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雜談之陣法
作者:閣樓裏的念經貓      更新:2020-12-15 12:48      字數:4283
  開始今天的話題以前,先來說一點點別的東西,跟上一章有關的東西。

  你看哦,不知道是誰說出來的,引出來的,說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說佛以前,咱們先來說說正道,神仙,還有妖魔吧。

  有一念成正道,成神仙的道理嗎?正道,神仙是那麽不值錢,那麽容易,就想想就可以了嗎?顯然不是吧?我們都知道,神仙是修煉,修煉成仙,有一些,一部分是因為皇帝,百姓等紀念,也有一些是傳說。但是不管怎麽說,不是坐在那裏,簡單地想想就能成正道,成神仙的。這是違反中華傳統文化,違反傳統的道教文化,神仙文化,更是歪曲正道。

  至於妖魔,前麵已經提到過很多次了,沒有人會把妖魔當成神仙,當成正道吧?除非是妖魔內部。

  雖然佛教不說是修煉,可是對於修這個問題也是讚同,認同的,就是機緣,因果,修持等等,大致意思跟神仙的修道的過程差不多的,僅僅是修的結果,想要的結果不同而已。但是在這點上,佛教已經被很多很多的人給嚴重帶偏了,而且越發地成不可收拾的局麵。不過這又不跟我有關係。因為人要追求什麽,要走什麽樣的道路,你是攔不住的。

  我僅僅是順便,打打醬油,像這樣的人,不如脫下僧衣,撕掉不必要的偽裝,裝得那樣辛苦幹嘛,不如轉修神仙吧。因為你們追求的並不是佛道,而是神仙的福祿壽逍遙自在罷了,而且是不徹底的那種,既要人間的享樂,還要神仙的身份。

  世間哪有這樣的好事啊?

  妖魔不成道,妖魔不成仙,妖魔更加成不了佛菩薩,除非妖魔徹底放棄妖魔,轉入正道,真正去修正道。

  連神仙,正道都是這個樣子,何況是佛道,佛菩薩呢?

  很多道友聽到這句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認為說的好,認為是針對佛教的吧?恰恰這句話,還可以這樣理解就是一念成仙,一念成魔。

  如果道友們,道教聽到這句一念成仙,一念成魔,還能很淡定嗎?

  其實說這句話的人根本就不懂什麽是善惡,什麽是正邪不兩立,什麽是正道,什麽是邪魔道的道理。

  因為這種思想有幾種出處。

  首先,他們根本就不懂道。認為人有好壞,所以這個人可能走正道,下一秒去邪道了吧?這個其實不是道,而是不同的人走什麽樣的路,跟正道邪道,完全是兩碼事。

  其次,就是我反複強調的,《封神榜》裏的申公豹,真有其人,直到今天都不死心,一直在蠱惑那些立場不堅定,牆頭草兩麵倒的家夥。

  其三,就是受了武俠小說的影響。說某些英雄人物,亦正亦邪。所以既可以是正,又可以是邪。這恰恰僅僅是說人,而不是神仙,正道。況且,無論從中國的真實曆史,還是從傳統文化,神仙文化,道教文化來說,無論從哪一個角度,沒有亦正亦邪,既是正又是邪的狗屁不通的道理。你覺得神仙當中有妖魔嗎?難道一個妖魔在群仙上朝,覲見玉皇大帝的淩霄寶殿,在有上百萬,幾十萬的神仙軍隊保護的情況下,一個妖魔正大光明地跟這些神仙一起上朝嗎?這麽扯淡的東西,隻有蛋蛋後們,或者某些大神能胡編出來。你就是神仙也不可能跑到妖魔群裏麵去。去幹嘛?潛伏,臥底,間諜?別忘了,正道,神仙,跟妖魔僅僅是身份不同,道路的不同,但是法術,那些手段,掐陰陽,觀相這些基本的東西,誰能瞞住誰呢?除非是兩個根本不對等,不是同一個級別的,才有可能。

  另外一個極其相似的觀點就是我若成佛,天下無魔;我若成魔,天下無佛。

  這口氣不是一般的大。

  即使是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天上的那些個神仙都不敢說這個大話。誰能保證妖魔不冒出來?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連人間都有,林子大了什麽樣的鳥都有。

