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沒有地方住,就挖地窩子住宿
作者:常山趙龍      更新:2020-12-18 04:13      字數:4847
  隻見,當王長明看到萬裏的時候,他沒好臉的,說道:

  “真沒有想到,幾年不見,竟然能夠在眼前的這列火車上碰見你……”

  萬裏嘿嘿一笑,不客氣的看著王長明,說道:

  “是啊,自從趙秋燕離開了30797鑽井隊,去了陝北安塞油田之後,我們兩個人就一直在一個鑽井隊工作,而且趙秋燕還給我當了一段時間師傅呢……”

  說完話之後,萬裏就昂著高傲的頭,朝不遠處自己的座位走去。

  當趙秋燕看到,萬裏和王長明兩人,互相不對付的時候,

  她尷尬地,說道:

  “大家都是石油工人,可千萬別鬧不開心啊,說不定將來,咱們大家還能夠在一個鑽井隊裏麵工作呢……”

  火車上的7天7夜,是非常漫長的,

  尤其是對於坐著硬座的人來說,更的是難以煎熬。

  好不容易,當火車進入了廣袤的新疆沙漠和戈壁灘之後,

  趙秋燕被眼前的景象,給震撼了。

  從小在八百裏秦川長大的趙秋燕,哪裏見過這種景象?

  雖然,戈壁灘和沙漠一望無垠,非常的平坦,

  但是,其中的荒涼,深深的震撼了趙秋燕。

  雖然,趙秋燕曾經在隴東高原的大山裏麵,和陝北大山裏麵工作,

  但是,相比新疆的戈壁灘和沙漠來說,那都不算什麽啊。

  而且,更讓趙秋燕感到驚訝的是,眼前的景象,幾百公裏竟然荒無人煙,人跡罕至。

  這個時候,更讓趙秋燕理解了,我為祖國獻石油,所肩膀上挑著的重擔。

  因為,石油大部分儲藏在這種人跡罕至的地方,

  所以,凡是有石油的地方,都是荒涼無比的。

  而石油工人,隻有紮根於這種荒涼無比的地方,才能夠為祖國開采石油,才能夠為祖國奉獻石油。

  當火車在烏魯木齊站到達之後,大夥兒迫不及待的,從火車上衝了下來。

  眼前的一切,看上去既新鮮又好奇。

  可是,因為時間緊迫,所有人並沒有能夠在烏魯木齊遊覽,

  而是緊接著,坐著大巴車,前往了克拉瑪依。

  克拉瑪依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級市,地處準噶爾盆地西部,歐亞大陸的中心區域-泛中亞地區的中心區,

  並且,克拉瑪依是國家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和新疆重點建設的新型工業化城市,及世界石油石化產業的聚集區,

  那裏的油氣資源,儲量占全世界的近80%。

  克拉瑪依,維吾爾語意為“黑油”。

  克拉瑪依是以石油命名的城市,市名源於市區東北角,天然瀝青丘-黑油山。

  克拉瑪依是新中國成立後,勘探開發的第一個大油田,於1958年建市,

  2002年,其原油產量突破1000萬噸,成為中國西部第一個,原油產量上千萬噸的大油田……

  隻見,當大巴車抵達了克拉瑪依市之後,

  緊接著,她們又分批次乘坐轎車,前往了克拉瑪依的沙漠深處。

  這次,新疆克拉瑪依油田大會戰,正是在克拉瑪依的沙漠深處。

  而當所有人,抵達了克拉瑪依沙漠深處的,油田鑽井隊之後,更是被眼前的景象,所震驚。

  她們所到之處,荒無人煙,寸草不生,甚至有的地方,連生命的跡象都看不到。

  湊巧的是,趙秋燕,胡青蘭,馬小琳,汪長明,還有萬裏,她們幾個人,都分到了一個鑽井隊。

  原本,趙秋燕覺得,大家在抵達疆克拉瑪依油田之後,肯定就會進入工作狀態。

  可是,讓趙秋燕沒有想到的是,當轎子車把她們送到了,既定地點之後,

  她們驚訝的看到,眼前就是一片戈壁灘,什麽都沒有,任何鑽井設備也沒有,就是鐵皮房子,也沒有幾間。

  看著眼前的一幕,趙秋燕驚呆了,

  她趕忙詢問著她們隊的隊長,說道:

  “隊長,我們不是過來,參加克拉瑪依油田,大會戰的嗎?為什麽,眼前連鑽井井架的影子,都看不到?”

  隊長一邊從不遠處的卡車裏麵拿過來鐵鍬,一邊告訴趙秋燕,說道:

  “克拉瑪依油田大會戰,可是一個大的石油會戰,有好多鑽井隊,在克拉瑪依這個荒漠裏麵打井,隻不過,我們長慶油田所分到的這一個區塊,鑽井設備還沒有運送上來,而我們是第1批,抵達的鑽井工人和鑽井技術人員……”

  聽著隊長的話,趙秋燕恍然大悟,她點點頭,說道:

  “原來是這樣啊,那隊長,我們要等待多長時間,才能夠等到鑽井設備,全部運送上來之後,開鑽打井呢?”

