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九龍針法
作者:三笑也是樂      更新:2020-12-16 08:12      字數:2374
  電話中,方先生還是沒有回答。

  在場的人,臉色都已經沉了下來。

  小神醫不肯說話,就是不肯出手的意思。

  這可如何是好!

  “葉荷,讓我來和小神醫說話。”周中強一急,伸手去接手機。

  到了這種時候,可不能再顧及自己的麵子。

  沒等到他把手機接過來,手機中的聲音就響了起來。

  “水姐,你別發火嘛。衝著你說的顧老為人,我也一定會出手治病。”方先生的說話十分明確。

  “嗯,這才象話。”水葉荷伸了一下舌頭,口頭表揚了一下。

  “可是,我今天晚上去不成醫院。”方先生有些為難的說。

  “什麽意思?”水葉荷的臉色又沉了下來。

  “水姐,我今天在仁義堂那兒治了一個病人,耗費的內力太大。即使去了以後,也出不了手。”方先生做出了中肯的解釋。

  得知是這麽一個原因,所有人都咂了一下嘴巴。

  剛才聽了馮承誌的介紹,他們也知道了小神醫的一些情況。

  要想取得最好的治療效果,那就得使用傳說之中的真氣。

  沒有真氣可用的小神醫,也就等於是沒有牙齒的老虎。

  來了以後,也不會有多大的用處。

  至於小神醫在“仁義堂”門前治病救人的事,也不是假話。

  想要得到證實,打開網絡一看就能知道。

  “方兄弟,那可怎麽辦呢?”水葉荷著急的問道。

  “水姐,這樣吧。你看看,馮大夫是不是在醫院那兒?”方先生想到了一個辦法。

  “在,馮大夫在這兒。”水葉荷急切地回答說。

  “水姐,你讓馮大夫接一下電話。”方先生說道。

  聽到水葉荷的通知,馮承誌那老臉上的皺紋,就象是用熨鬥給抹了一遍,頓時平坦了許多。

  露臉,一種極大的露臉。

  這樣的露臉,完全就是方子玉的成全。

  電話中,方子玉讓馮承誌用“鳳凰三點頭”的針法,先給顧和平在幾個穴位上針灸一番。

  具體的步驟和方法,都逐一進行了指點。

  有了這樣的治療,就能穩定顧和平的病情。

  方子玉早一步,晚一步的到場,也就沒有多大的關係。

  到了這時,呂鳳舉這才得知,馮承誌竟然學到了早已失傳的絕學——鳳凰三點頭針法。

  那火熱的眼神之中,充滿了羨慕的神色。

  時間不長,馮承誌就在呂鳳舉的陪同下,對顧和平進行了針灸。

  然後,大家一起開往“荷花賓館”,共進晚餐。

  席間,顧文秀想起了先前的疑問:“呂老,你剛才說到‘九龍針法’,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聽她這麽一問,所有人都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和筷子,都想要知道其中的典故。

  呂鳳舉用手捋了一下長長的銀白胡須,說起了往事。

  六十年前,呂家在燕京城裏開了一家醫館。

  說到醫術,那也隻是普通而已。

  偶然之中,爸爸呂得之碰到一個生有兩道銀眉的老神醫。

  交談之中,呂得之說話很有分寸,加上聰明好學,很是得到了老神醫的喜歡。

  對方在相處的短短幾天時間裏,隨手指點了一些知識,便讓呂得之的醫術,得到突飛猛進的提升。

  當時,呂得之便動了心思,想要拜老神醫為師。

  幾次提出以後,對方都隻是笑而不語,就是不肯答應。

  剛開始,呂得之以為白眉神醫不肯收徒的原因是年齡問題。

  老神醫已經是接近百歲的老人,自己隻是三十多歲的中年人。

  兩者之間的差距,不止一代人。

  求得急了以後,白眉神醫這才說出了不肯收徒弟的原因。

  當時,白眉神醫長歎一聲,搖頭說道:“得之,你的資質不夠,我隻能收你為記名徒弟。”

  “師父,什麽樣的人,才能繼承你的衣缽呢?”

  “有一天,‘九龍針法’重現天下,那就是我的傳人出道。”

  聽了這句話,呂得之還是不能明白。

  再三追問之下,這才知道“九龍針法”是一種十分神奇的針法,用出來的效果也是非同凡響。

  想要尋找一個合格的繼承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萬人之中,未必能找到一個有緣人。

  即便是碰上了有緣人,也未必能夠明白其中的機緣。

  這麽說起來,能繼承老神醫衣缽的人,絕對會是人中龍鳳。

  聽了馮承誌介紹的情況,呂鳳舉第一時間就想到了“九龍針法”。

  如果真是那樣的話,也就意味著白眉老神醫的傳人已經出道。

  “呂老,九龍針法真的這麽神奇嗎?”顧建軍有些好奇的問道。

  他會這麽詢問,也是想要知道爸爸的病情能不能康複。

  “建軍,我先不說這種針法的神奇。讓你知道尋覓傳人的條件,就能明白想要的答案了。”呂鳳舉撫須說道。

  聽他這麽一說,大家都全神貫注地聽起了介紹。

  白眉神醫所說的“九龍針法”,必須要從幼兒開始學起。

  讓一個五、六歲的幼兒,每天抓著銀針,在不同的穴位上進行針灸,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每天的紮針次數,不能少於500次。

  不但是要消耗大量的體力,還特別的枯燥無味。

  別說是孩子,就連成年人也未必能夠堅持得下來。

  “這麽說起來,要想學會九龍針法,就必須是有大毅力的人。”顧文秀凝神分析說。

  “一個小孩子,就得要有這種大毅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馮承誌也在發表著自己的看法。

  “那也不一定。這麽大的一個華夏,想找幾個有大毅力的人才,應該還是能做得到的事情。”顧建軍在抬杠。

  發現大姐在朝自己瞪眼睛,他打了一個寒戰。趕忙低下腦袋,回避了大姐的目光。

  呂鳳舉淡然一笑,繼續說道:“這第二個條件,就是機緣。沒有緣分,紮一輩子的針,也未必會碰上銀針與人體產生共振的現象。”

  “呂老,總不會所有人都碰不上吧。”顧建軍的話,還是在抬杠。

  他的這種抬杠,就連顧文秀也不好加以訓斥。

  多讓一些人進行紮針,總會有人能碰上共振的現象。

  “建軍,你說得不錯,確實是會有人能碰上。”呂鳳舉認可了這種說法。

  顧建軍眼睛一亮,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呂鳳舉捋了一把胡須,微笑一聲。

  “不過,這種共振現象來無影,去無蹤,稍縱即逝。如果不是一直都高度留神的話,很有可能就將機緣從身邊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