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督主開懟
作者:水君清      更新:2020-12-15 22:35      字數:2518
  兵部尚書前陣子因為趙家的事,被督主坑了很多賺錢的鋪子,早就懷恨在心。

  再加上顧瑾這個不知道是真聖女還是假聖女的,一直擺著高姿態,無視他派去聯係的人。

  新仇舊恨加在一起,兵部尚書不想打頭陣也得打頭陣。

  反正他就是看不慣顧家順風順水!

  而有了兵部尚書的帶頭作用,其他朝臣也大著膽子紛紛站了出來。

  “柳老尚書所言極是,商戶子做官,難保不會因職務關係,為家中生意大開方便之門,滋生腐敗,無疑是世代清貧的讀書人,品德更高潔,做了官後更能造福百姓!”

  “沒錯,我大胤人才濟濟,難道還找不到幾位出身清白的有識之士嗎?”

  “是啊陛下,商戶身份參加科考,這在我大胤曆朝曆代都是沒有過的呀!”

  “望陛下三思而後行!”

  “臣等附議……”

  果然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為了與自身休戚相關的利益,一下子就站出來二十多位朝臣堅決反對。

  一個個還都是演技派,明明是怕自家那些不成器的後輩,被優秀人才擠得沒官位混飯吃,卻頂著一副苦口婆心,剛正不阿,為大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態度。

  仿佛陛下若是仍舊堅持己見,就是戕害社稷的昏君……

  顧瑾站在太後身邊的位置,居高臨下,正好能將眾人的表情盡收眼底,不由得諷刺的勾了勾嘴角。

  其實顧瑾倒是不擔心這些人站出來反對,畢竟原著裏陛下推行這個政令,可沒有現在這麽天時地利人和。

  那時候都成功推行了,沒理由現在卻行不通。

  這個皇帝除了瞧不起女人,別的事兒還挺能幹的,隻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

  所以眼下,顧瑾正忙著觀察那些站出來反對的朝臣,一一記住他們的麵部特征、官府官位和今日的表現。

  因為雖然不排除的確有人是因為反對新政令,而自主站出來的,但既然是兵部尚書牽的頭,這裏麵肯定會有兵部尚書的人跟出來壓場子。

  而兵部尚書本身就是個和南疆勾結的叛徒,他手底下的人肯定也不幹淨。

  這些吃裏扒外的蛀蟲,就算暫時動不了他們,也要清楚的記在小本子上,日後有機會,全都要牽出蘿卜帶出泥的懲辦!

  而顧瑾能想到的,督主自然也想得到。

  悄悄朝身後的血刃血劍使了個眼色,讓他們倆多留意一下這些官員,督主自己則是親自下場。

  “嘖……柳老尚書還有諸位大人別這麽激動嘛!”

  “本督主剛才仔細聽了一下,發現大家之所以反對陛下推行的新政令,主要有兩點顧慮。”

  “其一,擔心貪腐問題;其二,覺得我大胤不缺幾個學識淵博的商戶子。”

  “本督主不是什麽正兒八經的進士出身,對那些文縐縐的東西不太懂,第二點就先不說了,咱們來說說第一點吧。”

  “自從緹督府在我大胤設立,本督主上任這些年來,辦過的案子沒有上萬也有幾千。”

  “大家可能會覺得,緹督府當初設立的初衷,主要是針對敵國細作,懲辦的案子應該多與細作相關吧?”

  督主說到這裏,卻是不由得輕笑了一聲。

  朝堂上一貫冷酷肅殺的一張臉,在那身金紅雙色錦衣的映襯下,更顯得妖冶冷肅。

  “然而經過統計,各地官員貪腐案竟然是最多的!”

  “本督主印象最深的,是區區一個九品縣令,在任三年來,竟然貪汙公款、收受賄賂,外加橫征暴斂,整整貪汙了十萬兩白銀!”

  “我大胤國庫一年的收入才有多少?一個縣令竟然敢如此囂張!”

  “這種人應該就是諸位大人剛剛所說的,最不齒的大貪官了吧?但是大家不妨猜猜看,那位大貪官究竟是什麽出身呐?”

  督主的嗓音聽起來似乎很輕鬆活潑,但眾大臣卻完全輕鬆不起來。

  甚至一聽到督主開口,想到以前在督主手裏吃過的虧,這些老家夥就覺得頭疼脖子疼腳底板疼,反正渾身上下哪兒都不得勁兒。

  果然,督主根本沒想聽別人來回答,緊接著就開口道。

  “那個縣令是個出身清白的寒門子弟,年輕時為了讀書考功名,甚至連像樣的紙筆都買不起,隻能用最便宜的那一種,毛筆劈叉了都舍不得扔,捋一捋繼續用。”

  “按照諸位大人的理論,這樣的人經受過人間疾苦,做了官後最應該替老百姓考慮是不是?”

  “但是本督主親自審問他的時候,曾經問過他為何要貪汙這個問題。”

  “你們猜他怎麽說?他說是小時候窮怕了,所以做了官之後,看見什麽好東西都想搬回家去。”

  “嘖嘖,本督主不是說所有寒門學子做了官後,都會變成大貪官,但是這種心理肯定普遍存在,貪不了這麽多,肯定多少也會貪一些。”

  “但如果是商戶做官就不一樣了,商戶家裏普遍都不缺錢,做了官後更能把心思放在正事上,諸位說是不是這個理兒啊?”

  不知道是不是心虛的原因,在場的一些寒門出身的官員,一個個都裝起了蘑菇。

  畢竟水至清則無魚,在那個位置上,一點不貪是不可能的。

  而隻要貪了的,腰杆就已經先一步軟了,哪敢和督主叫板?

  嫌緹督衛查他們貪汙那點事不夠快嗎?

  革職查辦有意思嗎?

  不過寒門官員雖然歇菜了,還有大批世家出身的官員。

  這不,同樣出身不俗的兵部尚書柳老大人,再次站了出來。

  “督主大人所舉的例子的確不假,但也難免有些片麵。”

  “商戶出身不缺吃穿,但我各大世家的子弟就更不缺了。”

  “而且我們世家培養子孫,比起商戶家的鋪張奢侈,會更注重品德和心性的修養方麵。”

  “底蘊深厚的世家,更是會從小為後輩聘請德高望重的夫子,學識方麵豈是區區銅臭商戶可比?”

  “既然如此,在同樣不缺錢,做官後不容易貪腐的前提條件下,為何不選擇我們優秀的世家子弟,作為我大胤未來的棟梁呢?”

  兵部尚書不愧是老狐狸了,一番話說得義正言辭,頓時就把反對新政這一方的士氣給重新提了起來。

  然而督主既然主動開懟,又豈會毫無準備?

  隻見督主輕蔑的眯了眯眼,一副老子就知道你們會這麽說的感覺,緊接著又幽幽道。

  “嘖嘖,底蘊深厚請得起好夫子,就能教出好學生這話,本督主暫時存疑。”

  “還是來說說柳大人剛說的,商戶子和世家子同樣不缺錢,不容易做貪官的前提條件吧。”

  “本督主對這個前提顯然是不讚同的,畢竟世家盤根錯節,有有出息的,但大部分都是混日子。”

  “為了供養龐大的家族,肯定要比普通小商人家需要更多金錢支撐,更容易貪汙。”

  “遠的例子就不舉了,單說柳尚書大人,前陣子為了家中小輩的事兒,給本督主拿了多少賄賂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