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發揚延安精神,發揚革命加拚命的大慶精神
作者:常山趙龍      更新:2020-12-18 04:13      字數:6398
  回到鐵皮房子之後,趙秋燕顧不得休息,就一頭栽倒在床上。

  畢竟,一天一夜沒有眨眼了,

  趙秋燕原本覺得,隻要自己躺在床上,那麽,就會睡過去,一覺睡到第2天中午,大太陽出來。

  可是,讓趙秋燕沒有想到的是,

  她躺在床上之後,輾轉反側,難以入睡,

  因為,趙秋燕心裏麵想不明白,為什麽經過改裝的鑽頭,卻不如舊的鑽頭,

  按道理,經過廠家改裝的鑽頭,應該鑽進速度更快的,為什麽卻打不動,堅硬的地層呢?

  難道,長慶油田所在的這塊區域,真的是堅硬無比的磨刀石,怎麽打,也打不穿。

  可是,自己身為一名鑽井技術員,自己的天職,就是要打穿眼下這些堅硬的磨刀石,直到打到油層,並且從石縫裏麵,把原油給擠出來為止。

  就這樣,趙秋燕躺在床上,翻過來複過去,

  雖然,很累,

  雖然,很想睡覺,

  但是,怎麽也睡不著。

  直到後半夜,趙秋燕迷迷糊糊的,進入了夢鄉。

  可是,當趙秋燕剛進入夢鄉的時候,

  突然,鑽井一班司鑽,激動的敲著趙秋燕鐵皮房子的門,說道:

  “技術員,你的判斷,是正確的,那個新的鑽頭,鑽進速度,提高了不止兩倍呢……”

  猛然間,當趙秋燕聽到,鑽井一班司鑽的聲音的時候,

  她以為自己在做夢,可是,當趙秋燕睜開眼睛的時候,

  她發現,自己並沒有在做夢,

  猛然間,趙秋燕一個猛子,從床上爬了起來,

  她一邊過去開門,一邊趕忙問道:

  “鑽井二班的司鑽,難道是你嗎?”

  因為,實在太累,

  所以,趙秋燕睡覺的時候,也沒有脫衣服,

  她隻是將棉襖,放到了旁邊的床上。

  雖然,陝北的天,是夏天,

  但是,到了晚上,後半夜,天氣極度寒冷,還是要穿棉襖的,

  畢竟,晝夜溫差很大,白天熱的穿短袖,到了後半夜,卻冷的要穿棉襖。

  隻見,當趙秋燕披上棉襖,打開門之後,

  她看著一臉興奮的鑽井一班的司鑽,趕忙問道:

  “你剛才說什麽,我沒有聽清楚……”

  鑽井一班的司鑽,看到趙秋燕打開門了,

  他興奮地告訴趙秋燕,說道:

  “技術員,你的判斷是正確的,果然,廠家新送過來的那個經過改裝的鑽頭,在後半夜的時候,突然之間,就鑽進速度,特別的快……”

  當趙秋燕聽到,鑽進速度增加了之後,

  她顧不得天氣的寒冷,穿著拖鞋,跟著鑽井一班的司鑽,朝不遠處的鑽井平台上麵,衝去。

  隻見,趙秋燕一邊衝,一邊激動無比的詢問者鑽進一班的司鑽,說道:

  “司鑽,你沒看,相比之前那個老舊的鑽頭,現在這個經過改裝的鑽頭,鑽井速度,大概能提高到多少啊?”

  這個時候,鑽井一班的司鑽,也隻能說一個大概的數字,

  他告訴趙秋燕,說道:

  “相比之前,至少提高了兩倍……”

  隻見,當趙秋燕跟著鑽進一班的司鑽,上到鑽井平台上去之後,

  她發現,鑽進速度,提高了不止兩倍,而是4倍。

  看著眼前的一幕,趙秋燕激動無比的,告訴正在鑽井平台上,工作的鑽井工人們,說道:

  “現在,我們更換了鑽井鑽頭,我想,咱們這口探井,過不了多久,肯定會打完的……”

  這個時候,當工人們聽到趙秋燕說,這口耗費了大家大半年時間的探井,馬上就要打完的時候,大夥都高興的鼓起了掌。

  畢竟,鑽井工人們的天職,就是鑽井,

  而且,鑽井速度,越快越好。

  但是,眼前這口探井,耽誤大家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

  所以,鑽井工人們也期待著,能早點把這口井打完,然後搬家去其她地方,繼續打井。

  這個時候,正在打鉗子的外鉗工上前一步,

  他激動地看著技術員趙秋燕,說道:

