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沃土
作者:路黎子      更新:2020-12-15 13:22      字數:2523
  就像一場夢,蓮花村的磷釔礦開采不了,大家很難接受這個結論。隻有陶曉偉一聽,心裏的擔憂消除了。

  蓮花村是他造夢的地方。在這裏,他的黃金夢破滅。也是在這裏,他點燃了創業夢。這個夢想越來越切近,就像在麵前出現的彩虹,觸手可及。蓮花村的一山一水,已經深深融入他的難以抹去的感情。

  覃力堅正在氣頭上,他看到陶曉偉咧著嘴角笑,惱怒地說:

  “陶曉偉,你還得意地笑呢,我們的希望落空了,住不上新房子,也沒有整齊漂亮的村寨讓我們住了。大家都很失望,你還在笑什麽?”

  陶曉偉斂起笑意,認真地環視眾人,慷慨地說:

  “蓮花村搬遷是一件好事,說明我們村地下都是寶藏,可以給國家更大的貢獻。不搬遷也不見得是什麽難過的事情。我們蓮花村人祖祖輩輩在這裏生活,大家已經和這裏的山山水水融為一體,要搬遷,我們感情上也是很難接受的。特別是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們蓮花村從默默無聞的小山村闖出來,實現了糧食生產、經濟作物生產和家庭副業的巨大飛躍,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小香港。這說明我們蓮花村人勤勞智慧,可以憑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的未來……”

  “對,說得好!”

  陶曉偉話音未落,張興隊長踏上一張條凳,大聲說:

  “以前,我們大家從無到有,創造了很多奇跡。未來,我們蓮花村繼續努力,爭取創造更大的輝煌。”

  啪啪啪!中老年人興奮地站起來,使勁地鼓掌,激動地說:

  “好!太好了!”

  一批青年人在他們的掌聲下,相互看了看,不情願地拍起手來。

  蓮花村久久恢複不了往日的平靜,雷擊事件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磷釔礦引出的搬遷事件就像人們眼前閃爍的曇花一現,給人們更加熱切的向往。

  張學問在人們盼望搬遷的時候憂慮地閉上了眼睛,不再醒來。他見證了蓮花村不同時期的發展階段,特別是目睹蓮花村騰飛的過程,欣慰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程。

  張廣德自然世襲了蓮花村輿論長老的地位,他屬於不情願搬遷的老人一列。特別是小兒子張旺入贅縣城李家以後,兒子當起藥店小掌櫃,讓他短暫風光了一陣。但好景不長,藥店很快就衰敗了。因為李楠又賭博又染上毒品,反反複複戒不斷根,後來把李長萬活活氣死。張旺和李爽為了醫治這個不爭氣的李楠,老宅賣了,店鋪也賣了,李楠還是救不了,不久,他身染怪病,隨他爸去了。

  張廣德一直以為,蓮花村是他們張家風水寶地,離開了蓮花村,沒有公婆山的護佑,失去了神龜的庇護,什麽好運都輪不上。所以,他反對蓮花村搬遷。現在好了,什麽磷釔礦?蓮花村能有什麽竟然比黃金貴重的寶藏?這些都是不可靠的。他看準了,蓮花村年輕人裏麵,陶曉偉最有希望。要是蓮花村有什麽寶貝的話,陶曉偉就是蓮花村的一寶。

  張廣德是新繼任的蓮花村長老,他和父親不一樣,他不迷信,他相信科學,熱愛知識,也像年輕人一樣孜孜不倦地學習科學種養技術。

  覃大鳳聽孫女覃芳介紹說,蓮花村不搬遷了,她放心地說:

  “我在蓮花村生活六十多年了,我離不開蓮花村。你們年輕人喜歡追逐新鮮事物,以為搬出了蓮花村,就有新房屋住。其實,你們看到沒有?蓮花村變化很快,幾年就要翻一番。隻要陶曉偉做蓮花村當家人,我敢說,未來的發展更快,日子越美好。”

  覃芳不快地說:

  “奶奶,你們老年人就喜歡守舊。咱們村寨是好,景色優美,氣候涼爽。但是,如果蓮花村搬出山外,住在平坦的地方,住上整齊的民房,離集鎮近,做買賣便利,賺錢快。那不是更好嗎?”

