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土能生白玉
作者:路黎子      更新:2020-12-15 13:21      字數:2379
  張旺聽說陶曉偉舍命救人的事,拉著王福貴來他家看他。張旺卷起一本書遞到陶曉偉嘴旁,學著記者采訪的樣子,問:“陶曉偉同誌,請你談談當時舍己救人想到什麽?”

  陶曉偉見逗他,沒好氣地說:“我什麽都沒想到,就想救人。”

  張旺再三央求,陶曉偉不情願地把那天發生的事簡單講一遍。

  王福貴揶揄他說:“劉江表妹的女伴我見過,漂亮苗條。想必我們的才子看上人家,英雄救美呢。”

  陶曉偉見兩人一唱一和,尋她開心,幹脆主動出擊:“張旺,我前天去王家碾米,你大嫂也在碾米,她說呀,王大媽忙著把娘家的姑娘撮合給某個人呢。”說完,拿眼盯著王福貴,不容分辨地問,“從實招來,那姑娘叫什麽名?長得怎麽樣?”

  張旺平時常被王福貴逗樂,今天見機會來了,立即和陶曉偉統一戰線,也追問王福貴實情。王福貴急得漲紅臉,忙辯解:“沒有的事,那姑娘矮墩矮墩的,誰喜歡呢?”

  “張旺你看,是不?我就說嘛,王福貴最急相親。”

  三人嗬嗬笑起來,王福貴笑得很尷尬。

  禮拜天,陶軍紅夫婦又嘮叨不停,陶曉偉拖不下去,隻好悶著頭一隻一隻地把鴨子抓緊鴨籠。除了陶曉偉,一家人樂嗬嗬挑鴨子到街上賣。

  農忙高峰一過,王福貴就慫恿張旺和陶曉偉,要上公婆山挖金鍾根。他心裏早就盤算著怎樣攢夠一筆錢,買一輛自行車,二手貨的也行。

  陶曉偉說:“那片山坡長滿金鍾根,我們三人挖不來,叫上劉江他們三個,我們六個人一起去挖。”王福貴和張旺都說好。說幹就幹,張旺負責通知另外三人準備好鋤鏟刀耙等工具。

  第二天,王福貴第一個來到陶曉偉家,他跑前跑後忙著收撿工具,六個小青年帶足幹糧,結隊出發,直奔發現巨蟒的那片灌木林。臨近中午,他們一行來到灌木叢生的山坡。入冬,金鍾根藤蔓依然張開著肥大的葉片,隻是失去了夏天的油亮。變得蠟黃,宣示著曆經十數年的頑強活力。

  小夥子們一看滿眼都是壯碩的金鍾根,個個心裏樂開了懷,他們年輕力壯,人人甩開膀子掄起了鋤鏟,幹勁十足的動起手來。

  劉江身體最壯實,力氣大,不一會兒就掘開了一株金鍾根根薯的土壤,興奮地說:“快看哪,我從沒見過這麽粗壯的金鍾根,都像小孩的手腕一樣大啦,還是人形的呢。”

  那邊王福貴也扒開了一處金鍾根,驚奇地叫道:“天哪!人形金鍾根,那麽粗大,太罕見了。”

  一時間,大家都興奮地叫嚷起來。

  公婆山土壤肥沃,野生金鍾根享盡這裏的優厚陽光雨露,自然生長到十多年甚至幾十年的都有,根薯積澱成人形,藥分完善,已成至尊珍品藥材,藥效堪比人參強。

  六個小夥子喜滋滋地埋頭挖掘,不知疲憊。一直挖到傍晚。看看天氣不早了,陶曉偉急忙召喚大家停下鋤鏟,整理裝框。隻半天多的時間,他們就挖到了滿滿兩擔四籮筐的金鍾根,根根都是那麽粗壯碩大,人形根塊就裝滿了一籮筐。

  張旺興奮地漲紅了臉:“我和爺爺上山挖金鍾根,一年都挖不到小半筐人形根薯呢!我們發財了。”

  他們興高采烈,一路說說笑笑,即使幹了半天活,還像渾身有用不完的力氣,都爭著輪換挑籮筐。

  太陽迫近山頭,黃燦燦的霞光不滿西天,中天的蒼穹灰藍靜謐,顯得特別深邃。

  不知不覺間,天完全黑下來了,山路變得模糊。天邊的半月從薄雲中鑽出來,灑下一片淡淡的清輝,一行人就著月色小跑起來,完全不知疲憊。

  快到村口了,王福貴首先叫起來:“我們今天旗開得勝,喜獲豐收,我看先不要在村裏聲張。”

  張旺附和著說:“對,找一個穩妥的地方存放晾曬,暫時不讓村人知道。”

  陶曉偉想了想,問覃光明道:“你家不是在桂花山搭建一個棚屋嗎?玉米收完了,還有人看管棚屋嗎?”

  還沒等他反應,覃光亮搶著回答:“二叔沒收完莊稼,就應約出山外替人家做木工活了。玉米成熟的時候,二叔也是叫我陪光明去看夜,他才不去呢。”

  覃光明接過話頭,說:“我們畢業後,我爸就讓我負責守玉米地了,平時沒有人去過棚屋。我們就把金鍾根放那裏,肯定沒有人知曉的。”

  大家都很讚成。於是,挑擔的覃光亮帶頭折轉方向,大家靜無聲息地朝桂花山那邊前進。

  月色靜靜地灑在樹林裏,映出斑駁的影子。空氣中漂浮著陣陣桂花清香。

  他們來到覃光明玉米地坡頭。棚屋倚著一到陡坡搭建,麵積不大,但搭得很高。王福貴點起一根火把,大家小心地檢查了一遍。棚屋全用板皮釘牢,中間以木板隔成上下兩層,屋頂豎著一個黑乎乎的稻草人,在夜風中張牙舞爪。平時,棚屋底層放工具和土肥,人在上層守夜瞭望,一嚇鳥獸,二防野豬,三防小偷。木門也安裝得很結實。

  小夥子們個個都點起頭來,非常滿意。

  王福貴讚歎地說:“木匠師傅就是不一樣,棚屋也修得這麽堅固完好。”

  張旺打趣說:“覃光明,難怪你爸放心讓你來這裏守玉米,不說小野豬,就是老虎來了,也奈何不了你。”

  大家一邊哈哈大笑,一邊把金鍾根一筐接一筐遞上二層,四籮筐的金鍾根堆放在這個狹窄的空間,顯得擁擠。覃光明讓大家退下一層,自己側著身倒出框裏的金鍾根,攤開晾著。

  爬下竹梯的時候,覃光明對大家說:“地方不夠寬,隻能厚厚地攤開。”

  張旺說:“現在是秋天,天氣幹燥,金鍾根肉質緊密,不容易變質,隻要攤開晾曬兩天,收一下水分,就可以堆放起來,讓它自然風幹。”

  張旺說完,大家又一起把底層清理好,方便第二天晾曬東西。做完這一切,一夥人才心滿意足地退出棚屋,鎖上木門。

  夜深了,天氣變冷起來。這裏屬於北回歸線以南,入冬前後,晝夜溫差大。白天太陽燦爛,氣溫高,大夥兒埋頭幹活,衣衫都濕了一半。來來回回這麽一跑,衣服差不多幹了。如今,半濕不幹的衣服被夜風一吹,個個都打起了寒戰。

  月光下,桂花香更加濃鬱。

  一行人說笑著,一陣快走,很快回到村口,驚起一陣狗的吠聲。各人止住笑,悄悄地回各自的家,揣著甜甜的夢,進入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