  “技術員,多虧你更換了鑽進鑽頭啊,不然的話,咱們32649鑽井隊,還像蝸牛一樣,在這個地方停留呢……”

  一名年輕的鑽井工人,更是上前一步,感謝這技術員趙秋燕,說道:

  “隻要,咱們能夠把這口探井,給打完,那麽,我就高興死了……”

  “技術員,隻要有你在咱們32649鑽井隊,不僅能夠提前完成任務,而且,還能增加效益呢……”

  “到時候,要是咱們把這口井,打完之後,我一定提著一串鞭炮,在這口井場上,放一串鞭炮,畢竟,咱們在眼前這個井場上待的時間,實在是太久了……”

  就這樣,當技術員趙秋燕,確認了打井速度之後,

  她高興地感謝著大家,然後回到了鐵皮房子裏麵。

  回到鐵皮房子裏麵之後,趙秋燕的心裏麵踏實了,

  當她躺在床上去之後,沒過一會的功夫,就睡著了。

  這一覺,趙秋燕睡得特別的香甜,直到第2天下午的時候,她才醒了過來。

  就這樣,當趙秋燕堅持使用廠家送過來的,經過改裝過的鑽井鑽頭之後,顯著提高了32649鑽井隊的打井速度,

  而且,讓大家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新的鑽頭,打井速度越來越快,

  原本,還需要半年時間,才能夠完整的這口探井,竟然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之內,打完了。

  由於,32649鑽井隊這口探井,打的又快又好,

  所以,長慶油田的上級領導研究決定,讓3264有鑽井隊,繼續在安塞地區打探井,並且取芯,以取得更多的數據。

  接下來,在不到一年的時間之內,這個地區的幾個鑽井隊,其中就包括32649鑽井隊,一共加起來,在安塞地區,打了八口探井,

  而且,每一口,都見到了工業油流……

  尤其是32649鑽井隊,他們算是起到了一個帶頭鑽井隊的作用,

  在32649鑽井隊的帶領之下,她們非常順利的打穿了,安塞地區的進口探井,

  並且,獲得了重要的數據……

  當專家們從這幾口探井裏麵,將取過來的樣品分析數據之後,

  他們初步摸清了,陝甘寧盆地古隆起的存在……

  就這樣,陝甘寧盆地,延長統億噸級油藏的窗戶,已經被長慶石油人找到了。

  這天下午,在32649鑽井隊,隊長表揚著技術員趙秋燕,說道:

  “趙秋燕,正是在你的堅持之下,咱們32649鑽井隊使用了,改裝過的鑽頭,所以才成功的打穿了磨刀石……並且,咱們32649鑽井隊,在延安安塞油田的會戰過程當中,起到了模範帶頭的作用,你的功勞,更是非常顯著啊……”

  聽著隊長的誇獎,技術員趙秋燕非常謙虛地,說道:

  “隊長,這可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這十幾年來,咱們長慶油田的石油工人們,經過五起大會戰……這十幾年來,長慶人不是在會戰,就是在會戰的路上……而且,長慶鑽井人,發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解放軍精神,大家艱苦奮鬥在每一個工作的地點,並且發揚延安精神,發揚革命加拚命的大慶精神,特別是在這兩年的時間裏麵,保證了隴東馬玲油田的持續穩產,保證了寧夏紅井子油田突破50萬噸,七一又完成了向黨獻禮,實現了咱們長慶油田,對蘭州煉油廠的輸油……這三大戰役,咱們長慶油田幹得好,幹得漂亮……”

  聽著技術員趙秋燕的話,隊長深有感觸的,說道:

  “是啊,在當前這樣困難的條件之下,咱們長慶油田,依然堅守在陣地上,我們在安塞地區打了八口探井,口口都見到了工業油流,這放在以前,根本是不敢想的,咱們長慶油田找到了延長統億頓級的窗戶……所以,咱們長慶油田一定將來,會不得了,並且迎來一個非常光明的未來的……”

  ……

  轉眼,到了1983年。

  一九八三年,對於每一個長慶人來說,都不會忘記,

  因為,那是一個個難舍難分的場麵。

  1983年,長慶油田會戰指揮部,召開了支援兄弟油田的動員大會。

  早晨,像往常一樣,32649鑽井隊的鑽井工人們,在接班之前,都來到了會議室,準備召開班前會議。

  可是,今天相比往常來說,氣氛有點緊張,

  隻見,隊長走進來之後,他表情非常的凝重。

  以前的時候,每當隊長進來之後,他第1件事情就是安排工作,聽大家的工作匯報。

  可是今天,隊長進來之後,沉默了半天,然後告訴大家,說道:

