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長樂周林的交易3
作者:孟靈筠      更新:2020-12-20 16:52      字數:2211
  線索完全斷了,該去哪裏找周霖沒有一點頭緒。

  周霖牽涉到多方勢力,有貴族、寒門、皇後、皇帝在這裏麵,到底是誰動手救出了周霖,彼此相互猜疑,畢竟周霖是為皇帝賣命的,說不定是皇帝故意放周霖一馬,而且周霖似乎跟溫家關係不錯,貴族因此也不敢太明目張膽的施壓刑部找人。

  可是周霖是民怨所在,若是秋後斬首的隊伍中少了一個周霖,老百姓會不會又暴動?

  經過多方商定,周霖逃跑的消息還是不要泄露出去為好,但也不是不管周霖了,通緝還是要的,態度還是要有的。

  刑部於是張貼周霖的通緝令,至於有多少百姓關注,那就不歸刑部管了。周霖能不能抓回來,刑部其實並不在意。

  其實大家都不在意周霖到底能不能抓回來,畢竟周霖隻是一個無關痛癢的小角色而已,關鍵的還是皇帝的態度,貴族之所以要置周霖於死地就是為了要皇帝的一個態度,也要給寒門出身的官員一個警告——看周霖吧,效忠皇帝,為百姓著想,與貴族作對就是這種下場!被皇帝和老百姓拋棄。而我們貴族,是生生不息的,總有人會成為貴族,報團取暖,消滅一切挑釁我們權威的人和事。

  周霖的下場就是給那些想要出風頭的人的警告,周霖會被問斬,這就足夠了。等到了秋後,若是周霖沒有抓回來,自然會找到一個死囚代替周霖問斬的,就是要殺雞儆猴,讓大夏國的有誌之士都知道出頭鳥的下場。

  至於那些為貪官請命的讓周霖死的老百姓,幾個月過去,那些無法維持生計的家庭應該都已遭到謀生的活計了,老百姓的忘性大,等到那時候誰還會出來叫嚷著抓周霖呢?

  秋後斬首,那麽多貪官,誰會留意到少了一個周霖呢?

  周霖逃獄成功,上頭怪罪下來,說是刑部監管不力,將所謂的“相關人等”統統各自查辦,刑部尚書陸兆謙身為刑部之首難辭其咎,更應是首當其衝的,然如今朝中人才匱乏,正是需要用人的時候,皇帝隻停了陸兆謙一年俸祿以儆效尤而已。朝中人人都有小算盤,自知周霖逃脫指不定是誰家的手筆,都不想觸這黴頭,於是對於皇帝高高拿起輕輕放下的做法都是默認了的。

  而陸兆謙也借此機會將刑部裏安插的釘子拔的一幹二淨的。陸兆謙這才算是徹底將刑部從貴族手裏抽出來了。

  ……

  周霖躲在上官家老宅好幾天,外頭卻一點抓捕自己動靜都沒有,心下存疑,想要悄悄溜出去看看情況,但又想起上官長樂臨走時的叮囑,先蟄伏一個月吧!陸兆謙看了一眼角落裏堆著的足夠自己吃一個多月的饢餅,饅頭和肉幹,幸福的留下了酸澀的眼淚。

  呆在上官家老宅的陸兆謙,每日都是吃吃睡睡,像是在養豬一樣,要是不動動腦子,就真的成了一隻豬了。

  平靜下來後的周霖開始分析上官長樂為何要救自己出來,是真的單純好心,還是別有所圖,上官長樂救自己是不是衝著自己的身份來的?

  周霖分析出上官長樂的真心後又開始在思考上官長樂是怎麽將自己就出來的,會不會連累到她,想著想著,周霖忽然意識到,單憑上官長樂一人,不可能這麽無聲無息的將自己就出來。

  刑部裏肯定有人在配合上官長樂,刑部當晚的狀況,守衛鬆懈,是故意的,能夠讓整個刑部配合上官長樂的行動…周霖有點恍惚,原來夏侯玨也出了一份力。

  夏侯玨此舉,救了周霖,讓陸兆謙更加死心塌地效忠,陸兆謙極有可能會成為寒門之首,那麽從今以後,天下寒士具為夏侯玨所用。

  想明白這事情並沒有花周霖太多時間,被困在上官家老宅的接下來的日子裏,周霖唯一的苦惱便是中午吃什麽?晚上吃什麽?吃饅頭還是吃肉幹?弄點水將肉幹泡軟了放進饅頭裏應該會好吃一點的吧?周霖隻能變著法兒的將老三樣變的更加好吃,如何將饢餅、饅頭、肉幹變成美味,也是一份技術活,很費腦子的。

  一轉眼,五月到了,皇帝生辰也近了,京城裏都掛上了紅燈籠,熱熱鬧鬧的,人心雀躍起來,難免就會忘了一些事情的。

  趁著京中老百姓都在為皇帝生辰做準備時,趁著朝中官員的注意力都在如何討皇帝歡心時,周霖悄悄背上了包袱,翻牆離開了上官家老宅。

  ……

  後記:

  周霖離開後不久,上官長樂收到了一封信,信封是上官長樂曾經用來裝玉墜的,信封上麵還有上官長樂吃油餅是留下的油跡,這封信有點鼓,觸感有點軟,上官長樂將信封打開,從裏麵掏出來一封血書。

  是周霖撕下絲綢裏衣寫下的血書,看到這血書的時候,上官長樂最直觀的感受是手指一疼,咬破了手指在這麽大一塊布上麵寫這麽多字,傷口在絲綢上摩擦,傷口上麵破皮露肉,破皮被翻來覆去,不痛嗎?一邊痛一邊流血一邊保持字跡工整…何必呢?

  周霖都給自己寫血書了,看來對自己的感恩之情猶如滔滔江水綿延不絕啊!那上官長樂便勉為其難的讀一下吧。

  [自相識至今,在下已經被郡主救了兩次,欠了郡主兩條命,除了以身相許,真不知道該如何報答郡主。隻可惜郡主一心一意都撲在了夏侯玨身上,在下怕是沒有以身相許的機會了。(上官長樂的內心:用血寫這麽一段廢話你不覺得浪費嗎?)

  郡主第一次救命之恩,在下用情報還了,對於在下而言,出賣皇後與天山童姥並不是什麽難事,所以那一點情報根本不足以抵消郡主的恩情,故在下一直覺得虧欠了郡主的,如今又蒙郡主出手相救,在下實在想不到該怎麽報答郡主…(上官長樂:難道他不知道我是財迷?是我藏得太深了嗎?)

  郡主大恩能還一點是一點。

  仁通十一年恩榮宴,翰林院大火是人為,煙霧中有慢性毒,毒物來源於南疆,我當時體內因為有花樣年華,故毒物對我無效。策劃此事的幕後之人多數已經在這次肅清行動中被清理了,但提供毒物的安國公趙宰相等人卻並未受到牽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