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宮9
作者:孟靈筠      更新:2021-01-09 12:44      字數:2662
  禮部尚書依舊是李大人,恭王的老嶽父,讓他安排登基大典,夏侯玨怎麽可能放心,當然是想個由頭讓李大人自己辭官了。恭王帶兵入皇宮,這顯然正中夏侯玨的下懷,所有與恭王有關係的人,被調查的調查,被抄家的吵架,被撤職的撤職,幾乎沒有好下場。

  夏侯玨正在禦書房麵見新的六部尚書,皇後闖進來了。

  皇後:“皇帝,哀家有話要同你商量。”

  夏侯玨看向皇後,隨即看向六部尚書,六位尚書識相的告退了,夏侯玨:“太後有何事要說。”

  太後將一個玉鐲子遞給夏侯玨:“皇帝可認得這玉鐲子?”

  夏侯玨看到玉鐲子的時候瞳孔一縮,這鐲子是月影的,從未見她摘下來過,後來上麵出現一條裂縫,月影還讓人用金絲勾勒出了月牙的花紋,所以是絕無僅有的。

  夏侯玨:“太後想要什麽?”

  皇後:“停止對恭王的追捕,放恭王離開。等恭王安全離開大夏國,哀家便會將月影安全的送回你身邊。到時候哀家也不會留在皇宮礙你的眼,哀家會聽旨到皇陵給陛下守陵。”

  夏侯玨:“朕如何相信太後不會食言呢?”

  皇後:“哀家手裏隻有一個籌碼,而皇帝手裏卻抓著恭王府及安國公府,皇帝何需擔憂哀家會食言呢?”

  夏侯玨:“隻怕是太後壓根不在意安國公府和恭王府裏的人的死活吧?”

  皇後沉默片刻:“皇帝還有的選擇嗎?”夏侯玨說的沒有錯,皇後的確不在意那些孫子的死活,隻要夏侯鈺還活著,就還會有孫子,皇後隻需要保證夏侯鈺的安全便可。

  皇後:“月影於哀家而言不過是一個保護恭王安全的籌碼,隻要恭王安全,哀家不會對月影怎麽樣的,殺了她除了刺激皇帝,並沒有任何好處,將她安全交回皇帝手裏,還能保證哀家下半生的榮華富貴不是嗎?”

  皇後說的沒錯,月影不過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隻不過是在夏侯玨心裏有一點地位而已,但對國家來說無足輕重,死了一個月影隻會引起夏侯玨的憤怒,但不會動搖朝綱,所以皇後沒有必要殺月影。

  夏侯玨想明白了其中的關鍵,答應了皇後的交易。

  月影這一張牌皇後本來想要用在別的地方的,可是夏侯鈺被夏侯玨的人緊追不舍,極有可能被抓回來,所以皇後不得不打出月影這一張牌了。

  皇後和恭王想要奪位本就計劃了許多,皇後為了奪得皇位,聯合其他三國來拖住上官家的腳步,這麽一來上官家的人就顧及不了朝中的亂局,而等到恭王奪位成功,再想辦法剝奪上官家的兵權,也就不用擔心夏侯玨得到上官家的支持而再起爭端。

  若是上官平知道了皇後和安國公的想法一定會嗤笑他們無知的。邊塞各國難不成隻會幫著你們拖延上官家嗎?吃到嘴邊的肥肉還會吐出來?等到恭王真的成功登基,奪了上官家的兵權,那麽大夏國危矣。邊塞各國肯定會趁此機會侵吞大夏,戰火四起,民不聊生。

  幸好,恭王敗了,皇後也的確預料到這種結果,他們也預料到了最壞的結果,那便是如今這種結果,恭王敗了。恭王隻能帶著殘餘的勢力逃跑以求他日能夠一雪前恥。

  然而關於失敗,皇後和恭王也是一早就計劃好的,現如今也按照他們的計劃逃亡,恭王跟隨海靈兒逃往南越國,為了給恭王製造逃跑的機會,南越國和西域聯盟國以及金國開始對大夏國發起攻擊。

