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鄉村書屋(一)
作者:路黎子      更新:2020-12-15 13:22      字數:2357
  胡振華帶著大隊幹部跑上壩頭,喝退兩邊打泥塊仗的人們,製止兩個村莊的爭鬥。兩邊都有不少村民被泥塊砸中,除了秦飛紅眼睛被砸傷,所幸沒有人受重傷。胡振華嚴厲訓斥兩村的村幹,重新分配龍溪河水,保證兩村的人們都有河水灌溉農田。

  秦飛紅眼傷因時間耽誤被感染,左眼保不住了,成了獨眼隊長。

  村長張興安慰他:“秦飛紅,你是為集體受傷的,我們心裏明白。大家都為田水的事著急,不動手也動手了,還好沒有鬧得人命來。我和村民小組商量了,你的傷痛最大,我們蓮花村人集體給你捐錢,幫你治好眼睛。”

  他氣憤地說:“龍溪不是河灣村的,他們憑什麽堵死河水?我這隻左眼丟在河灣村那裏,總之有一天,我要讓河灣村人加倍還給我。”

  陶曉偉不安地說:“副隊長,河灣村攔死河水不對,他們不能夠這麽自私。龍溪河水屬於公眾,流經的村寨都有份取水灌溉。但是,我們也有不對的地方,不應該跑到人們村頭去鬧事。他們有錯,我們可以通過大隊協調解決,再不行,還有鎮政府,縣政府。隻要我們向上級反映,上級部門會幫助我們處理河水分配的問題。”

  秦飛紅不滿地說:“河灣村明擺著欺負我們蓮花村人,河水是大家的,怎麽能自己獨霸呢?我氣不過,肯定要跟他們論理。不然,不被他們看小了嗎?”

  陶曉偉耐心地說:“我們與河灣村人為了河水動起手來,這影響不好。他們堵死了我們的河水,是他們的錯。我們要講法講理,不要跟他們攪在一起打起來。不然我們有理也說不清。群眾問題還是由上級部門出麵協調解決,不然容易鬧出意外。我們要吸取教訓。”

  秦飛紅生氣道:“什麽都是你說的對。河灣村人欺負我們,攔死我們的河水,我就不服。我們組織民兵護村隊幹什麽吃的?村集體利益受到侵害,民兵隊就要堅決鬥爭。”

  陶曉偉不同意他的觀點:“這是人民內部矛盾,隻能通過協調處理。打打鬥鬥是違法的,人家會說我們是法盲,這樣不能解決問題的。副隊長,我們這次上人家村頭搶水,本身就不對,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你還為此受傷了,這個血的教訓我們要吸取,不能再這麽莽撞了。”

  秦飛紅還想爭辯。張興擺手止住他:“秦飛紅,你受傷,我們都替你難過。你是為了大家負傷的,蓮花村不會忘記你。你就放心養傷,不要有心理負擔。群眾的矛盾容易演變成群體事件,我們村幹部要發揮智慧,謹慎處理,依靠上級部門協調解決。你在氣頭上,不理解,等你氣消了,相信你明白過來。”

  秦飛紅怏怏不樂地回去了。

  張興看著他的背影,憂心地說:“曉偉,咱們蓮花村在你的技術帶動下發展很快,大家的物質生活豐富了,村民的日子變得美好。群眾對集體事務很熱情。但是,鄉親們文化不高,頭腦簡單衝動,不懂法。大家缺乏精神生活,日子過得枯燥單調,除了侍弄莊稼就沒有其他活動。人們長時間過這種單一的勞動生活,容易養成目光短淺,心胸狹窄的毛病。不少人緊盯眼前利益,隻顧個人得失。你看看,有什麽辦法讓大家生活豐富起來?”

  “精神匱乏,人就變得自私盲目。”陶曉偉有同感地說,“書籍,是了望世界的窗口,是改造靈魂的工具。”他想起圖書館的郝叔叔,對村長說:“給鄉親們的提供讀書機會,幫助大家找到一條通向科學知識的路,提高大夥的文化水平,提高鄉親的思想境界,他們就可以從狹隘和自私中走出來。陶曉華同桌的爸爸在縣圖書館任館長,曉華幫我借回不少圖書。我想過,我們跟圖書館搞好關係,跟他們借閱圖書,在蓮花村開設書屋,讓鄉親們有書可讀。”

  張興高興地說:“好,這個主意好。農村人總是埋頭苦幹,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沒有進步,思想落後,就是因為不讀書,沒有讀書的習慣。老輩人說,一天不吃青,三天爬不了嶺。他們重視營養維生素,卻不重視讀書學習。要我說,一日不讀書,一年總是輸。不讀書學習,沒有文化,不掌握技術,你拿什麽跟人家比,不輸才怪呢。開辦書屋是好事,我就擔心我們蓮花村人文化低,看不懂書,堅持不下去。”

  陶曉偉自信地說:“這個不用擔心。書是全世界最好的營養,像磁鐵,會把勤奮的人吸引過來。咱們蓮花村老輩人讀書人少,沒有文化。中年人青年人讀過書,但是他們長年忙於耕作,也沒有多少人自覺拿書翻看。鄉親們不學習,缺少文化,做事憑經驗隨感覺,吃過很多虧。王福富兒子就是因為誤食農藥搶救不了,秦老四亂用農藥塗擦皮膚癬,差點搭上性命。沒有文化,頭腦簡單,一心隻想賺錢,做了違法的事也不懂,賭錢打架,販賣走私……不學習,村民生產技術提高不了,精神生活也很貧乏,容易幹傻事。”

  “要是我們跟縣圖書館借來圖書,開設書屋,就可以帶領鄉親們一起看書學習。要說咱們村的情況,除開少數年紀大的人,其他人或多或少都認識些字,他們有閱讀基礎。有他們帶動,村裏文化少的人可以從看一些內容淺顯的科普圖書開始,學一些文化知識。隻要看書,眼界寬了,心胸也會廣。人一有文化,很快發現自身不足,會自己不斷地努力學習。學習是開啟智慧的鑰匙。隻要人們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就會變得有頭腦,有情懷,有理想,這樣,大家的文化素養提高了,實現勞動致富的夢想就切近了。”

  張興聽了,讚許地說:“我們蓮花村人勤勞苦幹,農業生產一流,如果開有書屋,讓大家有機會學習,鄉親們不但生產技術上一個台階,文化水平也得到提高,這樣,咱們蓮花村的麵貌會越來越美好。曉偉,你把你的計劃想周全一點,需要準備什麽你就提出來,村裏全力支持你。”

  星期六下午,陶曉華搭坐同桌郝彬的自行車,匆匆趕到縣圖書館。郝叔叔見他來,指著桌麵上的一堆新書,對他說:“小陶,你曉偉哥閱讀麵真廣。這是我按你的書單給你堂哥借來的書,你就帶回去給曉偉哥,告訴他放心看,時間充裕,不用急著歸還。”

  告別了郝叔叔,陶曉偉背著沉甸甸的書包在汽車站等車。覃芳也在那裏候車,見他借來這麽多書,幫他拿行李,奇怪地問:

  “就快要高考了,你怎麽還看這麽多的課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