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課外書
作者:我是小鬧      更新:2020-03-15 14:53      字數:3814
  這片能夠讓肖平身心歡愉的世外桃源就是書——課外書。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各種港台流行文化如雨後春筍般向內地強勢輸出,其中最有影響力的除了通俗歌曲外就是通俗小說,而在通俗小說中最有代表性的,應該就是武俠小說和言情小說兩大派了,就如同宋代的詞派分豪放派和婉約派一樣。

  當然,就像宋詞中的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蘇東坡,婉約派代表人物有柳永一樣,如今的言情武俠兩派也必須要有自己的帶頭大哥,在言情小說流派裏,帶頭大哥——不,帶頭大姐是瓊瑤,而在武俠小說流派裏,帶頭大哥無疑就是金庸和古龍了。

  肖平至今依然清晰的記得,當時班裏的同學幾乎每人的書包裏都藏著一本小說,隻不過類型卻分成了經緯分明的兩大派:女生的書包裏藏的都是言情小說,而男生的書包裏藏的都是武俠小說。

  現在想起來,肖平覺得,由於男生和女生在生理結構上有先天差異,發育時間也有早有晚,所以發育相對較早的初一女生在那個時候很可能已經在瓊瑤阿姨的啟蒙下開始暗暗憧憬自己心目當中的白馬王子了,隻不過由於那時候影像資料相對較為落後,所以這個白馬王子的形象還很難和木村拓哉、張國榮,金城武結合在一起,更別說後來的F4和鹿晗了。甚至於那時候的日本動畫片也還是僅僅停留在最初級的《聰明的一休》和《鐵臂阿童木》之流,連後來的精致派《聖鬥士星矢》都還看不到,因為在這裏麵至少還有紫龍這樣的大帥哥可以供情竇初開的小姑娘們意淫一下。

  不過或許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那些體內荷爾蒙剛剛要破土而出的小女生們更容易將對白馬王子的期許投射到具體人物身上,也就是班裏的男同學,哪怕對方長的既不白,騎的自行車也是黑色的。

  不過對於發育較晚又天性跳脫的男生們來說,言情小說裏那些無病呻吟的卿卿我我顯然很不合適,他們更喜歡的是武俠世界。至少肖平是這樣的。

  那個階段,武俠小說已經成為他必不可少的精神寄托,也是他書包裏必不可少的常規配置。

  開始的時候,他還隻是在放學之後看,反正他在家裏有自己的房間,晚飯後回屋寫作業,之後就可以有大把的時間徜徉在武俠的天地裏,反正他的爸媽對他的學習一貫放心,從來也不曾想過去檢查。

  不過,晚上的這段時間很快就不能滿足他如饑似渴的武俠熱情,於是,每節課的課間休息時間也被他充分利用了起來,再然後,小說終於被他堂而皇之的帶上了課堂。

  為了不讓老師發現帶來小說被沒收的滅頂之災,肖平可沒少絞盡腦汁的想對策,其中最常用的,就是把課本的書皮套在小說的外麵冒充課本,上課時做出一副埋頭苦讀的樣子濫竽充數。

  不過,一直低著頭風險是很大的,容易被老師識破,所以時間久了,肖平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應對之法,比如:最好是趁著書中情節舒緩或者是一頁看完要翻頁的時候,能夠抬起頭來和老師來一個深情的目光對視,以便顯示自己對老師的講解深以為然,或者看著老師的板書頻頻點頭,做出一副茅塞頓開的樣子。

  當然,這些肢體語言都是TMD幌子,真實目的無非是利用這個機會看看老師有沒有注意自己。

  那段時間,他如同海綿般吸收著各種武俠養料。不到兩年的時間,他便看完了金庸所有的十四部武俠小說,以及古龍絕大部分在冊的武俠小說。無論是金庸筆下的郭靖、楊過、蕭峰、令狐衝,還是古龍筆下的楚留香、李尋歡、陸小鳳、江小魚,每一個鮮活的形象都讓他如癡如醉意動神迷。

  整體來看,肖平看武俠小說暗合一個順序,那就是先金庸後古龍。這倒不是因為他接觸古龍的書晚,而是開始的時候不喜歡,看不進去,看不了幾張就撂下了。無獨有偶,他的幾個同齡人也都差不多和他是一個樣。

  成人之後,他們幾個人還曾經特意探討過這件事,得出的結論是:金庸的書比較傳統,主人公一般都是從小時候寫起,無論是上山學藝下山報仇,還是機緣巧合偶得神書,一身神功都是從無到有的過程,這一點和肖平他們當時的學生身份比較相似,因為他們那個時候也都是處在既長身體又長知識的時候;而古龍小說裏的主人公似乎都是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一出場就是神功附體,技能滿分,完全一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樣子,無法滿足肖平之輩潛心修行一朝功成的心理暗示。

  再一點,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比較。。。正常,對,正常,無論是正派還是反派,都還能讓你明顯看出是來自身邊的世界,而且,人物感情也細膩豐富,而古龍小說裏的人物,多半出身都比較悲慘,感情描寫中也更多是描寫江湖中人悲愴蒼涼的情感世界,豪邁中夾雜無奈,惺惺相惜中頗多憤世嫉俗。

  相比較而言,對於十幾歲的孩子們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顯然更加容易感同身受,而對於古龍武俠世界中的意境,理解起來較為吃力。反倒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世界的感受越來越多,似乎對古龍筆下的武俠世界也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共鳴。

