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總結
作者:孟靈筠      更新:2020-12-20 16:51      字數:2161
  前情提要:

  上官長樂出生在武將世家定北王府,是定北王府唯一的小郡主,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所以性格有一點驕縱。

  上官家掌握著大夏國過半的兵權,為皇帝所重用,也為皇帝所忌憚。這般家世,讓上官長樂淪為了皇子、權貴之後們爭搶的聯姻對象。

  從小便受到那麽多人的追捧,而且這其中還不乏有才華有家世有樣貌的英年才俊,上官長樂不過是一個十多歲的少女,當然有動心的時候。而這能讓上官長樂動心的人便是皇後的兒子,當朝的二皇子恭王殿下。

  上官長樂與恭王是青梅竹馬,兩人在十歲那年便私定終生,一個非卿不娶,一個非君不嫁,那懵懂的、美好的感情啊~上官長樂每每回想起來都覺得自己愚蠢。

  帝王家的男人說的話還是不要信的好,那個說非長樂不娶的恭王和上官長樂的好友李若彤攪和在一起了,兩人還珠胎暗結,沒辦法,這兩人被一個孩子綁死了,上官長樂分不開他們了,他們成親讓上官長樂淪為京城笑柄,而上官長樂為了逃避這一切,於是便開啟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浪蕩江湖。

  上官長樂浪蕩江湖的時候,在一個人的設計之下,讓上官長樂遇到了影月宮少主月有缺,這月有缺還有另外一層身份,他是當朝皇帝與他的寵妃所生的大皇子夏侯玨。因為皇帝害怕夏侯玨在皇宮裏會被皇後毒害,於是將夏侯玨送到了他姨母建立的影月宮中去撫養。但對外宣稱的是夏侯玨到了護國寺去清修的。

  可是吧,據知情人士透露,夏侯玨之所以離開皇宮,那是因為欽天監說他影響國運,於是才被皇帝送到寺廟裏去清修的。

  欽天監說的話有幾分是可以相信的?反正是遂了皇後的意了,隻是皇後沒想到這夏侯玨在護國寺清修居然還能健康長大,實在是出乎皇後意料了。要不是夏侯玨出現在江湖中,皇後都不知道夏侯玨離開了護國寺。

  上官長樂與夏侯玨一起闖蕩江湖,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躲過了好多次皇後安排的刺殺,隨後上官長樂跟著夏侯玨回到了影月宮,可影月宮裏卻有皇後安排的一個更大的陰謀在等著夏侯玨。

  皇後聯合峨眉派的慈安師太挑動武林人士圍攻影月宮,隨後安國公又說服了皇帝派兵剿滅影月宮,剿滅行動持續了三天,影月宮化成了焦土,最終挖出了上千具屍體,影月宮宮主,月有缺的姨母被證實身亡,月有缺在這世上一個親人都沒有了,而上官長樂和月有缺也自此失去了聯係。

  皇後本來就是要利用江湖人拖住影月宮的腳步的,同時江湖勢力漸漸擴大,對朝廷也不利,於是便利用這個機會,來一次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朝廷剿滅影月宮的同時也對那些聚集在影月宮的武林人士趕盡殺絕,江湖因此戰役人才凋零,而在逃避朝廷追捕的時候,晨星公子出了很大的力。在江湖人才凋零的時候,晨星公子成了武林盟主,希望晨星公子能夠帶領大家走向輝煌,振興武林。

  闖蕩江湖的這半年多時間,上官長樂經曆了許多,看遍了人間疾苦,發現自己那點小情小愛的小打小鬧實在是不值得,於是上官長樂回了王府,精心鑽研兵法,雖然在外人看來,上官長樂像是潛心於吃喝玩樂與美男,可上官長樂心中自有溝壑。

  而那位流落護國寺的大皇子就沒有上官長樂這般闊達的胸襟了。

  夏侯玨雖生在皇宮,但卻並非長在皇宮的,夏侯玨並未見過那麽多陰謀詭計,也體會不到那麽多人心險惡,夏侯玨成長的影月宮可以說是這戰亂四起的大夏國裏的唯一淨土,淨土被毀對於夏侯玨來說,無異於世界崩塌了。夏侯玨大可詐死逃跑異國,從此隱姓埋名過著閑雲野鶴的生活,可夏侯玨卻選擇了入宮…

  殺母之仇,滅門之恨,這些,夏侯玨都要向皇後、皇帝一一討回來。

  夏侯玨入京不知道會掀起一場怎樣的風浪。

  要是上官長樂再次見到夏侯玨,怕是不敢與這個性格大變的夏侯玨相認的吧。

  大夏國自開國以來,曆經了十六位皇帝,將大夏國的疆土擴展到一千多萬平方公裏,疆土遼闊,地廣人稀,物資豐饒,如今是正蓬勃發展的時候。

  然,第十七位皇帝繼位,不到幾年時光,便將形勢大好的大夏國弄得四分五裂的,百姓也不得安生。

  不過,這其實也不怪新皇,怪就怪他老子生了太多兒子了,兒子多了,皇位隻有一個,不夠分,就成這樣子了。不但有日益壯大的外敵,還有心思各異的藩王,新皇的手段又…大夏國內國外是一刻也不得消停。

  大夏國東麵臨海,其餘三麵連接大陸。

  西疆外是西域,由許多小部落組成,小部落間常有爭鬥,近年來有一人讓西域各部落馬首是瞻,此人為西域聯盟國的聯盟長,是讓大夏國頭痛的人物。

  北疆外是北狄,地處寒冷之地,由遊牧民族組成,也有許多小部落,最近被統一了,建立金國,實力不容小覷。

  南疆外是南越國,地處濕熱之地,多有瘴氣,民風開放,是一個古老的國家,擅長使用蠱術、毒物,是大夏國多年來無法攻占南越國的原因。

  西疆,北疆,南疆都有外敵虎視眈眈地盯著大夏國這塊肥肉,想要一人一口撕裂它。外部有豺狼虎豹,內部也有蚊蟲鼠蟻,就是不能讓人安生。

  大夏國的內部又分裂出了幾股頑固的勢力,以七神殿為首的嘉城;以先帝第二子,二賢王為首的太平城;以先帝第六子為首的中洲城;以先帝胞弟為首的香洲城等幾方勢力。他們盤踞在封地上自稱為皇,完全不把大夏國皇帝放在眼裏。

  又因為當今聖上不施仁政,導致國內各處盜匪橫生,百姓苦不堪言,多處發生農民起義,大夏國就快要四分五裂了,如今的皇帝唯靠著“上官”這個姓氏勉強讓大夏國粘合起來。

  既然提到上官家,便不得不說說這其中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