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天子守國門
作者:排骨      更新:2020-12-16 08:43      字數:2192
  劉閃的一封信退魏國30萬大軍之後,薑維和鄧艾仍然鏖戰於雍州,20萬羌人的南遷順利進行。

  由於薑維將戰火分別燒到魏國和吳國,蜀中各地一派欣欣向榮,特別是成都,簡直是歌舞升平。

  由於前段時間劉閃禦駕親征,今年春季的大選秀被迫推遲至明年,劉閃考慮到自己身邊已有9個嬪妃,個個絕色貌美並且正當妙齡,他時常“忙”不過來,索性下令取消了五年一次的大選秀,每年一次的小選秀也“待期”才舉行。

  這段時間宮中喜事不斷,除了已有的皇子劉璿、劉瑤劉琮和公主劉怡、劉默之外,陸續新增了皇子劉瓚、劉諶、劉恂,也新增了公主劉菲和劉卉,皇後張雁也臨盆在即。

  劉閃畢竟是穿越者,他在曆史或電視上見過太多後宮爭寵而釀成的慘劇或動蕩,所以吸取了教訓。

  劉閃除了寵信張雁、張鶯和李昭儀之外,也沒忘記其他的幾位嬪妃。不論她們生的是男是女,哪怕她們挺著大肚子的時候,他也經常到其殿內虛寒問暖,經常陪伴她們談笑聊天,從不曾冷落任何一個,至少現在看來,暫時沒有後宮爭寵的情況發生。

  自北方歸來後,劉閃也沒閑著,他注意到地圖上的夷州和東邊的倭國,了解到吳國常用的走舸、艨艟以及樓船的性能之後,對這些靠人力驅動的船隻極不滿意。

  劉閃沒見過蒸汽機,知道它的基本原理卻不知道製作方法,隻能想起網上見過的“特斯林”發動機,於是整日泡在科技局,畫好草圖並向黃月英講解清楚它的原理,希望能做出實用型的“特斯林”外熱發動機。

  費禕自從到交趾郡任郡守之後,他的家臣“偷偷地”跟孟光見麵越來越頻繁。上次他們聯名上表要求“廢除奴隸”,此事劉閃還在試探,並未做出回複。

  今日,費禕和孟光、黃月英再次聯名上表,他們破天荒地提出了超載這個時代一千多年的重大建議:希望能全麵免除蜀中百姓的賦稅,引得朝中眾臣一片嘩然。

  在這個時代,百姓的賦稅主要以納糧為主,個別郡縣也會繳納些蠶繭、獸皮等物。

  在魏、蜀、吳三國之中,除了軍屯之外,魏國目前主要施行的是“官7民3”的賦稅政策,吳國則多數是“官6民4”,唯獨蜀國為了鼓勵生產,鼓勵百姓遷往蜀中,施行的是“官2民8”,並以市價購買百姓餘糧的輕賦稅政策。

  自去年施行這種政策以來,蜀中百姓的種糧積極性空前高漲,並且有十幾萬魏、吳國的百姓偷偷遷來蜀國,人口和經濟的增長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鑒於今年上半年蜀中大豐收,又通過對外戰爭獲得一千多萬斛糧餉,加之借用了一年三熟的交趾郡,各地大漢銀行的國庫極為充裕。

  費禕任郡守期間,親眼見到了交趾郡的巨大變化:交趾郡的吳國百姓得知新的賦稅政策後,種糧積極性非常高。“降低賦稅”並通過市價收購的政策,不僅沒有虧空國庫,反而極大地充裕了國庫。

  有鑒於此,費禕和孟光、黃月英商議之後,這才提出蜀中百姓免征賦稅,全部通過市價收購百姓餘糧的“惠民”政策。

  在劉閃生活的一千多年以後,國家確實免除了延續幾千年的“農業負擔”,對鼓勵百姓種糧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也讓百姓們真切體會到國家強盛所帶來的好處。

  孟光先知先覺地發行“大漢萬年”新銖錢,官方不再承認魏、吳兩國的各式銖錢,唯獨蜀國有“收回”百姓手上銖錢的措施,這在根本上杜絕了百姓的餘糧流向魏、吳兩國。

  劉閃覺得,全麵免除百姓的農業賦稅,除了能鼓勵生產、鼓勵他國百姓遷入之外,還能讓蜀中百姓切身體會到國家強盛帶來的好處,更能激發百姓們湧躍參軍,主動投身於“複興大漢”的偉大事業中。

  劉閃不顧朝臣的爭議和反對,大筆一揮,毫不猶豫地批複了費禕的聯名奏表,“免除農業賦稅”的政令很快就將下發到蜀中各個郡縣。

  南邊,蜀國借用的交趾郡暫時風平浪靜,或許這個郡對吳國來說太過遙遠,物資運轉艱難,就算能收點賦稅也不劃算,因此,吳國寧願用自己的水師去開發夷州,也不想要交趾郡這個包袱。

  吳國的重心仍然在富庶的荊州、揚州和廣州,孫權知道交州多個郡縣的百姓正在偷偷遷往南部的交趾郡,他除了讓各地郡守嚴加防範之外,可以說是不聞不問。

  蜀國的北邊戰事未定,東邊又起戰事,各地百姓紛紛到治所要求參軍衛國,奈何劉閃擔心各地郡守擁兵自重,隻要求各地官員登記兵員數量,這些百姓全都無功而返。

  這段時間,根據各地反饋的統計資料來看,全國主動到治所登記的兵員數量已達50多萬,而且八成以上都集中在南中地區!

  秭歸城的守將吳懿身受重傷,副將句扶和李韶暫代其職,這兩位副將自知資曆不足,從不出城應戰,不論陸遜玩什麽計謀,二將都隻是率領城中兵卒有序地守城,陸遜連攻三日,吳軍傷了三千多人,仍不能克。

  或許劉閃是個閑不住的人,或許整天跟嬪妃們混在一起有些吃不消,或許為了激勵蜀中的百姓,或許為了免除薑維的後顧之憂,劉閃將朝中瑣事托付給蔣琬,再次做出了“天子守國門”的決定。

  劉閃仍舊沒有恢複各地郡守的征兵職能,考慮到秭歸城易守難攻,劉閃和張翼領著5千衛戍成都的兵馬,浩浩蕩蕩地往永安方向而去。

  劉閃除了敬重諸葛亮之外,他還敬重明代時期的多個皇帝!在出發之前,劉閃給朝中眾臣,以及全國的百姓留下幾句話:

  “我蜀國的君臣和百姓,無不以複興大漢為己任!不割地,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軍卒葬沙場,女兒殉江山;死戰不降!”

  當然,這幾句話是劉閃根據古今的名言警句綜合而成,從他的口中說出來,再從他幾次親征的實際行動來看,足以鼓舞全國上下所有的將士和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