  這三個國家的攻擊雖然猛烈,但上官家的人也不是吃素的,雖不能將這些人擊退,但守城是綽綽有餘的。

  眼看著三國圍攻都不能攻破大夏國,皇後著急了,所以皇後打出了月影這一張牌。

  為了救月影,夏侯玨便下令將恭王放走了,皇後也履行了自己的諾言,將月影送回夏侯玨身邊,此時夏侯玨才知道皇後為何可以抓到月影,原來劍春生是皇後的人,是皇後安排到夜鷹裏麵的奸細。

  皇後暴露出這一手,讓夏侯玨倍感不安,劍春生這種級別的釘子都暴露出來了,看來皇後手裏還有其他更為隱藏的釘子的吧?夏侯玨不禁開始懷疑皇帝給自己留下來的那些人,哪一些是皇後的釘子哪一些不是。

  夏侯玨語氣擔心皇後的釘子,不如擔心一下被放走的夏侯鈺,夏侯鈺逃亡國外會給大夏國埋下多大的隱患,夏侯玨不可能不知道。

  還是說…夏侯玨這是在為他稱霸天下埋下的伏筆呢?

  夏侯鈺的存在便是夏侯玨對南越國發兵的理由,是這樣嗎?

  是與不是,未來才知曉。

  一個多月過去了,現如今…

  逼宮戲碼以落幕,但是坊間對這一次宣武門之變還是有很多猜測的,有的認為當今聖上是天命所歸,又有人認為當今聖上是弑父上位,眾說紛紜各執一詞,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

  這都是因為先皇留下的爛攤子,一直夏侯玨的婦人之仁所導致的。

  恭王已經安全的逃到了南越國,恭王自稱自己才是先皇指定的繼承人,南越國和西域聯盟國以及金國雖沒有表態,但似乎是認可恭王的,坊間解釋,恭王是中宮嫡子,先皇明顯已經原諒了皇後,廢後能夠成為太後,這還不能說明什麽嗎?百姓對於恭王的說辭是半信半疑的。

  夏侯玨婦人之仁為了月影放走了夏侯鈺,先皇留下的爛攤子則是對皇後的寬恕以及對安國公及徐家的厚待,這些都是恭王的殘餘勢力,他們還活著自然會在外麵宣揚恭王才是正統的話。

  新皇登基麵對的一個到處都是流言,還有上躥下跳的恭王餘黨的國家。為了讓國家安穩,百姓安康,夏侯玨是殫精竭慮。

  恭王造反,夏侯玨本可以將恭王留在京城的後代都下獄的,然而為了彰顯出自己的仁慈,夏侯玨並未…也沒有將他們逐出京城,畢竟留著活口,可以要挾夏侯鈺。而且夏侯玨如此大度,也能堵住悠悠眾口。

  夏侯玨如此仁慈,百姓便更加偏向夏侯玨,當然夏侯玨留下的人都是那些懂得閉嘴的人,那些依舊支持恭王,並且在暗地裏抹黑夏侯玨的,夏侯玨則會將這些人弄到明麵上處理。

  夏侯玨懷疑夜鷹當中還有皇後的人所以很多事情並不會交給夜鷹去做,而是建立了一支專屬於自己的軍隊稱之為影衛,那些恭王餘黨便是影衛查出來的。

  凡查出者,於鬧市中處斬,殺雞儆猴的同時,監斬官會當中宣讀一份聖旨,聖旨的大意是:此人挑撥朕與恭王夏侯鈺之關係,夏侯鈺雖逼宮,然朕感念與其兄弟情厚,念其被奸人挑唆,才鑄此大錯,決定既往不咎,隻削其爵位,貶為庶民。望夏侯鈺得知朕之態度,不要再執迷不悟,免於流落他國,早日回歸大夏國。今後若再有人造謠夏侯鈺與朕之關係,將連坐五族,處淩遲之刑。

  這一日,處刑台上跪著五個人,有一些是安國公的親信,有一些是恭王的人,聖旨宣讀完,劊子手的大刀便舉起來了,哢擦,人頭落地,血流一地,而太陽高照,可見這五人死的不冤。(古人雲,若有冤情不飄雪也得下雨)這一聖旨一出,大夏國內再無人敢說恭王是正統隻話了。

  況太子仁慈,如今又登基成了新皇,在新皇的仁政治理下,大夏國呈現出一種蒸蒸日上的好景象,誰也挑不出新皇的錯處。

  ……分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