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凡人生活的一角
作者:兔子的刀      更新:2020-12-23 04:15      字數:2190
  時近年關,青山縣城有了點熱鬧的氛圍。

  地裏收獲來了,年豬殺了,雞鴨宰了,人也有了空閑,於是便能支起那麽多小吃攤子來。還有寫對聯兒畫年畫爆竹的,又有賣各種手工品的,還有打磨刀剪、修理家具、補鍋貼灶的,小小的縣城倒也有了些意思。

  幺娘的眼睛都不夠用了,看什麽都新鮮。李咎給她買了瓜子仁兒、糖纏、小老虎帽子、鳳頭鞋、小爆竹……把幺娘身上都掛得滿滿當當,直拿不下了,才去辦正事。

  第一個就來了織染陳家。

  織染陳的門口擠滿擺攤的人,隻留出能過人的通道,織染陳心地不差,知道這時候他們都想再掙兩個錢多打一兩肉,也由得他們去擠。橫豎要買布的人就得進來,不用他吆喝,他們也會自己找過來,外麵那幾個擺攤的誤不了事。

  擺攤的也知道不能得寸進尺,規規矩矩地擺著,還要注意別給人門前碰著哪兒或者蹭髒了——倒不是真的愛惜地方,是怕給人折騰壞了被人要賠錢,他們可哪有錢賠!

  織染陳聽夥計說李咎來了,忙不迭跑出來迎接:“喲!李老爺親自來了!”又忙叫倒茶上果子,“我們店裏小,沒什麽好東西招待您,就這茶葉,您哪一定得試試。等閑我才不拿出來哩!”

  李咎帶著幺娘往裏頭坐下了,笑道:“看來我那幾卷布賣的很好?”

  “咱們都這麽好了,我也不怕說實話——我原打算著賣到上元節去的,不成想小年那天一放出來就賣得幹幹淨淨。上次幫咱們帶貨去金陵的幾個掌櫃都有人在這盯著呢,隻怕老爺您又掏出什麽好東西來——可算料準了,這不就是好東西?”

  染織陳笑眯眯地說道,布料緊俏的消息也不必瞞著李咎,早晚那些人都會打聽到李咎身上的,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不必白白得罪了人去。

  染織陳又說:“這布百般好,隻可惜單調了些。這麽好的染色、這麽好的織法,若是有厚的、緞子的、提花的、印花的……那多好!李老爺若有,可不要藏私哦!”

  李咎笑道:“還真有,過了年我再送幾個不同的過來,你要的都有。還有好些特殊的布,擔保你從不曾見過。”

  染織陳被他說得心裏癢癢的,但是再要追問,李咎又不說了,隻說家中能織布的長輩都不在了,自己也已經不大記得怎麽織就的,剩下的布大約還有幾千匹之多,賣完也沒了。

  染織陳不由大為遺憾,看李咎的神情都有點兒恨鐵不成鋼的意思。

  兩人說了半天李咎特供的布,染織陳又問:“賢兄長今日前來,應該是有別的事?”

  李咎點點頭:“對,扯點兒布,給家裏換換簾子褥子之類,也給我和我妹子做兩身衣服。”

  染織陳道:“再好的布也比不上您家的布哇!”

  “便宜啊!我家今年隻褥子被子枕帕等,就要做十幾件,都用那樣的布,不劃算。”李咎自己都準備用土布做幾件涼衫,對幺娘也是如此。倉儲裏的布很好,但都是這個時代見不著的特織好布,價格極高,除了必需品和拿來做冬季的衣服、貼身衣物的外,別的李咎都準備慢慢地、在不衝擊市場的前提下全部賣掉。

  染織陳將自家的布都拿了出來給李咎和幺娘挑,李咎給自己選了幾色黑、青、灰色的棉布、麻布,預備做著道袍長衫裋褐等穿,再將做被罩等用的棉布選足了半車,又讓幺娘撿自己喜歡的花樣買來——橫豎怎樣都比自家的布便宜,就由著她自己買,李咎隻和染織陳商量下次什麽時候送布來,又送什麽樣的布。

  幺娘下意識地仍是選了那些青藍色、灰黑色的布,李咎見了,又從旁邊剛才一個大嬸兒給閨女買的品種裏,挑了塊桃紅色的料子放在幺娘選的那一堆裏,道:“年紀這麽小!穿得鮮豔才好看。”

  幺娘於是又挑了一卷嫩嫩的鬆花色的棉布,又挑了一卷淺柳黃的麻布,合在一起,總能做幾身好看的裙子。挑完這些,幺娘想起一路上看見的青年才俊們喜歡穿那粉紅、月白等俏麗的顏色,又挑了一卷藕荷色提四時花的緞子,預備給李咎做一件長袍。就李咎的身高,隻怕也就堪堪做一身了。

  選好布,染織陳給了個底價,賬單往台上一掛,李咎以後每月或先支一筆銀子在賬上慢慢扣減,或直接來結算即可,若是不高興來,派人說一聲,他自然叫人上門去取。李咎這才知道原來還有這樣輕省的好事,於是先預支了十兩銀子掛在賬裏。

  染織陳反而有些驚訝:大戶人家都是如此行事,可知李咎是真的不管庶務,才會連這都不知道。

  記好了賬,對好了賬目,染織陳叫來夥計讓包裝完整蓋了個火漆,與李咎約好明天上午送到李家。

  從布莊出來,李咎又去買了兩車柴和炭。這地方卻離城中遠了些,在偏僻一點的市集。

  賣柴的人是鄉下來的農夫,四十多歲的樣子,一身破破爛看的羊皮襖子,白花花的裏子翻在外麵,正蹲在陽光裏頭喝涼水。賣炭的比賣柴的看著還年長,一頭花白的頭發,手上全是炭黑色,連衣服都是髒的。有人來問炭價他就垂著手說三文,唯恐手上的炭粉沾到別人身上。

  李咎注意了他們的手腳,他們瘦得皮包筋,皴裂的傷口也有拃長,他們卻不以為意,仍揣手蹲在陽光底下看來往的人。

  即使青山縣是魚米之鄉,即使在這裏趕集的農人們不會離較為富庶的城區太遠,可他們依然隻是堪堪脫離了餓死凍死的水平,離溫飽還差得遠。

  李咎先問柴火價多少,農夫報了個實數,五文一捆,一車大約是二十捆,全部買走隻要八十文。

  幺娘知道這是實價,鄉下買要便宜點兒,或者用東西換即可,但這是城裏,貴一些也是應當。於是李咎兩車都要了,也沒給他還價,如實給了他二百文,農夫喜得連連拱手道謝。李咎讓他等著幫忙送到家裏去,農夫便老實等在那,待李咎買下最後一車炭,又買了幾口米缸、菜缸、囊篋等物,這方一起來了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