  或許就是出於這個原因,2019年金庸老人駕鶴西去,肖平傷感之餘想到諸多往事,反而很搞笑的重讀了一遍古龍的《蕭十一郎》。

  或許真的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肖平的幾個死黨也都是武俠小說的忠實擁躉,特別是老二,癡迷程度遠甚肖平,說起各種武俠人物和經典橋段如數家珍。

  那時候,看書真的是看書,看真書,實體書,不像現在,網絡時代,一部手機暢遊天下,都看電子書,已經完全不知道墨香為何物,隻需要下載一個APP就能夠搞定一切。

  那時候看書差不多就隻有兩種途徑:買或者借。對於肖平這樣的窮學生來說,買太奢侈了。書非借不能讀也,借書看是毫無疑問的首選。

  借書看優勢很多,首先是便宜,其次是方便。

  那時候,大街小巷都有書店,在這裏,賣書是副業,租書是主業。一本書交五塊錢的押金,然後按天收費,一天租金五毛錢,借還自由,錢書兩契。

  這種書店想掙錢主要靠兩方麵,一是書的種類要多,貨不全不賣錢,隻有書多才能吸引更多的讀者來租書看;第二是進書的渠道要硬,就是要能進的來便宜書,說白了,就是要能進的來盜版書。

  在這種書店,想看到正版書幾乎是不可能的。肖平借的武俠小說就都是盜版書。

  這種書的毛病有這麽幾個:首先是規格不一。以一套《多情劍客無情劍》為例,肖平至少看到過近十個版本,有16開厚本,16開薄本,甚至還有八開大薄本,不一而足;

  其次是錯別字多。因為盜版書商的印刷水平不一,校對精準度有限,所以在這些書裏往往會遇到一些錯別字,或者是格式上的不工整。不過這些瑕疵並不影響肖平跟隨情節的推進浮想聯翩;

  第三個問題肖平遇到的不多,因為在正規的武俠小說裏不常遇到,隻在那些日本“言情動作小說”以及一些打著武俠小說幌子的“動作小說”裏才會遇到,那就是對於一些香豔露骨的描寫,租書者經常會把這些情節撕下來,以便自己經常性的加深印象。可這就給後麵再租書的人帶來困擾,經常會看著看著少了幾頁,有種前言不搭後語的感覺。

  如果說武俠小說是肖平武俠世界的骨骼的話,那麽幾乎同時引進大陸的TVB武俠電視劇就是肖平武俠世界的血肉,完全滿足了肖平把思想和視聽合二為一的需求。

  和大多數大陸觀眾一樣,肖平最早接觸的香港武打片其實《大俠霍元甲》、《陳真》,不過他們並非武俠小說改編。直到後來伴隨著83版《射雕英雄傳》的引進,肖平這代人才真正開始了武俠劇的時代,隨著之後《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鹿鼎記》等劇的引進,肖平他們真正記住了諸多大腕兒的名字:黃日華、翁美玲、劉德華、陳玉蓮、梁朝偉。。。。。

  現在想起來,國人的經商頭腦真的是非常靈光的,武俠劇剛剛興起,學校門口的攤位上便開始流行一種粘紙貼畫。這種貼畫尺寸很小,和普通一寸照片差不多大小,正麵是明星照片,和現在的大頭貼類似,有時裝生活照也有古裝劇照,背麵是膠質,粘貼在特殊材料的基紙上,和現在的不幹膠原理一樣。

  大家都會把這些明星照片從基紙上撕下來,然後小心翼翼的貼在書皮上、文具盒上,時不時的看上幾眼,對著自己最初的偶像訴說衷腸。

  這種頗具時代感的流行產物直到肖平上了高中時才被能夠貼在牆上的明星海報所取代。

  千萬別以為這種貼粘畫的小情懷隻有小女生才有,男生其實一點也不示弱,隻不過,女生們的選擇比較多,除了武俠劇明星,還有的會貼上林青霞、呂秀菱這些瓊瑤劇明星,但對於肖平他們這些武俠迷來說,除了武俠明星之外絕不做其他人選。

  當時,大家最為青睞的女明星是翁美玲,畢竟作為武俠觀眾來說,“俏黃蓉”的形象實在是深入人心無人可比;而男明星則是黃日華與劉德華分庭抗禮,不相伯仲。

  不過肖平似乎是個特例。他最喜歡的男明星是梁朝偉,並且一直延續到現在。原因很簡單,他一直覺得梁朝偉深邃的眼神和自己頗為神似。

  幾年之後,香港歌壇進入“四大天王”時代,其中有一個郭天王,帶來了一股席卷全國的“發型模仿秀”,已經進入高中的肖平也順應潮流,給自己剪了一個郭富城似的doublecut,於是,所有見過那個階段肖平造型的人都說肖平簡直就是小郭富城。可不管別人怎麽說,肖平自己始終覺得其實自己的氣質更像梁朝偉。每次在浴室對著鏡子顧影自憐時,他總是會覺得自己的眼角眉梢實在神似梁朝偉,他還會特意皺著眉把眼睛眯起來,以便讓眼睛中那道憂鬱的磁性射線更加魅力無限,因為隻有這樣,才能讓他更加覺得自己梁朝偉附體。

  隻可惜,除了他本人之外再也沒有人將他和梁朝偉聯係在一起。

  至於女明星方麵,起初他也隨波逐流的貼了很多翁美玲的貼畫,不過從初一下學期開始,他突然開始非常青睞黎美嫻,文具盒和課本上貼滿了黎美嫻的照片。

  因為他覺得,黎美嫻的樣子很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