  “以前的時候,咱們長慶油田,在大會戰的時候,延長,玉門,新疆,大慶,江漢等等油田,及全國各個行業都在全力支持我們……現在,國家有困難,新的油田會戰,需要幹部和技術人才,而石油工業要發展,要保重點,我們必須全力支持,我們每一名黨員幹部,要積極發揮帶頭作用,我們每一名職工,都有義務積極報名,到新的戰場上去,我們永遠不要忘記,我們的使命,是一切為了石油,一切為了祖國……”

  聽到這裏,所有鑽井工人們,都愣住了,

  他們沒有想到,一個分離,即將等待著大家。

  因為,新的石油會戰的需求,

  所以,長慶油田必須向遼河油田,華北油田,中原油田和大港油田等等4個油田調去專業的技術人才和石油工人,以支援那裏的油田會戰。

  隻見,當隊長講完話之後,大夥兒都沉默了。

  畢竟,大家在一起工作好久了,突然現在要分開,誰都難舍難分。

  此時,當隊長看到大家,都保持了沉默的時候,

  他便第1個站出來做表率,說道:

  “現在,其她兄弟油田有困難,我們長慶油田必須支持,而我們的鑽井工人,必須有舍身忘我的精神,哪怕兄弟油田,再苦,再累,條件再差,我們也要去支援她們……現在,我第1個報名,去支援兄弟油田,不管是把我分配到遼河油田,還是華北油田,還是中原油田或者大港油田,我都無條件,沒有任何怨言的,去努力工作……”

  隻見,當隊長說完話之後,

  技術員趙秋燕,第2個站了出來,

  她高舉著手,報名去支援兄弟油田,說道:

  “隊長,您說的對,咱們石油工人,就是一顆螺絲釘,哪裏需要咱們,就要投入到哪裏去……畢竟,我們石油工人,是要支援國家油田建設,是要為祖國奉獻石油的……所以,隻要哪裏有油田大會戰,組織需要,國家需要,我們立刻沒有任何條件的前往……”

  緊接著,還沒等技術員趙秋燕,把話說完,

  萬裏就站在旁邊,看著趙秋燕,說道:

  “趙秋燕,你去支援兄弟單位的大會戰,我也去支援兄弟單位的大會戰,但是,我想和你分到一個油田……”

  聽著萬裏的話,趙秋燕非常尷尬的,說道:

  “分配到哪裏去,要聽組織上的決定,我們個人,可決定不了個人,一定要服從集體,一定要舍小家顧大家……”

  此同時,當石油工人們看到,領導帶頭報名,去支援兄弟單位的時候,

  他們也踴躍的舉手報名。

  當隊長看到,大家都踴躍的舉手報名的時候,

  他非常的感動,感謝著大家,說道:

  “原本,我覺得,不會有多少人,報名去支援兄弟單位的油田大會戰……,相比長慶油田來說,兄弟單位的油田,生活更加的辛苦,工作更加的艱苦……可是,我沒有想到,大家都特別的有主人翁精神和望我精神,不顧個人的得失,去為祖國的油田建設,奉獻自己的全力……”

  就這樣,當大家主動報名之後,

  隊長便將大家的名單,報到了上麵去。

  下午,食堂做的是臊子麵,大家拿著飯盒排隊打飯。

  在大家打飯的時候,鑽井工人們都議論紛紛,各自探討著,她們可能去支援的兄弟單位。

  一名胖乎乎的石油工人,笑著說道:

  “我老家是河南的,搞不好,到時候,會按照祖籍地,把我分到中原油田去了……”

  站在不遠處,一個正在喝麵湯的石油工人,說道:

  “我老家是遼寧的,到時候,如果能把我分到遼河油田就好了,那樣子,不僅能夠支援兄弟單位的油田建設,更能夠回老家方便……”

  一名吃著饅頭的山東石油工人,更是希望自己被分到勝利油田的,說道:

  “希望,到時候,能把我分到勝利油田啊,這樣子,就離我的老家,更近了……”

  隻見,當正排隊打飯的趙秋燕和萬裏,聽到,

  周圍的石油工人們,都議論紛紛的時候,

  她們兩人,也互相看著對方,開玩笑的說道:

  “你想被分配到,哪個兄弟單位,去支援她們的油田建設啊?”

