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另辟蹊徑
作者:路黎子      更新:2020-12-15 13:21      字數:2599
  “怎麽?要把金三角賣掉?”劉麗梅不相信,以為自己聽錯。

  “我們把金三角轉讓出來,回陵川再繼續開店。”黎海東說得很輕鬆。

  “為什麽?我們在省城好不容易紮下根,生意做得紅紅火火的,為什麽要把店鋪轉讓掉?”劉麗梅不解地問。

  “這裏生意好,但是離家太遠,我們來回一趟跑得麻煩。”黎海東耐心解釋說,“回陵川開店,家人朋友相互有個照應,方便。”

  “是縣城哪個姑娘勾住你的魂了吧?”劉麗梅逗他。

  “我不是跟你說了嗎?先立業再成家。阿梅,這些天,我們抓緊把欠賬收回來,退還王福貴他們的錢。我們的罰款我們能應付,不連累朋友。”

  “嗯,表哥,我知道你,你不會欠朋友的。”

  金三角不再進貨,兩人計劃著盡快把存貨賣完就打道回府。

  王福貴兩人回到旅館,一幫夥計已經早早洗漱完畢,在焦急地等著。

  三發看看他們,不見有什麽異樣,放心地問道:“你們上哪兒啦?昨晚一整晚不見回來,我們以為出什麽事,去問劉麗梅,她也不知道你們去哪裏。”

  “真解恨,那黎胖子趴在地上,像殺豬一樣痛哭嚎叫,真痛快。”李構得意地說。

  “你們動他了?為什麽不叫上我們?”

  王福貴解釋道:“這裏是省城,不是我們鄉下,動靜太大不好。”

  農易陽接過李構的槍,驚訝地問:“你開槍了?這是城裏呢,那狗日的怎麽樣?”

  李構咧嘴笑:“死不了,就大腿上開幾個窟窿,夠他一輩子的教訓了,以後看他還敢不敢欺負我們?”

  “那太好了,姓黎的該知道,我們不是好惹的。”

  “打得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大家見惡人終於被懲處,高興起來。

  王福貴一屁股坐床沿上,舒一口氣,說:

  “解恨是解恨了,以後,我們的買賣也沒辦法做了。黎伍吃了虧,肯定不會放過我們,黎海東在這裏遭了秧,也不願繼續開店,以後我們的生意怎麽辦?”

  劉江心直口快,想都不想就說:“阿梅不是跟我們說嗎?我們這種買賣不合法,盡讓人提心吊膽,不做就不做唄。”

  王福貴剜他一眼:“話是這麽說,不做生意,以後去哪裏找錢花?”

  覃光明說:“你不是說城裏遍地是黃金,還怕沒有生意做?我們看準點,有哪些合法的買賣?我們就放心做。”他見王福貴點子膽識夠,越來越信任他。

  三發皺眉說:“我們就是搗鼓一些小本錢的買賣,要中規中矩做貿易,就得租房辦證交稅……我們做得來嗎?”

  大家聽了,陷入沉思,忘記了剛剛懲處過惡人的快樂。

  王福貴想起了陶曉傑的話,眼睛回轉精神,閃著亮光:

  “省城的買賣做不下去,我們再另謀出路。隻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現在改革開放方興未艾,城市工業生產機器轟鳴,新產品源源不斷出產出來,物資豐富,貨品充足,哪裏都有賺錢的生意可做。我們不要在這裏唉聲歎氣,胡亂發愁。”

  一夥人被這番生意折騰鬧怕了,說到買賣就心虛,不敢接腔。

  陶曉偉看大家沉默不語,說:

  “其實,改革開放的政策好了,哪裏都有發展創業的機會。城市有城市的陽關大道,鄉村有鄉村的錦繡前程。我倒是覺得,城市裏的陽關大道暗藏荊棘陷阱,一不留神就落入人家的圈套。在這裏做生意,時時警惕,步步小心,心裏忐忑不安,很疲憊。我們鄉村碧水藍天,青山綠樹,那裏照樣有光明的前程,那才是屬於我們自己的世界。我們在城裏的買賣遭挫折,不要緊,我們另辟蹊徑,回我們鄉村發展創業,回我們農村發家致富。隻要我們善於學習,科學種植科學養殖,發展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產業,一樣賺大錢。”

  他想起自己看過的書,滔滔不絕說起來。

  聽完他的話,一夥人心情矛盾。正是因為在鄉村勞動太苦累,收效低,一年忙忙碌碌奔到頭,掙不到幾個錢,大家才想方設法跑出來尋找賺錢的門路。好不容易做起一些買賣,剛剛嚐到甜頭,如今又叫大夥退回農村耕田鋤地,確實讓人無法接受。一班人愣在那裏,一下子不知說什麽好。

  王福貴冷笑說:

  “說得容易,鄉村好掙錢的話,我們就沒必要出來折騰受罪了。在村裏,我們大夥家家就是東一小塊西一小塊的田地,種什麽能有做買賣那麽大的收成?說是政策變好了,這不假。但是,我們的生產勞作有什麽變化嗎?水稻還是那樣的水稻,甘蔗還是那樣的甘蔗。耕牛還是老樣的耕牛,犁耙還是老樣的犁耙。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千百年來,我們的祖祖輩輩就是這麽耕種過來。年複一年,歲過一歲,繁重的勞動,低效的收入,到現在,我們有什麽改變嗎?”

  王福貴說的是事實,大家聽了,心情更加沉重。

  “可是,我們可以學習呀……農業有很多新品種可以引進,有很多先進技術可以學習……”麵對殘酷的事實,陶曉偉也覺得自己的說辭蒼白無力,他看到大家疑惑地看著,他不知道怎樣才能說服他們。

  王福貴大手一揮:“我們的買賣是遇到困難,但是我們萬萬不可回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們另找出路,生意照做。”

  他的話振奮了大家的精神,幾個人同時鼓起手掌、

  “好!買賣不能停下。”

  “對,要發財,生意來。”

  陶曉偉不解地問:“可是……你們這麽快就忘了金三角的教訓?生意可以做,但不是像我們這麽做。要做買賣就要做到正正當當……”

  一班人搖擺不定,不知聽誰的話好。

  張旺見大家陷入僵局,說:

  “萬裏長征我們隻走出了第一步,未來的路子還長,現在我們不要下結論太早。當前,我們的生意遭遇困境,大家先想辦法度過難關。眼下最緊要的問題是,回到蓮花村,我們怎麽向父老鄉親們交代?”

  “當初我們信誓旦旦地勸家裏人投錢給我們,如今買賣搞砸,沒有錢還給他們。我們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家裏人肯定在焦急地等我們答複。”覃光亮憂心忡忡地說。

  劉江神情很難過:“沒有錢退還給父老鄉親,我真沒有臉麵回蓮花村。”

  李構氣呼呼地說:“黎海東財大氣粗,哪裏用得著我們替他付罰款?王福貴,你就不應該拒絕他還我們的錢。”

  覃光亮語氣堅定:“對,讓黎海東退還我們的錢。他在城裏經營買賣,掙錢比我們來得快。再說,這個罰款就是他的事。”

  大家把矛頭指向王福貴,堅持要黎海東還錢。

  王福貴眼睛一瞪,不滿地說:“你們盡管放心,我就是看到他人落在裏麵,罰金湊不齊,才決定幫他度過難關。以我對黎海東的了解,他跟我一樣,虧欠自己不要緊,絕不會虧欠自家兄弟一分錢。人家都表態了,一旦收回欠債,就把錢退還我們。現在還不是想著要黎海東還錢的事,我擔心的是另外一個問題……”

  “什麽問題?”張旺疑惑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