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後
作者:孟靈筠      更新:2021-01-05 04:28      字數:2131
  那些心裏有鬼的人,心虛的人,底氣不足的人漸漸動搖了,蠢蠢欲動想要逃離京城,已經有人開始變賣那些拿不走的資產了。

  富人開始逃跑,底下的老百姓便有點心慌了,幸好夏侯玨早有準備,沒有讓這些老鼠屎擾亂了民心。夏侯玨早就準備好了替代這些人的人,一間商鋪倒閉了,夏侯玨便開一家商鋪去頂替,隻要老百姓的心安,京城的表麵也就亂不起來。

  趁著那些心虛的人逃跑,夏侯玨又收割了一大筐韭菜進國庫。

  香洲城和太平城的收複計劃很順利的實施了,事情簡單概括是這樣的:

  [夏侯玨利用香洲王和太平王之間的猜忌,因為有了七神殿的歸順,夏侯玨放話出去,若是歸順大夏,皇帝會賜予高官厚祿大宅子;若不歸順,皇帝將對他們出兵。

  日子一天天過去,兩城還在觀望中,並未歸順,就看看皇帝是不是真的要攻打兩城了,香洲王和太平王都約定了絕不歸順,若是真的出兵,那就一起拚了。兩位城主的結盟看上去是牢不可破的。

  沒有等到兩城歸順,皇帝便下旨讓夏侯玨去收複兩城,等到夏侯玨帶著大軍來到兩城一百裏處城鎮裏,夏侯玨又命人去傳話,說誰先歸降,誰便是大夏國的第二位掌兵權的異姓王,後歸順的那個隻有一個候爵位。

  聽到夏侯玨的條件,兩位城主心裏都有了各自的小心思,派去打聽消息的探子回來說,夏侯玨帶了三十萬大軍過來(當然這是假的,夏侯玨手裏怎麽可能有三十萬大軍,不過是用了障眼法騙兩位城主而已)聽到夏侯玨帶了三十萬大軍,兩城的城主心底都是一慌,沒想到大夏國如今居然有靈活調動的三十萬大軍。

  因為夏侯玨阻斷了香洲城和太平城的情報路線,兩城城主都不知道大夏國的真是狀況,夏侯鈺和皇後的人也聯係不上兩城城主,於是兩城城主為了成為異姓王背叛了彼此,夏侯玨順利的收複的兩座重要的城池,至此大夏國完成了統一。

  至於香洲王和太平王都戰死了,他們的子孫有一部分被俘虜了,有一部分帶著殘兵逃亡了,夏侯玨想要趕盡殺絕,然他們順利的逃到了他國,撿回了一條命。也給夏侯玨留下了一個後患。]

  時間一晃,兩年過去了…上官如琢和上官如玉一起回京了。這兩人回京,看來京城的狀況並不好啊。

  ……分割線……兩年後…

  兩年後,仁通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深夜,大雪紛飛,地上的積雪有一尺厚,一腳踩下去,渾身一激靈。

  皇帝近日身體欠佳,已經有好幾天沒有上朝了,文武百官都在猜測皇帝的身體到底出了什麽事,是不是要…是要什麽,大家都不敢想下去,有點害怕那事情的發生。

  皇帝昏庸是昏庸了點,但是皇帝會忌憚世家的勢力,會忌憚朝廷官員的聯名上奏,可太子…百官看太子似乎不是很需要百官,誰不害怕自己不被需要?不被需要那就意味著要遠離權利中心,當官的會願意這種事情發生?答案是不會。

  京城比任何時候都要緊張、莊嚴、肅穆,大家的精神比任何時候都要繃緊,比任何時候都要膽戰心驚,已經感覺到有大事要發生了。大家都心知肚明,陛下也就是這幾天的事情了,不過,即將過年了,想來皇帝定然可以撐過這一個新年的…

  禁衛軍騎著馬在皇宮內奔跑起來,宣武門打開,馬蹄嗒嗒嗒的踩在石板路上,各府的門房一臉焦急的跑進了各大人的寢室把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喚醒。

  “大人,剛剛有消息傳來,宮裏一個禁衛軍騎著快馬出宮了,進了定北王府,不一會兒,老定北王便坐著馬車進宮了。”

  此時是二十九日,醜時,正是一天中最寒冷的時候,也是被窩最暖的時候,也是人睡的最熟的時候。

  被忽然叫醒各府大人並沒有斥責門房,聽到門房稟報的消息,立馬從床上坐起來,更衣,之後是一刻也不敢合眼,看向皇宮的方向,似乎在等著某一種信號。

  是在等國喪的鍾聲敲響?還是在等戰爭的號角吹響?

  上官平被李忠全推著進入文德殿,來到皇帝的病床前,皇帝身形還很壯碩,並未消瘦萎縮,不像是久病纏身的樣子,隻是臉色略顯蒼白,眼窩深陷進去,像是縱欲過度的樣子,沒想到皇帝的死亡來的這麽快。

  當皇帝伸出手來想要拉住上官平的時候,上官平發現皇帝的皮膚幹燥失去了光澤,跟自己的手沒什麽差別,此時上官平的內心並不好受。上官平已經意識到了皇帝真的到了油盡燈枯的時候了。

  上官平用力抓住皇帝的手:“陛下,老臣在。”

  皇帝緊抓著上官平的手,看著上官平的臉,眼中裝滿了恐懼了害怕,皇帝:“皇叔,朕害怕。”隻有在抓住上官平的手時,皇帝才找到了主心骨,微微鎮靜下來,隻是語氣中還是帶著不安。皇帝還有很多遺憾,皇帝還想要活久一點,皇帝恐懼死亡。

  上官平拍了拍皇帝的手背,用一種慈父的口吻說道:“陛下不必害怕,老臣在這裏陪著陛下,老臣不會讓陛下有事的。”

  皇帝緊抓著上官平的手,像是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一般的眼神看著上官平說道:“皇叔,朕好像看到父皇了,父皇這是來接我了,父皇看我的眼神好像不滿意我…”

  皇帝:“皇叔,我害怕到了地下被父皇責罵我是個廢物…”

  上官平:“陛下做的很好,先皇定會感到欣慰的,又怎麽會責怪陛下呢?”

  皇帝:“不,我做的還不夠好。”

  皇帝:“我曾經猜疑皇叔…皇叔我怕…”

  上官平:“老臣手握重權,陛下猜疑也是理所應當的,陛下並沒有做錯。如果陛下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那便趕快好起來,把事情做好。用不了多久,老臣便下去,找先皇聊聊,說說這些年陛下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