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丟失符節?
作者:排骨      更新:2020-12-16 08:44      字數:2347
  “擒賊先擒王。”治無戴低聲對迷當說道。

  迷當秒懂了治無戴的意圖,於是分出五百弓騎至槍騎的兩翼。在這兩位大王看來,如果不能讓這股野人部落歸附自己,就隻能將其殲滅。

  由於野人的戰鬥力太強,迷當及時改變了打法,他試圖以槍騎佯攻正麵,由弓騎包抄敵方兩翼,這樣才能揚長避短,有效發揮自己弓騎的優勢。

  野人在三百步外停下,其首領隻攜著十餘名步卒來到陣前。迷當和治無戴更加佩服其膽色,剛要開口勸降,野人首領卻首先開了口。

  “羌人世居於草原,我絕無占領之意;我部迷失方向,糧草斷絕,掠戰馬充饑,乃是逼不得已。若有得罪之處,還請大王多多包涵。”

  首領說罷,大手一揮,被圍的一百野人鬆開了馬韁繩。不過,他們仍被五百弓騎團團圍住。

  對方言辭懇切,迷當和治無戴仍然不敢大意,二人考慮到這支野人部隊戰力超強,仍然想勸其歸附。

  “羌人愛憎分明,你我並無仇怨。我等亦非見死不救之人,我可以給你們一些糧食布匹,也可以送你們到想去的地方。隻是,壯士身手不俗,若能率部歸附,為國效力,我可上奏朝廷,陛下定有封賞。”

  “哈哈哈!我等就算餓死於雪山草地,也不可能歸附那個逆賊!”野人首領不屑地笑道:“你的部落有兵有將,也算是兵強馬壯,本來可以自由地馳騁於草原,何故歸附曹叡那個小毛孩?”

  “曹叡?”迷當愣了片刻,看來對方有所誤解,於是自豪地笑道:“你應該是誤會了!我部是羌人部落,怎會依附於曹魏?我乃大漢皇帝親自冊封的“羌王”,這位是大漢皇帝冊封的“胡王”……”

  “你部已經歸降大漢?有何為憑?”野人首領激動地問道。

  “我持有大漢皇帝賜予的金印金冊,豈能有假?以你的才能,若能率部歸降,我可保你為封將軍之職,甚至列土封王也有可能!”

  “既然如此,我就先看看你的金印和金冊。”野人首領不動聲色地說道:“若是拿不出來,休怪本將鏟平你的部落!”

  “好大的口氣!”迷當大喝道:“你到底是何人?本王的金印金冊,為何要給你看?”

  “我乃大漢征西將軍,陳到!你等若敢枉稱大漢皇帝的冊封,本將絕不輕饒,必誅你三族!”

  “哼!簡直信口開河!我大漢的征西將軍本是魏延,他升任左將軍之後,征西將軍已由王平接任,你竟然自稱大漢征西將軍,豈不荒謬?”治無戴厲聲喝道:“我大漢的四征將軍,必假節。你若無法出示符節,必是死罪!我等奉命鎮守這片草原,縱然拚至最後一騎,也不許你這賊寇猖狂!”

  治無戴說罷,兩千騎兵已經做好進攻的準備。

  在漢代時,符節並不是出使他國的使臣獨有,普通的將軍領兵征戰時,除了有兵符調動兵馬之外,許多高級別的將軍也持有符節。

  部隊在行軍或列陣時,在將軍的左右,除了有執軍旗的士卒之外,符節也是不可或缺之物。軍中的符節代表著皇帝的權威,代表著將領有權處置或斬殺違反軍規的兵將。

  比如,建興八年(230年)時,反擊魏軍獲得大勝之後,魏延被提拔為前軍師、征西將軍,假節,進封為南鄭侯;

  又比如,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劉禪按諸葛亮的遺表,加封吳懿為車騎將軍,濟陽侯,假節。

  在漢代,各個將領並沒有專門的“身份證”,他們在領軍打仗時,為了調動兵馬方便,一般都持有兵符,戰爭結束之後,兵符一般會上交朝庭,但所持的符節不會收回。

  迷當和治無戴歸漢已近兩年,他們從未聽說過陳到,也不可能認識陳到。既然對方自稱征西將軍,迷當和治無戴要求對方出示符節,這無可厚非。

  “哈哈哈!”野人首領大笑道:“本將無法出示符節……”

  “哼!我大漢的四征將軍全部假節,就算你真是征西將軍,既然無法出示符節,必是假冒!敢犯我大漢皇帝之威,不可輕饒!給我殺!”

  不論在平時還是戰時,不論是使臣還是將軍,擁有符節就象征著皇權。此人無法出示符節證明自己的身份,或是丟失符節,這都是滔天大罪,迷當和治無戴將其斬殺,我並無不妥。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在漢代時,持有符節可能比持有兵符更加重要!諸如分封諸侯、收捕罪犯、鎮壓叛亂、出使他國、簽約議和等等事宜,必需出示符節。

  因此,就算各方諸侯在叛亂時,除了私刻璽印之外,也不會忘記偽造符節。江都易王建在叛亂時,就因此偽造二十根符節,以供隨時所用。

  在漢代時期,圍繞著符節的“曆史典故”比比皆是。

  漢太初年間,蘇武出使匈奴時,被反複無常的匈奴扣押並勸降,麵對匈奴卑鄙狠毒的摧殘,持節為使的蘇武始終忠貞不渝。

  就算被流放到貝加爾湖牧羊,年複一年地在這寒荒絕地生存,即便生存條件不如獸類,蘇武依舊活出了漢人的尊嚴,活出了大漢使臣的威儀。

  支撐著蘇武意誌的,正是那根大漢的符節!那根象征著皇權,象征著大漢的尊嚴與榮譽的符節!

  很多人知道張騫出使西域,但不知道張騫出使過兩次西域,更不知道張騫首次出使西域時,竟然耗時13年之久。

  首次出使時,張騫兩次被匈奴俘獲,前後被匈奴扣押十餘年,他逃出匈奴的領地返回大漢時,隨行出發的一百多人無一尚存,僅剩下張騫和堂邑父二人,還有那根象征著大漢皇權和天威的符節!

  當然,在眾多的史料中,也不乏“失節”者。

  東漢末年,位列三公的馬日磾到壽春後,曾舉薦、朱治、孫策、華歆等人為官。

  因為馬日磾多次有求於袁術,袁術便輕侮他,借故問他取符節觀看,趁機搶奪不還。馬日磾多次索回符節被拒,要求離去時又被袁術阻止,強逼馬日磾任其軍師。

  此時的馬日磾,因為他被強搶符節而感到屈辱,於興平元年(194年)在壽春憂憤嘔血而死。後世的“失節”一詞,或許就是來源於此。

  這支野人部隊雖然強悍,一千多大漢的草原勇士也不畏懼,收到治無戴的命令後,紛紛向野人部隊衝去,卻被野人首領發出的一聲大喝拒止。

  “慢著!”野人首領喝止騎兵後,大聲說道:“我確實沒有符節!但是,你可認識這把斧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