  覃大鳳不以為然:

  “我們蓮花村環境好,擁有自己的書屋,試驗田,水利供水很方便。你看陶曉偉,不知他大腦裝著什麽寶貝東西呢?一下一下就給我們帶來那麽多好點子。蓮花村的前程,就靠陶曉偉這個小夥子了。孫女,你們要多向人家陶曉偉學習,為自己的家鄉多做出一分力量。”

  覃芳嗔怪地說:

  “我知道,我們蓮花村好,陶曉偉好。但是,外麵的世界更精彩。你們老輩人祖祖輩輩就在這裏住了這麽多年,山還是那座個公婆山,水還是那條龍溪泉。它們再怎麽好也變不成城裏熱鬧的遊樂場。要是磷釔礦開采成功,我們集體搬遷到鎮上,有新房屋住,還有搬遷補貼,我們大家就可以用這個做本錢,做買賣賺大錢了。”

  覃大鳳不滿地說:

  “你們年輕人就愛熱鬧。誰不知道?鎮上人多,好賺錢。可是,我們蓮花村有山有水,山青水秀,去哪裏找這麽好的環境?你們年輕人讀書多,腦子靈,有點子。如果把我們蓮花村的好資源利用起來,一樣可以賺大錢。為什麽一定要丟棄自己的好東西,到外麵去從頭開始呢?”

  覃麗在一旁寫作業,她見姐姐和奶奶說個不停,不耐煩地說:

  “奶奶,他們說,姐姐跟曉華哥哥好,姐姐想跟他到外麵跑大地方。”

  覃芳不怏地說:

  “覃麗,你知道什麽?不要在大人前麵亂說。”

  覃麗不服氣:

  “哼,誰亂說?村裏人哪個不知道你跟曉華哥哥好?張旺哥哥去浙江打工,曉華哥不是說也要去浙江嗎?他們說,你就是想跟他去。奶奶不知道,我知道。”

  覃芳佯裝舉手要打妹妹的樣子:

  “好好寫你的作業,不要聽人家說風就是雨。”

  覃麗調皮地給姐姐吐一個舌頭,還扮了一個鬼臉,繼續寫她的作業。

  陶曉偉收到一封大隊部轉來的信,他疑惑地看寄信人地址,陵川縣農業局。

  誰給自己寫來的信呢?他疑惑地拆開信封,先看落款,原來是楊澤民老師。楊老師告訴他,在化驗蓮花村送檢的磷釔礦的時候發現,蓮花村的周邊砂質土壤,濕潤肥沃,透氣良好,土質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硒,很少見。公母山雖然地屬北回歸線以南,但是公婆山地下暗河眾多,植被隱蔽,氣溫常年陰涼,適合種植珍貴蔬菜山葵。山葵生長條件苛刻,蓮花山就像特意為這種蔬菜準備的。種植山葵大有前途,縣農業局可以提供技術扶持。

  山葵?這是什麽蔬菜?我怎麽沒有聽說過?

  陶曉偉心裏納悶。他問村裏的老人,沒有人知道山葵是什麽。李廣興看了看大家疑惑的神情,突然想起什麽,高興地對眾人說:

  “我聽我家姑娘玉蓮說過,她男朋友老家那裏種植山葵。那是一種稀罕的蔬菜,也是藥材,可值錢了,一斤山葵值三斤大米的價格。”

  “有這麽貴?一斤山葵就值三斤大米的價格?”

  “磷釔礦開采不了,我們就種植山葵,一樣發財。”

  開采石礦的夢幻被蔬菜種植的夢想取代,蓮花村又迎來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