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水有多深?【六十六】
作者:閣樓裏的念經貓      更新:2020-12-15 12:48      字數:2422
  宮裏有很多規矩,更有很多禁忌。

  你可以理解為禁忌同樣是宮規。

  說起禁忌,老百姓自己就有很多禁忌。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無所謂,認為那是封建迷信,都是假的,都是騙人的。尤其是八零後,九零後,蛋蛋後們,都是在現代高科技條件下,當然主要是指城市裏,尤其是富裕家庭裏走出來的孩子們,什麽禁忌對他們都是狗屁。

  比如死亡,死了這個詞語來說吧。是不是常常聽說有人說累死了我,累死老子了,我要死了,這還讓不讓人活了,累死了累死了,我死了算了等等相關的詞語,是不是很常見,常常能聽到,而且已經發展到一個很平常的詞語。其實說這話的人活得好好得,他或她僅僅是在發牢騷,發泄鬱悶和不滿而已,或者僅僅是一種感歎而已。反過來,他或她真要是生病了,發高燒了,有點嚴重了,他或她就不敢這麽說了。

  或者很多人因為感情,因為瑣事,一想不開就喝農藥,或者跳河自殺,其實隻有極少數是抱定決心要死的,多數人僅僅是腦子一熱,一衝動,就不管不顧了。真要等難受的要死了的地步,就後悔莫及了。

  比如民間有一句話,叫白天不念叨人,晚上不念叨鬼。就是白天你說某人,而這個某人常常是跟你白天要碰麵,或者能見到的人,這說著說著,那個人就在那個點出現了。就好像說曹操,曹操到是一個道理。

  比如有人家新婚,那有孕在身的婦女是不能到新婚人家去的。

  比如中國的傳統,老人生病,你不能帶花去看他。當然現在很多人學西方,送康乃馨什麽的,說是吉利的,是預祝病人早日健康。這就是一種文化衝突。七八十歲以上的中國老人,尤其是不怎麽識字的老人是非常忌諱這個的。或者不知道其他地方是否有這種說法,就是去看病人,不能送蘋果取諧音,代表病故,得送橘子和梨取諧音,代表吉利。

  再比如生病,那是老百姓的說法,一些大戶人家,尤其是有文化的人,得說是抱恙,有恙在身等等。或者像感冒了,說是偶然風寒等等。

  比如農曆陰曆七月半,太陽下山之後,小孩子是不能待在外麵的,尤其忌諱小孩子說死啊,鬼啊之類的。而且七月半,一般都會刮大風。

  說一個你可能不太願意相信的事情,可能會認為是封建迷信的事情。

  就是人後莫說人是非,尤其是七月半,或者起大風,那種風是“嗚啊嗚啊”,有點怪,有點可怕的風的時候。在那種大風天氣下,有人會得麵癱小中風,嘴巴會歪掉,而且不自主地流口水。

  當年,就不用說清明節了,給逝去的親人上墳,當然是那種公墓,墳墓比較集中的,野外的情況,不要過多的停留,說閑話,或者盯著逝去的人的墳墓,墓碑,相片等看指指點點,談天說地。你未必是在說他,她。但是說者無意,聽者有意。

  你就是來給自己的親人,逝去的親人祭掃的。

  中國古代就有一句話叫隻掃自己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是不是感覺很冷漠,一點沒有團結互助的意思?

  但是這個要分人和事情。

  有些事情,有些人,就跟活著的時候是一樣的。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那麽好相處的。不一定是惡鄰,但是人家不願意跟你打交道,你卻非要湊上去,隻能自討沒趣。

  還有以前說要是在家過節,就是祭奠死者,燒一桌飯菜,供祖先,失去的親人,那就是封建迷信,四舊。要挨批鬥的。現在雖不提倡,但是比較包容。這個給先人,逝去的人供的飯菜,在整個儀式擺桌子,先點上香燭蠟台,當中的菜肴,然後給先人擺上盛好飯的碗筷。這碗裏的飯必須是倒扣在碗裏的。這之前要給祖先,逝去的人招呼下,叫一下他們的名諱,請他們入席。要等香燭差不多燒到頭了,給先人磕磕頭,禱告下。告訴下先人,逝去的人要收碗筷了。當然有人家是先化冥幣,錫箔做的銀子元寶,大紙錢等。還得挪一下椅子。然後就是熄滅香燭。這樣差不多整個儀式就結束了。沒有結束以前,是不能碰供桌,椅子,最最重要的是不能去吃桌上的飯菜的。

  最需要提的是過年了。

  過年得說吉利話,大家都知道。可是有的人,小孩子往往管不住自己的嘴,容易不小心出溜出什麽犯了禁忌的話。死,老,怪,鬼等字眼是絕對不能說的。

  城裏除了老房子平房瓦房的那種,現在住樓房的,尤其是年輕人一代,基本就不供灶王爺了。

  這尤其是到了過年,有送灶和迎灶的習俗。這送灶就是先給灶王供點幹果,糖果之類,然後把灶王的畫像當然後來有人嫌煩,就買個泥塑,瓷器的給燒了。但是不能說燒,要叫送。這送灶,還說是請這個神仙上天言好事。因為灶王不但要負責一家的日常生活飲食,還負責記錄一家幹了什麽好事,有沒有幹什麽缺德的事情,不好的事情。這每一家都有一筆賬,灶王爺要負責到天庭匯報的。所以給灶王上供,就是希望灶王爺為自己美言幾句。

  不過有沒有想過,什麽樣的人是需要灶王爺提他美言幾句的,恐怕做過什麽虧心事的,自己心知肚明吧?

  當然這不管我的事情。

  這迎灶,就是重新買一張灶王爺的畫像,還不能叫買,得叫請。

  到了日子再往家裏灶頭那裏一掛,灶王爺又回來了。這回來也得上供啊。

  這送走灶王爺之後,才能把供品給小孩子吃。

  說回到宮規吧。

  說宮規之前,先說一個轎子的事情。

  你看啊,隻要是和轎子有關的,而且是和官府有關的,有沒有注意過,那不管是什麽樣的官員,那轎子總是發出“昂子昂子”類似竹竿受力很重的樣子。

  這是一個點。

  嚴格地說,這是一個錯誤的點。

  官越小,越有可能,官越大越不可能。

  影視劇裏為什麽會那樣表現呢?其實都是跟唱戲,戲台子,戲曲,戲劇裏,還有迎親什麽的有關。

  要知道,官要有官威的,還有有儀仗。這一抬腿,一動步,那步伐就要很穩重的。而且胎轎子的不可能是高矮胖瘦,基本要一般高,一般胖瘦。那是個力氣活,雖然有巧勁,可不能甩來甩去,扭來扭去的,一點不穩重,跟沒骨頭似的。

  官越是大,越是要那種那種派頭,那種穩重。

  還應該是有一種可能,轎子不可能太重,平衡感應該是很好的。就是抬起來很穩當的那種,不可能轎子重,抬杆很細很輕很軟的那種。不是現在影視劇裏,或者某些民間活動作秀表演的那種。

  那宮裏的轎子,龍輦,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