  隊長一邊就地在戈壁灘上,挖著地窩子,一邊氣喘籲籲的,告訴趙秋燕,說道:

  “因為,咱們長慶鑽井隊的鑽井設備,可是要從遙遠的隴東高原和陝北運送過來,所以,時間距離都比較長,可能還得半個多月時間,鑽進設備和吊車,起重機,以及基礎工人,才能夠抵達這個地方吧……”

  聽著隊長的話,趙秋燕的內心裏麵,難免有些失望,

  但是,她還是鼓勵著自己,說道:

  “趙秋燕,雖然你一心想著立刻工作,立刻為祖國奉獻石油,但是,你也要有耐心呀,畢竟,鑽井設備還沒有送上來,所以,你一定要學會等待……”

  這個時候,不遠處胡青蘭走了過來,

  她指著為數不多的幾間鐵皮房子,非常尷尬的看著隊長,說道:

  “隊長,咱們這麽多工人,在眼前的這個地方打井,可是,鐵皮房子僅有這麽幾間,晚上,我們我們怎麽住宿啊?”

  戈壁灘的沙漠很好挖,沒過一會兒,隊長就挖出來了一個地窩子,

  他指著眼前這個地窩子,告訴胡青蘭,說道:

  “咱們石油工人,可要發揚延安精神和自力更生精神呀,眼前,雖然住宿的鐵皮房子不夠,那麽,咱們石油工人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自己來建造房子住……”

  這個時候,當胡青蘭聽到,眼前這個看上去,像地窖一樣的東西,就是她們今天晚上住宿的地方的時候,

  胡青蘭也是瞪大了眼睛,撓著後腦勺,不敢相信地,說道:

  “隊長,你沒有開玩笑吧,難道咱們最先一批抵達的石油工人,要住在這種地窖裏麵,而且,還是自己拿鐵鍬,挖出來的地窖?”

  當隊長把地窩子挖好之後,他又召集著工人,從不遠處的大卡車裏麵,拿過來了各種木板,窗戶,還有板材,對眼前這個地窩子,進行簡單的加工和組裝。

  就這樣,在很短的時間之內,一個地窩子就建造成功了。

  地窩子是一種,在沙漠化地區,較簡陋的居住方式,挖製方式比較簡單:

  在地麵以下,挖約一米深的坑,形狀四方,麵積約兩三米,四周用土坯或磚瓦壘起約半米的矮牆,頂上放幾根椽子,再搭上樹枝編成的筏子,再用草葉、泥巴蓋頂。

  地窩子,可以抵禦沙漠化地區,常見的風沙,並且冬暖夏涼,但通風較差。

  當隊長將簡易住宿的地窩子,建造好之後,

  他便吩咐著鑽井隊的所有人員,說道:

  “大夥都過來學著我的樣子,自己給自己建造房屋,要是誰的房屋,沒有建造好的話,那麽,今天晚上就露天睡著,可是,我提前告訴你們,戈壁攤可和陝北,隴東高原,不一樣,這裏風沙特別的大,尤其到了晚上,飛沙走石,要是你們睡到地麵上的話,搞不好第2天起來,就找不到你們了……”

  說著,隊長就把自己從大卡車裏麵,拿下來的鐵鍬,分發給了眼前的所有人,讓大家自力更生,各自建造自己,住宿的地窩子。

  這個時候,在場的三個女孩,完全被震撼了,

  她們原本想象,到了來新疆克拉瑪依,參加油田大會戰,會非常的艱苦,

  可是,她沒有想到,竟然艱苦到了這種地步,連住宿的地方,都沒有,

  而且,還要靠著自己,拿鐵鍬挖出來一個,類似於地窖一樣的地方來住宿。

  這個時候,當馬小琳手中拿著鐵鏟,開挖之後,

  她實在是感覺,這個地方無法住宿的,對隊長說道:

  “隊長,難道今天晚上,我們真的要住在,這樣一個像紅薯地窖一樣的地方嗎?”

