的當然可以有,沒存在過的也可以有,隻說是家藏就能遮掩過去。

  雜劇話本的問題和詩詞一樣 ,主要就是得注意故事裏有沒有用到出格的典故。但是和詩詞比起來,雜劇話本畢竟篇幅長,檢查、處理起來就很麻煩。

  詩詞不一樣啊詩詞有一首謄抄一首,抄到哪算哪,還管篇幅呢?

  至於其他的學術性著作,比較簡單幹淨的文章,之前為了湊錢賣了幾本,剩下的都是比較專業或者深入的文章,李咎暫時不敢拿出來。

  他對這個世界的學說體係不熟,萬一抄到了不該抄的,比如這個世界的名人和那個世界的同個人的觀點不一致,他卻將截然相反的觀點抄了過來,那就蛋疼了,隻解釋原因都要想半天。

  不過等李園人用的自然科學基礎教材編完,倒是可以給黃舉人送一份,自然科學知識反而是最安全的書。

  想到這,李咎也就有數了,這次他送一本詩詞過去,就將和春節、元宵節相關的詩詞文賦謄抄成冊,隻說是見家傳一本詩詞集子極好特意送上,絕對有王者級的作用。

  因為,就他在書肆裏匆匆翻過的結果看來,這個世界沒有秦觀和歐陽修呀!“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和“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兩句絕代佳作可不曾問世呢!

  李咎花了一天功夫倒騰這個集子,花錢請了筆墨店寫字兒的先生用最規矩的字謄抄好了,找了個螺鈿鳳鳥紋的盒子裝起來,送到了黃舉人府上。

  頂級詩詞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初十晚上李咎送謝禮過去,十一開始整個青山縣的書寓、樂坊、酒肆裏的彈唱女子,都唱起了“東風夜放花千樹”和“去年元月時,花市燈如晝”。

  而黃舉人,他又帶著趙笠登門來了。

  甫一進門,還沒寒暄呢,黃舉人急不可耐的就先說了:“‘辛稼軒’是何方高人,小可等是否能有機會拜謁詞宗?”

  看,這就把“詞宗”拍在老辛頭上了。

  李咎邊往自家小樓的客廳迎接人,邊說:“不是凡間人,怕是無從謁見了。”

  “如此詞宗,如何我們閱盡萬篇的不曾聽聞過?”

  “還有那文忠公,好真切的抒情!不知又是何方文聖?”

  李咎張口就來:“我也是從先祖的藏書中偶然發現的。乃是一套名叫《宋國誌》的書,不知幾千幾百卷也,我先找著了一冊《稼軒長短句》一冊《文忠公詞集》,錄在《宋國誌》的詞書部分裏。因為前兩天才翻出來,故而隻摘了幾首應景。”

  “《宋國誌》又是何書?”

  “某也不知,前日裏翻箱倒櫃,先看的文集,我瞅著像是一本傳奇,著述人似是寫了一個叫‘宋’的國家裏發生的種種故事。裏頭的事還沒細看。”

  “這個著述人,著實厲害啊,寫故事順手寫了這麽多好詞?”

  “某以為,詞人應該是真有其人,譬如易安居士的詞,也收錄其中。隻是不知什麽緣故,稼軒、文忠公二位的卻未能流傳下來,直到近日才被某發現。”

  ……

  總之把這件事支應了過去,李咎從倉儲裏挑挑揀揀,最後挑了清朝刻印的《稼軒長短句》和《歐陽文忠公詞》,不是同個時期的,但是都老破殘舊品相不佳,都沒有注疏。

  老破殘舊,甚至還有汙漬的痕跡,盡管收這些書的店鋪盡量做了古書修複,有些遺憾就是補不回來。這對李咎來說是好事,如果有問題,推給破損就完事了。

  黃致得了兩本書,迫不及待地就打開看了起來。前麵的《哨遍》尤未覺如何,待看到《賀新郎》一卷時就忍不住了。先是拍手,繼而是叫好,又擊節吟唱,到“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裏,故人長絕”時,便忍不住哭啼起來,再到“我最憐君中宵舞,男兒到死心如鐵”時,直直地跳了下地,大聲道:“好!好!男兒到死心如鐵!大丈夫如是,應如是!何等慷慨,何等壯烈!當浮一大白!某生何其不幸,虛度若許年,始聞先生之作哉!”

  趙笠跟著也看了那兩首,就懂了為何師父如此失態,道:“絕世之作啊!這是如何得來的!好你個李賢兄,這樣的好文章不先拿來與我們拜讀,卻私藏在家裏,我看啊,該罰李兄三杯酒才是。”

  兩人一時喜一時悲的,幾乎有點瘋魔,李咎搖搖頭,讓幺娘去廚房整治幾個下酒的小菜,自己挑了一壇香雪酒送去廚房燙好,隨下酒菜一起送了來。

  好酒佐佳句,直把兩個書生醉倒在李園,不知世間歲月幾何。他倆好賴住了三五日,將兩本集子齊齊整整地抄了一冊,又叮囑李咎一定盡快把什麽《宋國誌》給整理明白,這方忍痛告辭回家去了。

  作者最喜歡的古人有兩個,一個辛棄疾,一個衛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