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賜你幾畝閑田
作者:盧鴻笙      更新:2020-12-16 08:03      字數:2193
  就算是東宮出了錢糧補償,也免不了太子失察,被禁足的下場。

  詔令頒布,太子一黨看似沒有損失,實則損失慘重。

  嶽帝不想把皇子之間的爭鬥搬到明麵上,五皇子明裏暗裏說指的那些事,嶽帝豈會不知太子的意圖。可是他不說。

  嶽帝既然不說,寧王也聰明地裝作不知,大臣們自然也不會知道其中實情。

  聞人勳了解嶽帝,自然知道他的事瞞不過嶽帝。於是,聞人勳甘願禁足,毫無怨言。

  然而,太子一黨的大臣們。不僅不懂太子的為難,反而朝著嶽帝發難。想方設法地摘掉此時與太子之間的聯係,矛頭一致對準寧王一黨,指控五皇子誣陷。

  如此一對比,陳雍等人在嶽帝眼中,就成了跳梁小醜。

  嶽帝第一次發怒,拾起一摞奏章就朝著陳雍等人砸了過去。嚇得眾人紛紛跪地,不敢抬頭。

  “誣陷?陳國公好好看看這奏章上寫了什麽?看!”嶽帝咆哮。

  陳國公大驚,他說一不二慣了,快要忘了為人臣子該有的禮節。

  陳國公顫巍巍地撿起地上的奏表,一字一句地、認真地看完,心中越發地惶恐。

  奏表上隻字未提烏家堡有異心或者與太子有關聯,隻有簡單的陳述了烏家堡虐待百姓的事,最後也說明了烏家堡被武林各派處置的事,沒有一句多餘的話。

  “陛下,微臣知錯,請陛下責罰。”

  “國公何錯之有?錯的難道不是朕?”嶽帝很少發怒,但是九五之尊的怒氣一旦爆發,必將是一場腥風血雨。

  “陛下,臣老眼昏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錯怪了五殿下。臣罪該萬死,請陛下降罪。”陳雍匍匐在地,艱難地開口。

  嶽帝冷笑,這麽多年,野心還是不死。不措措你的銳氣,如何對得起這些年的憋悶。

  “愛卿確實老了。朕念你是兩朝元老,且盡忠盡責的輔佐儲君的辛苦的份上。賜你幾畝閑田,供你頤養天年,愛卿覺得如何?”

  陳雍匍匐的身子瞬間癱坐在上,心如死灰。不等他答話,吏部尚書藍律急急求情:“陛下,國公。”

  “怎麽,藍大人也想陪國公去種田嗎?”嶽帝冷笑看著藍律,多一句話也不想聽。

  陳雍見嶽帝如此態度,便知如果他不走,聞人勳的太子之位或許就保不住了。

  “老臣叩謝皇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

  前朝爭議塵埃落定,此事再也沒有轉圜的餘地。當然,前朝大大小小的風,總會吹到後宮。

  後宮有會掀起或大或小的浪。

  太後的福壽宮宮中,身懷六甲的寧王妃關鴻隨寧王進宮探望太後,太後很是開心,留下說話。

  忽聽得前朝這些事的經過,老人家沒有多說,隻是意味深長地寧王說:“羽兒啊,你父皇這是殺雞儆猴呢。”

  寧王乖巧地應道:“孫兒也沒什麽心思,無愧於心,不怕的。”

  太後欣慰地點點頭,笑著說:“哀家知道,你是個好孩子。聞人家的社稷啊,不是靠一個人就能撐得起來的。隻有兄弟同心,才能將祖宗創下的基業發揚光大。光是窩裏鬥,平白叫人看了笑話。不好。”

  “孫兒記下了,有機會一定說給皇兄和皇帝們聽。”寧王笑著應聲。

  太後對寧王的態度很欣慰,她雖不喜越貴妃,不喜康王。但是對嶽帝其他的幾個孩子,都是極好的。

  除了福壽宮,寧王和寧王妃又去了一趟常寧宮,淑妃緊張地扶著關鴻,叮囑她快臨盆時要注意的一些瑣事。

  這一說,就是一上午。寧王無奈地打斷了他們婆媳的絮叨:“母妃,嬤嬤們天天說,您現在又說,累不累。來,喝杯水潤潤嗓子。王妃也吃個瓜,潤潤喉。”

  淑妃看著兩人恩愛有加,心裏高興。打趣兒子:“人都說娶了媳婦忘了娘,嬤嬤你瞧瞧,瞧瞧我這兒子。給媳婦吃甜瓜,給他娘喝苦茶。哎!”

  寧王妃羞紅了臉,寧王沒好氣地揭穿淑妃:“母妃您就別取笑兒子了,給您甜瓜,您倒是吃得下啊。”

  常寧宮裏一片歡聲笑語----

  “羽兒,今日之事,你要記在心裏。不僅僅是你父皇要懲治太子,更重要的,是要給你們所有的皇子一個警告。結黨營私是小,損害國體是大。

  你父皇的心思呢,就是母妃,也猜不透二三。母妃隻能告訴你,千萬不要做任何有損江山社稷的事。那是你父皇的底線。”

  寧王認真地聽淑妃教導,態度恭敬:“母妃,孩兒記住了。”

  “時候也不早了,你們且先回去了。孩子未出生前,不要再來宮裏了。”淑妃頭痛地揉揉額角,打發兒子和兒媳出宮去了。

  寧王和寧王妃回府去了,寧王向嶽帝告假,稱要在府中陪王妃待產,直到孩子出生。

  嶽帝沉鬱的心情總算得到了一絲絲安慰,準了寧王的請求,並且派了專門的禦醫住進了寧王府。

  而在東宮禁足的聞人勳,是真的誰也不見,把自己關在房中,閉門思過。

  太子妃陳嬌兒得知了事情的經過,跑去烏蓮兒的房中,恰好烏蓮兒也因為父親傷懷,兩個失去理智的女人碰到了一起,簡直慘不忍睹。

  太子的後院,可真是熱鬧的很。

  另一位側妃,藍沐溪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在自己的房中讀著話本。時不時跟小丫鬟分享話本中的劇情。

  朝堂的風浪算是暫時的平靜了。轉眼就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繼除夕之後後一個熱鬧的大日子。

  這兩日香山寺的信徒們一日勝過一日,來槐樹上的福簽又換了一茬。上山的不分男女老少,都希望能求得承恩大師的一卦。

  可惜,無一人有緣。

  而被求的承恩大師,則在香山寺後山的池塘裏釣魚。要是唐苑看到了,一定會嫌棄他學人家薑太公。

  可惜,無人看見。

  承恩大師的魚鉤是直的,但是咬鉤的魚兒卻是爭前恐後,誰也不讓。

  承恩大師看一眼爭來搶去的魚兒,笑嗬嗬地說:“你們啊,再等等。等我徒兒回來了,你們再上來。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