  隊長一邊幫著其她工人挖地窩子,一邊非常肯定的告訴馬小琳,說道:

  “是啊,馬小琳,我們不僅今天晚上,要住在這樣的地方過夜,而且將來的幾個年之內,可能都要住在地窩子裏麵,畢竟,我們是工作的最前線的石油工人,而且這次過來參加新疆克拉瑪依油田大會戰,是最為艱苦的……後勤,不能夠保障,所以我們必須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才行……”

  這個時候,當馬小琳聽到,她們這些石油工人,不僅今天晚上要住宿,這些像地窖一樣的地窩子,將來幾年,都要住在這種地方的時候,

  她長舒了一口氣,感覺難以接受的,說道:

  “隊長,說實話,雖然,我也出生在一個非常貧苦的家庭,但是,我長這麽大,還沒有住宿過這麽簡陋的地方……”

  這個時候,當隊長看到,好多鑽井工人,接受不了地窩子,當做住宿的地方的時候,

  他便給大家解釋著,說道:

  “大家可不要看不上地窩子,地窩子可是戈壁攤上最好的住宿方式了,戈壁灘上飛沙走石,風力巨大,如果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在戈壁灘上搭建房子的話,搞不好今天早晨搭建好,中午一陣狂風吹過來,就把我們搭建好的房子,給吹跑了……所以,隻有在地下挖一個地窩子,住進去才是最安全的……另外,大家可不要小看地窩子,50年代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過來的時候,大家可全部住的,都是地窩子的……地窩子的好處,就是冬暖夏涼,住上特別的舒適,就是通風比較差……不過,我想,大家都是最一線的石油工人,忍一忍,堅持堅持,一定能夠扛過去的……”

  指導員更是站在旁邊,鼓勵著所有人,說道:

  “大家記好了,我們可是長慶鑽井人,我們過來不是享福,更不是玩耍和旅遊的,我們是過來開采石油,為祖國奉獻石油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好吃苦的心理準備,不管有多麽大的苦,我們都要能夠吃掉,並且努力完成我們的工作任務……”

  就這樣,在隊長和指導員的解釋和鼓勵之下,所有鑽井工人們,無論是男人和女人,紛紛拿起鐵鍬,就地在戈壁灘上,挖起了她們不曾住過的地窩子。

  地窩子非常好挖,很快就挖好了,

  再加上,提前運送過來的一些窗戶,門板等等東西,

  她們很快,就搭建好了地窩子。

  而趙秋燕,胡青蘭,馬小琳三個女孩,更是跟著男人們,挖掘出來了一個,她們三個女孩住宿的地窩子。

  隻見,當地窩子挖掘好之後,隊長和指導員又紛紛給大家,抬來了好多的鋼絲床。

  就這樣,當地窩子挖好之後,裏麵支起了一張鋼絲床,在鋪了一些簡單的被褥之後,石油工人們的住宿,就解決了。

  晚上,天黑了下來,大家都住進了,自己的地窩子裏麵。

  隻見,當趙秋燕,胡青蘭,馬小琳三個女孩住進了,她們親手用鐵鍬,挖出了地窩子之後,

  她們感覺,比她們想象的要好得多。

  趙秋燕坐在鋼絲床上,她看著眼前的地窩子,感覺有點像窯洞的,說道:

  “怎麽說呢,雖然,眼前的地窩子,條件特別的簡陋,但是,我覺得,還有點像陝北的窯洞,冬暖夏涼,也不潮濕……”

  相比趙秋燕,胡青蘭則覺得,眼前的地窩子,特別像她小時候,家裏麵的紅薯地窖。

  隻見,胡青蘭一邊在腦海當中,回憶著她們家的紅薯地窖,一邊笑著對趙秋燕,說道:

  “趙秋燕,我不知道,你們家在農村的時候,有沒有紅薯地窖啊,眼前這個地窩子和我小時候進過的紅薯地,一模一樣……我真沒有想到,我長大之後,成為一名石油工人,竟然會住到地窖裏麵……”

  說完話之後,胡青蘭就樂嗬嗬的笑了出來。

  相比趙秋燕和胡慶來,馬小琳覺得有地方住,已經非常不錯了,

  而且,馬小琳竟然發現,眼前的地窩子,雖然是剛剛挖出來的,

  但,一點也不潮濕。

  於是,馬小琳感覺很幸福的,說道:

  “剛開始呀,當咱們剛抵達,眼前的這個戈壁灘的時候,我看著那幾間鐵皮房子,我覺得,大部分人,可能要露宿荒漠攤上了,可是,我沒有想到,隊長竟然帶著大家挖地窩子,現在,咱們挖好了地窩子,並且裝上了門和窗戶,住在裏麵,感覺還挺好呀,至少不怕風吹雨淋,更不怕蚊蟲叮咬了……”

  雖然,地窩子特別的簡陋,裏麵也沒有什麽像樣的家具,唯有大家睡覺的床,

  可是,石油工人們,已經很知足了,

  畢竟,石油工人們的工作,非常的辛苦,

  在這之前的時候,她們可是住過各種各樣的地方的。

  這個時候,正當石油工人們,在地窩子裏麵,躺著休息的時候,

  隊長和指導員,在外麵敲著鑼鼓,叫大家出來吃飯的,說道:

  “大夥們休息夠了沒有?快出來吃飯吧……”

  隻見,當趙秋燕,馬小琳,胡慶來三個女孩,聽到吃飯的時候,

  她們一邊摸著餓的咕咕叫肚子,一邊忍不住的衝出了地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