  趙秋燕想了想,隨口對萬裏說道:

  “不論把我,分配到啥地方,都行,反正都是支援兄弟單位的油田建設嘛……”

  萬裏嘿嘿笑著,對趙秋燕說道:

  “其實,我覺得,勝利油田,大港油田,中原油田,遼河油田,都挺不錯的,隨便把咱們分到哪裏,都可以……”

  隻見,正當所有工人們,在一起探討的時候,

  隊長突然走了進來,他告訴了大家一個好消息,說道:

  “告訴大夥一個好消息,再分配大家去支援兄弟單位建設之前,可以提前給每個人放半個月的時間的假,回家去探親……畢竟,去了兄弟單位,支援建設之後,以後回家的時間就更少了……”

  長慶油田的工人,主要來自陝甘寧三個地方,

  所以,大部分人如果去了遼河油田,大港油田,勝利油田,中原油田,這些地方之後,回家就更不方便了。

  這個時候,當萬裏聽到,隊長給她們每個人,放半個月回家探親的時候,

  他激動的對趙秋燕,說道:

  “趙秋燕,既然隊長,給咱們每個人,放半個月的假,那咱們趕緊抽空回趟家吧,畢竟,好長時間都沒有回家了……”

  聽著萬裏的話,趙秋燕想了想,決定讓萬裏先走的,說道:

  “萬裏,如果咱們這些人,都一起走的話,誰來幹鑽井隊的工作呀,所以,咱們還是岔開回家吧,如果,你著急的話,那麽你就先回,等你回來之後,再換我回家探親,也可以啊……”

  聽著趙秋燕的話,萬裏看著不遠處,正在吃飯的老技術員,

  他覺得,他和趙秋燕能夠一塊回家探親的,說道:

  “趙秋燕,就算咱們兩個人,同時回家,也沒有關係,難道你沒有看見,老技術員還在井隊上呆著嗎?”

  聽著萬裏的話,趙秋燕感覺萬裏有點自私的,說道:

  “我覺得,你應該先去征求一下,老技術員的想法,說不定,他也著急著回家探親呢,畢竟,這次人員流動,是非常大的,誰也說不來,自己會被分到哪個兄弟單位去支援她們的油田建設……”

  聽著趙秋燕的話,萬裏尷尬的撓著後腦勺,說道:

  “既然如此,那咱們兩人,還是分開回家探親吧……”

  吃了飯之後,萬裏主動約趙秋燕出去散步。

  下午,因為臊子麵,非常好吃,

  所以,趙秋燕也吃的比較多,

  於是,她便答應了萬裏。

  陝北黃土高原,千溝萬壑。

  當兩人走在大山裏麵的時候,她們感覺到了黃土高原的厚重。

  隻見,趙秋燕一邊走,一邊看著萬裏,說道:

  “黃土高原是有靈魂的,是曆經滄桑,最千瘡百孔的一座高原,勤勞的人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裏,勞動,耕耘……”

  萬裏點點頭,他看著不遠處,在貧瘠的半山坡上勞動的人民,非常感歎的,說道:

  “雖然,黃土高原很貧瘠,種的莊稼,收成也特別的差,但是,它依然養活了千千萬萬個,生活在黃土高原上的人們……”

  這個時候,趙秋燕突然想到了自己的老家,八百裏秦川,陝西關中平原。

  相比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來說,關中平原一馬平川,一眼望去能遠眺萬裏。

  於是,技術員趙秋燕開玩笑地對萬裏,說道:

  “萬裏,作為一名陝西關中人,你能適應陝北黃土高原的生活不?”

  隻見,萬裏想了想,然後非常認真的,說道:

  “說實話,我剛來陝北黃土高原的時候,我還真的有點不適應,待在這大山裏麵,感覺非常的著急,但是現在,工作一年多了,也感覺自己慢慢,適應了這裏的環境,雖然,山大溝深,但是,卻特別的厚重……再一個,我們的工作在這裏,是來這裏為祖國奉獻石油的,並不是過來玩兒的……所以,我覺得,哪怕不適應,也要努力適應才行……”

  聽著萬裏的話,趙秋燕微笑著點點頭,她和萬裏有同樣的感受,說道:

  “是啊,萬裏,雖然咱們都無法適應,陝北黃土高原的生活,但是,作為一名石油工人,我們要像一個鐵釘一樣,什麽地方需要,就釘在什麽地方,努力讓自己適應所有的艱苦環境……更何況,我們是石油工人,而石油大多在那種人跡罕至,並且荒涼,條件艱苦的地方,所以,即使我們來自關中平原,也要耐得住寂寞,也要能夠在大山裏麵,紮根……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好的,為祖國奉獻石油……”

  就這樣,萬裏和趙秋燕一邊聊,一邊順著眼前的大山走著。

  他們來自同一個地方,有著共同的目標,也有著共同的語言。

  他們共同的目標,就是我為祖國獻石油,

  共同的語言,就是紮根大山,奉獻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