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古方
作者:路黎子      更新:2020-12-15 13:22      字數:2395
  老人忍住痛,倒吸著氣,艱難地說:

  “腿斷我能治……不要找醫生,他們……治骨折時間太久,沒有一個月出不了醫院……我自己治腿斷,一個星期……就好……可以下地幹活。”

  王福貴詫異地問:“可是……可是你腿摔斷了,走不了路,配不了藥,怎麽給自己骨傷病?”

  老人說話一用力,骨折斷裂處又刺傷肌肉,痛得鑽心,他低聲呻吟片刻,才大口喘氣,繼續說:

  “藥材在西廂房,基本齊全了。你就照我說的,按比例抓藥,混合搗爛以後,幫我給傷口敷上。再配一兩副藥熬好給我喝。不出一個星期,我就可以自由下床了。”

  王福貴很不放心:“腿骨斷裂了,自己治怎麽行?不需要醫生把骨折矯正好位置嗎?不用夾板固定骨骼嗎?”

  老人籲著氣說:“阿貴,你不要擔心,我的草藥效果很好。敷上藥一天就要拆掉,不然骨頭就長過頭了,會在愈合的地方長出節來,影響腿部活動。所以,你一定要看準時間,夠二十四小時必須撤掉敷藥,保證骨頭愈合恰到好處。如果時間不夠,骨頭愈合不到位,走路就瘸腿。要是時間超過,骨頭愈合過頭,長出骨節,同樣造成一瘸一拐的後果。”

  王福貴聽了,驚奇地叫道:“您的草藥這麽神奇?能讓骨頭長得這麽快?老輩人經常說,動筋三個月,傷骨一百天。醫院醫治骨折,往往要住幾個月的醫院呢。你怎麽隻用二十四小時就把骨折給愈合了?”

  老人手摸傷腿,輕輕揉搓,說:“你這個小夥子就喜歡大驚小怪。我這副藥方不知治好了多少骨折病人,這有什麽奇怪的呢?你按我說做就行。”

  王福貴還是不解地說:“既然敷上的藥這麽神奇,為什麽還要熬藥水服用?”

  老人痛得皺眉頭,不耐煩地說:“敷藥起主要作用,口服藥湯是加強吸收,強化愈合效果。”

  王福貴見老爺爺說得這麽肯定,就按照他的吩咐,在西廂房揀配治療骨折的草藥。老人告訴他,一共撿拾十二味藥材,他暗暗記下各種草藥的名稱,配製比例。

  可是,他隻找到十一種草藥,最後一味藥材甘蕉,他找遍西廂房,怎麽也不見這種藥材。他一邊翻找,一邊大聲問東廂房的水伯:

  “老爺爺,就差一味甘蕉了,你把它放哪裏了?我怎麽找不到。”

  老人大聲回答道:“甘蕉不在屋裏,在院外。你拿砍刀去砍下一顆就行了。”

  王福貴還是不明白:“院外哪裏有甘蕉?”

  老人想起王福貴第一次做助手,不知道甘蕉是什麽,他大聲地說:“你出院門找那一叢芭蕉林,甘蕉就是芭蕉蕾,砍下一顆甘蕉,直接和其他草藥混合。”

  王福貴來到芭蕉叢下,砍下一顆最大的甘蕉。他把十二種藥材放人石臼,用石棒把草藥徹底搗碎搗爛。

  然後,他把石臼端到水伯前麵,征詢地問:

  “爺爺,這樣可以敷傷口了嗎?”

  老天點頭:“搗得很勻稱,粘度高。就這樣,幫我把藥物敷上傷口。”他仔細按壓骨折的地方,找到骨頭斷裂的準確位置,對王福貴說:

  “阿貴,看好時間。來,這裏,把草藥敷上。”

  王福貴抬手腕一看,正好是中午一點半鍾。他細心地把石臼裏的草藥掏出來,小心地敷在老爺爺腿骨斷裂的地方,用手壓緊,再用一塊布條反複纏牢。

  他不放心地說:“爺爺,這樣纏緊就行了嗎?剛才我看了時間,我們是一點半開始敷藥,到明天中午這個時候,就夠二十四小時了。到時候就可以拆掉敷藥。”

  老人滿意地說:“對,就是這樣。你有天賦,做得很好。接下來,你再撿拾幾味草藥,用沙煲熬藥湯。大火燒開以後,小火慢熬半個鍾頭,就拿來給我喝。連服三次,等敷藥拆掉,就可以了。關鍵是看準拆除敷藥的時間,千萬看準點,就一個對時二十四個鍾頭,時間不能少,也不能多。”

  王福貴看著老人滿意的笑臉,突然想起,敷藥隻能二十四小時,不能多,也不能少,這句話很熟悉,好像在哪兒聽人說過。

  他努力回憶,搜索腦中的記憶信息,掃描腦海的情景……對了,這句話是蓮花村老中醫覃大鳳說過的。那時,王福貴和陶曉華急急忙忙把從新房屋頂摔下來的陶軍紅送到覃大鳳家醫治,她也是這麽說的。隻能敷藥二十四小時,時間一到就馬上把藥物除掉,不然就造成麻煩,留下後遺症。

  回憶到這裏,王福貴大膽設想,覃大鳳和水伯用的草藥難道是一樣的嗎?兩人的敷治方法怎麽這麽相似?

  老人見他發呆,催促他說:“阿貴,你還不相信爺爺嗎?別發愣了,快給爺爺熬藥去。記住,就六味草藥,按要求熬好。”

  第二天吃過早餐,王福貴熬煮會後一遍藥湯,趁熱把藥水端給老人。老人喝完藥水,眼睛有些濕潤,他回憶說:

  “阿貴,我孫子該有你這麽大了,但不知道他母子倆現在流落到何方?”

  王福貴見他主動說起家事,好奇地問:

  “爺爺,您孫子不來看望您嗎?”

  老人臉色嚴峻,聲音緩慢而沉重:

  “老太婆給我生兩個兒子,隻有大兒子成家,有一個孫子。那時候,南方軍隊進攻凶猛,一直撲到YN國中部的土倫海港。南北雙方交戰激烈,我兩個兒子都派上戰場,他們全犧牲在戰場上。媳婦年輕,帶著不滿三歲的孫子遠走他鄉,不知下落。不久,老太婆在海邊被敵人飛機扔下的炸彈炸得麵目全非……”

  “我孫子在身邊的話,就像你這麽大了。不知道他隨母親瓢潑到什麽地方。他跟你差不多年紀,像你這樣大……”說到傷心事,老人不停地嘮叨。

  過一陣,他對王福貴說:“阿貴,隔板上放一個木箱,箱子裏有幾個古藥方,我怎麽看都看不明白。你是北境讀書人,可能看得懂。”

  中午一點半,王福貴準時替老人拆掉敷藥。

  老人讓他把除下的藥渣埋到芭蕉叢樹根,然後叫他爬上隔板,取下那個古樸的木箱。他打開木箱,翻出幾張焦黑古老的紙片,神秘地說:

  “先輩傳言說,這是先祖傳下來的古藥方。但是文字佶屈難辨,我不懂它的含義。阿貴,你看看,裏麵這些文字是什麽意思?”

  王福貴把藥方拿到手上,頓時感到曆史的沉重和滄桑,他仔細辨認,勉強認出幾個字“鈊”、“通”、“衡”……他揣摩半天,也不知道是什麽意思。

  治好水伯的骨傷,王福貴抄下這幾個古方,告別老人,帶著他囑托,去尋訪解答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