  更加別說佛陀釋迦牟尼,以及佛陀講過的億萬諸佛如來,沒有一個會說這樣的話。

  別看現在鬧得歡,日後拉清單。

  這位大神,我不是詛咒你。你這話說得太過了。舉頭三尺有神明,天上還有妖魔。你這兩頭都給得罪光了。我隻能說你好自為之吧。

  你知不知道,你這個念頭起來的時候,已經觸犯了天條了,而且很難講你會不會日後變成煞氣,最後被天地陰陽,人,神,佛,妖,魔共同消滅掉。因為煞氣對所有人都是威脅,是公害,必須除掉,否則大家都不得安寧了。

  今天要講的東西是陣法。

  沒錯,你沒有聽錯,也沒有看錯,是陣法。

  看到陣法,你會想到什麽呢?

  我是不懂什麽陣法的,就是以前聽說書,大概記憶最清楚的就是一字長蛇陣了。

  以下是我從百度節選了一些:

  公元前12世紀,商王武乙到武丁編製了左、中、右"三師",從"三師"的命名來看,已經采用固定的陣形。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紂,"周師三百五十乘,陳於牧野","陳"通"陣"。 早期的陣形比較簡單,按照"三師"的編製,呈一字或者方形排列,陣戰法在西周和春秋的時代極為盛行,當時常見這樣一種情況:兩軍約在某地會戰,列陣整齊,相互攻伐......。中國的陣法是在春秋和戰國發展成熟的,這一成果的代表有《六韜》、《吳子》和《孫臏兵法》。《六韜》又稱《太公兵法》,相傳為西周薑尚所著,據考為後人偽托,成書在先秦或者漢初,至今尚無定論;

  《吳子》是戰國名將吳起的兵法,略為可信。以上兩部兵法主要介紹了車陣。戰國以後,步騎取代戰車成為軍隊的主要編成,陣法又有了變化和發展,1972年出土了《孫臏兵法》,裏麵講述了十種陣形(方陣、圓陣、錐行之陣等),及其使用的方法。同時代的《尉繚子》本來也有"陣形篇",現在已經失傳。秦漢以後,我國曆朝的軍事家對陣法的發展還有:三國魏武帝曹操著《孟德新書》(已失傳,僅餘若幹引用),有專章講述行軍布陣之法;(蜀)漢丞相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陣圖","武侯八陣"流傳後世,影響極廣。《唐太宗與李衛公問對》深研陣法。南宋嶽飛留有兵法殘篇講授陣法。明代戚繼光撰《紀效新書》、《練兵實紀》,詳解陣法,戚繼光還自創的"鴛鴦陣"和"三才陣",在抗倭戰爭中顯現威力。我國的各朝軍隊均演練陣法。

  魚鱗陣:大將位於陣形中後,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結,分作若幹魚鱗狀的小方陣,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屬於進攻陣形。戰術思想:"中央突破"。 集中兵力對敵陣中央發起猛攻,已方優勢時使用,陣形的弱點在於尾側。

  鋒矢陣:大將位於陣形中後,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結,前鋒張開呈箭頭形狀,也是屬於進攻陣形。戰術思想:"中央突破"。 鋒矢陣的防禦性較魚鱗陣為好,前鋒張開的"箭頭"可以抵禦來自敵軍兩翼的壓力,但進攻性稍差,陣形的弱點仍在尾側。

  鶴翼陣:大將位於陣形中後,以重兵圍護,左右張開如鶴的雙翅,是一種攻守兼備的陣形。戰術思想:左右包抄。鶴翼陣要求大將應有較高的戰術指揮能力,兩翼張合

  自如,既可用於抄襲敵軍兩側,又可合力夾擊突入陣型中部之敵,大將本陣防衛應嚴,防止被敵突破;兩翼應當機動靈活,密切協同,攻擊猛烈,否則就不能達到目

  的。

  偃月陣:全軍呈弧形配置,形如彎月,是一種非對稱的陣形,大將本陣通常位於月牙內凹的底部。作戰時注重攻擊側翼,以厚實的月輪抵擋敵軍,月牙內凹處看似薄弱,卻包藏凶險,大將本陣應有較強的戰力,兵強將勇者適用,也適用於某些不對稱的地形。

