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四大古城
作者:依十二      更新:2022-04-12 06:01      字數:2099
  “直到當代1959年後,我們龍國才對青雲宮重新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辟湯池,修殿遇,建賓館,開花園,使得古老的青雲宮重新煥發了活力, 成為了龍國百姓的遊樂之處。”

  夏涼一邊為緹娜講解青雲宮的曆史,也一邊開著車子朝著青雲宮的方向駛去。

  緹娜聽的驚訝不已,龍國不愧是世界四大古國之一,隻是一處宮殿便有這麽久的曆史。

  看著驚訝的緹娜,夏涼笑了笑,龍國的文化底蘊本就不俗, 何況還是在青雲城中,這可是與開羅、雅典、羅馬一起被評為世界四大古都的存在。

  在20世紀20年代初,龍國隻有四大古都之說,分別是青雲、金陵、洛陽以及上京。

  到20世紀30年代,變成了七大古都,增加了開封、杭州以及安陽。

  直到04年的時候,又增加了一個鄭州,古都序列也變成了八大古都。

  但最為出名的,還是一開始的四大古都,而且不管增加多少古都,青雲一直都位於龍國古都之首。

  曆史上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在這裏建都,時間長達千年以上,特別是強盛的周、秦、漢、隋以及唐朝,使得青雲的文化氛圍十分濃鬱。

  而且較為有趣的是,在青雲之中但凡修建點什麽,總能挖到一些東西。

  不管是什麽工程,還沒有開工之前,已經準備好考古隊了。

  當代青雲有兩多,高校多,古墓多, 所以青雲的各個高校修建新校區時, 不挖出個古墓來,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青雲的學校。

  青雲的高校中更是流傳著這麽一句話:上學如上墳,各個都是古墓派的弟子。

  各個高校中,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平民百姓,曆朝曆代的古墓基本上都挖了個遍,完全可以重新編寫一部龍國通史了。

  之前夏涼看到一個新聞,說是燕京的五道口職業技術學院發現了近百座古墓,還沒有來得及高興,就收到了青雲的高校留言:就這?

  ……

  一邊和緹娜閑聊,兩人也總算是來到了驪山的腳下。

  雖然今天並不是周末,可當兩人下車的時候,卻再次看到了人山人海的景象。

  “這麽多人?”

  緹娜咽了咽口水,雖然昨晚已經見過龍國人多熱鬧的景象了,可現在還是被嚇了一跳。

  之前他隻以為龍國隻有晚上的時候才會熱鬧非凡,沒想到白天也同樣如此,甚至比晚上還要熱鬧幾分。

  “緹娜女士, 我們進去吧。”

  夏涼笑著說道。

  緹娜呆呆的點了點頭,甚至都忘記了拍照留念, 跟著夏涼一起朝裏麵走去。

  “緹娜女士, 青雲宮分為宮城區,宮城外與繚牆之間,繚牆外以及驪山宮中這是個部分。”

  “其中宮城區又有宮門、東區、中區以及西區的劃分,我們現在就在宮門的位置。”

  “宮門共有四個,北邊的津陽門,東邊的開陽門,南邊的昭陽門,西邊的望京門。”

  “其中的望京門麵向青雲,門外還有西瓜園、看花台、芙蓉園、粉梅壇,都是宮中的皇家花園。”

  “……”

  兩人一邊往裏麵走,夏涼也為緹娜介紹周圍的情況,緹娜則好奇的看著四周,時不時的拿著手機拍照。

  走走停停間,兩人也很快來到了宮城的東區,首先看到的便是梨園。

  梨園乃是唐玄宗與楊貴妃在青雲宮教習梨園弟子的地方。

  根據《舊唐書》的記載,唐玄宗選擇了坐部伎子弟三百人,與梨園之中教導,如今後世稱演員為梨園弟子,本源就在此地。

  除了梨園之外,還有瑤光樓,也是東區主建築飛霜殿的北門,飛霜殿則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寢殿。

  據說飛霜殿的名字由來,是因為每年冬天唐玄宗帶著楊貴妃來青雲池沐浴溫泉,漫天大雪飛舞之際,雪花還沒有落到地麵上,就被溫泉的蒸汽消融,落雪為霜。

  在飛霜殿前,緹娜拉著夏涼拍了幾張照片後,便朝著飛霜殿的南邊走去,正好來到禦湯九龍殿。

  這也是青雲宮最大的浴場,據說曾經此地以白石砌成,瑩澈如玉,石階之上則有魚龍花鳥的圖案,下方有兩個白色的石蓮,泉眼自下而出,落在白蓮之上,因此也被成為蓮花湯。

  這讓夏涼有些感慨,古代的這些皇帝還是會玩啊,這麽大一個澡堂子,他不相信隻有唐玄宗和楊貴妃兩人,恐怕當時的場麵十分炸裂!

  不過可惜的是,九龍湯在唐末的時候幾乎全部被毀,眼前的九龍湯隻是一個秀美的人工湖。

  湖的岸堤上並排了九條石龍,龍口之中清泉噴湧,這是後來建造的,為了符合九龍湯的名字。

  “夏涼先生,前麵那是什麽?好多石碑啊。”

  兩人走了一會兒,緹娜突然指著前方詢問道。

  “緹娜女士,這是華清宮的碑海書林,也算是華清宮有名的景點之一了。”

  夏涼笑了笑,說著也帶著對方朝書林的方向走去。

  “目前華清宮存在的曆史名碑共有七通,詩石有十六塊,石刻有七處,石雕則有四對。”

  “之後我們龍國又先後刊刻石碑、碣詩石共計69多方,其中比較著名的應該是《北魏溫泉頌碑》以及《溫泉銘碑》。”

  “《溫泉銘碑》是在公元647年,唐太宗李世民書寫製碑而成,立於湯泉宮南門左側的禦書亭內的。”

  “不過原碑已經消失不見了,在前些年,華清池才依據原碑拓片進行了複製,現在則安置在那邊的禦湯遺址博物館內,這塊石碑算是開了行書入碑的先河。”

  “《北魏溫泉頌碑》則是由北魏的雍州刺史元萇撰文並書,唐朝之時號稱玻璃碑,碑以璃為首,其上書有588字,這也是華清宮最早的實物資料,在八十年代的時候,就被我們龍國列為全國禁拓名碑。”

  此時碑海書林中也有不少的遊客,但大部分都是年紀大一些的。

  普通的遊客來碑海書林也就看個稀奇,隻有一些書法曆史愛好者才會久久的駐足,感受著石碑之上字裏行間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