  方圓陣:大將位於陣形中央,外圍兵力層層布防,長槍、弓箭在外,機動兵力在內,與優勢敵軍交戰時使用,戰術思想:密集防禦。方圓陣的隊形密集,防禦力強,因隊形密集限製了機動,缺少變化,敵軍敗退亦難以追擊,攻擊性較差。

  雁行陣:兵力配置如大雁飛過的斜行,以充分發揮射擊兵種的威力。冷兵器時代以白刃戰為主,雁行陣較為少用,但也應結合具體的情況。個人認為,"騎鐵"很適合使用。

  長蛇陣:用於行軍或追擊的一路縱隊,機動力強,戰鬥力弱。

  衡軛陣:與長蛇相似,采用多路縱隊並排的形式,戰鬥力較長蛇陣強。

  此外還有虎韜、臥龍、輪違、大妄、虎亂、亂劍、雲龍、飛鳥、鬆皮、流行、井雁行直、將棋頭、別手直等陣,不大清楚怎麽搞的。

  以上這些都是百度搜尋來的,不辨真偽,因為我不是很懂這些,也沒有研究過。

  其實我今天真正的主題,是跟我們人自己有關的。

  或許,也許是我孤陋寡聞,應該是從來沒有提出我們人類的身體,內部外部,整體構造,就是一個生死玄關,陰陽五行大陣吧?

  嗬嗬,你沒有聽錯,也別覺得好笑。

  我之前是不是說過,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三花聚頂,如果三花聚頂的三昧真火給息掉了,那你就完蛋了。

  那問題就來了,三昧真火是從哪裏來的?是不是有人開始會想那我們人體不是成了八卦爐了嗎?

  不如果是八卦爐的話,那就僅僅是煉丹,煉內丹的功能,而且八卦爐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了。

  所以基於這兩點,才是我要說的,我們人體是一個陣法,保護我們生命的生死玄關,陰陽五行大陣。

  為什麽說是生死玄關呢?因為從穴位,從經絡等方麵,人體有生門,有死門,所以叫生死玄關。不要人隻有一種屬性,五行隻占了一樣。這個陰陽五行,不單單指我們自己的身體,還有整個天地陰陽,你的周圍,所以才叫陰陽五行大陣。

  這個大陣不是用來攻擊的,絕大多數是保護我們自己,形成的護陣,加上人體的氣血的運行,所以才會形成三昧真火。

  這個大陣,生死玄關,陰陽五行是總陣法,根據每個人的不同,還有七星北鬥陣,太極陣,八卦陣,三才陣等等。

  打一個比方,為什麽說是護陣,而不是攻擊隊形呢?

  你看哦,其他不說,食物吃進去,不是能去所有地方的,比如闌尾,食物,水,哪怕是血液,細菌等要是進了闌尾,那是要你的命。比如運氣,是不能往死門,死穴裏運的,那也是能要你的命的。

  人的生病,死亡,不管是中毒,意外,病菌,外力破壞等等,都是你的大陣被破壞掉了。

  再說一點,就是修道,修煉吐納之術,修煉內丹,不是用來攻擊的,多數比如元陽丹,元神丹,真元丹,真氣丹,清靈丹等等,真正的作用,就是要把我們人體重要的穴位,器官等形成一個保護層,形成了一個防禦機製和防禦工事。

  再回過來,就是別看攻擊,攻擊的時候,雖然全身的力量集中在一點,幾點,看似很強。這要看對手,對手比你強,你同樣吃虧;另外一點,這個點強,其他地方就會薄弱。

  還有用氣攻擊出去,等同於真氣外泄。

  你知道人體可比蓄水池複雜的的多,要聚氣,凝氣,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

  所以我另外一個重點就是修道之人,切記爭強好勝,爭勇鬥狠。修道是修身養性,適度,知進退,順應天地陰陽自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