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番外篇之天庭外傳
作者:閣樓裏的念經貓      更新:2020-12-15 12:48      字數:2916
  開始今天的故事以前,先要插播一下別的東西。

  這個別的東西,簡單來說是曆史,曆史記錄,文獻。

  再說得明確一點,有一份或好幾份文獻,叫《史記》。

  《史記》,大家都知道,一般都認定其作者是司馬遷,應該沒有人會對這個提出質疑,反問,詰問之類的。

  說《史記》或者跟史記相關的東西,說一下中國的文學著作,也就是四大名著。其實《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這所謂的排名,是有爭論的。

  這種爭論來源於什麽?

  並不是作者寫作出版時期,有人或者一些人給出了排名,就好比古龍先生小說當中提到的江湖百曉生的道理一樣。

  實際這個排名是清末到民國,主要是民國的一些學究,名人,巨匠,文人,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從寫文章,到大討論,大辯論開始。還不光是四大名著,實際還有十大名著的說法,比如將《封神演義》等作品也要納入其中。

  不光如此,甚至連原作者,生卒年月,籍貫等都要爭論,甚至沒有明確的結論,定論,一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這個根源是什麽呢?

  先不說曆史本身就是複雜的,曆史人物因為各種原因,有所不方便說,或者被錯誤對待,被歪曲的地方,這本身就是曆史長河當中無法改變的事情,也是曆史所造成的。

  但是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東西,可以分為兩個方麵。

  第一個方麵,就是四大名著,如果當時出版,現世的時候,沒有引起強烈反響,知道的人很少,僅僅是小範圍的人知道,達不到大江南北路人皆知的地步的話,還有人會來討論什麽四大名著嗎?就拿戲曲來說,戲曲就經曆了起起落落,有興有衰,經曆過無數演變和發展。四大名著不僅僅是文字,還跟戲曲,各種表演方式,比如說書等其他藝術形式相結合,加上藝人本身就是走南闖北的,所以四大名著才能流傳這麽廣。

  因為即使是到了民國,不像現在,網絡,電影,電視,手機,多媒體等普及,西部中部邊遠地區能接觸這樣的文化,還是不多的。

  第二個方麵,爭論,寫文章,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跟文人的名氣,地位,金錢掛鉤的。某某名人寫的,評論的,那肯定是對的,那另外一家呢?哦,名氣差一點,那是不是就沒有第一家有可信度?這等於說什麽呢?不是抬高四大名著的文學地位,而是變相抬高自己的地位,知名度。那如果兩家地位差不多,那該聽誰的?互相又不能說服對方,那就有問題了,最後結果就變成沒有定論。廣大讀者,群眾自己去判斷和辨識吧。

  這就是四大名著的爭論,包括作者,是否有人續寫,相關的一切,一直爭論不休,沒有蓋棺定論。

  文學著作,作品有爭論還算正常,因為當時的年代,甚至到民國,沒有身份證一說,人因為各種原因,背井離鄉,或者因為災荒,或者因為曆史因素等,所以對作者無法甄別,認定,也是情有可原,而且古人,甚至到民國使用筆名,隨便改變原有的名字很正常。

  何止是文學著作,作品,最大的爭議是曆史事件,曆史本身,以及對曆史的評價,曆史事件曆史人物的評價,一直存在爭論。

  有爭論本身不是壞事,有懷疑本身是一種探索和追究到底的精神,但是這種爭論,探索,追究的背後,是為了曆史的真相,還是為了自己的名氣,地位,金錢?是為了對曆史負責,對後人負責,還是為了抬高自己?

  為什麽要大費周章,兜了那麽一個大圈子,是想表達什麽嗎?是想證明什麽嗎?

  說對了,今天的主題隻有一個,那就是司馬遷之後,再無《史記》。昨天,今天,明天,沒有人再敢跟司馬遷相提並論,也拿不出東西,敢跟《史記》相提並論。

  因為後人不是為了對曆史負責,不是為了對後人負責,多數是為了自己。

  司馬遷的《史記》是得到帝王,官府,民間的一致認可,其成就遠遠高於曆史,高於《史記》著作本身。因為《史記》不是在簡單記錄三皇五帝到他的年代,而是對曆史的點評,評價。

  最關鍵,沒有人能對司馬遷的點評,評價提出質疑,反駁,也無法駁倒司馬遷的觀點,都認為司馬遷的點評評價是中肯的,沒有人會反對。

  司馬遷之後,有沒有人寫相應的東西,肯定有,是否將《史記》續寫,也肯定有,但是沒有敢說自己寫了《史記》,新《史記》。前麵的叫司馬遷《史記》,我某某的叫《某某史記》。

  沒有人敢這樣,因為這樣隻會貽笑大方。

  順便說一下,就當是插曲吧。金聖歎,大家都應該知道吧?金聖歎也算是名家,大家了,喜歡寫文章,意氣奮發,大寫特寫,結果怎麽樣,最後被皇帝給腰斬了。

  還有那個方孝孺,別人最多被誅滅九族,可是他卻諷刺皇帝,說皇帝不敢誅滅他十族。結果因為他的頑固,連累自己的族人。

  當然,這僅僅是為了說明司馬遷之後,再也史記,而不是評論曆史。

  《史記》是對曆史的一種重要輔助,參考文獻。

  人間可不隻有正史,還有野史。其原因就是司馬遷之後,再無史記,再也沒有人能達到司馬遷的高度。所以野史才會存在。

  今天的主題,不是人間的曆史,也不是《史記》,而是跟天庭有關的,跟神仙有關的。

  神仙本身就是一種曆史文化,貫穿了中國的上下五千年。

  我不是在探究神仙到底存不存在,而是在說文化,跟神仙有關的文化。

  人間有史官,有《史記》,那麽天上呢?

  天庭就是神仙已經達成一致,已經形成正統的文化過程。

  大家習慣的天庭,其實就是《西遊記》模式,或者道教文化模式。這個不重要。

  重要的是天庭不是隻有電視劇,影視劇裏那麽一點點人物神仙形象。天庭很大,有各種辦事神職場所,還有一些散仙。蟠桃園,花花草草,哪怕是禦馬監,四大天門,還有日常巡邏等等。

  有一個職位,或者名稱叫月老,是負責人間姻緣的,對吧?

  我說的不是月老,我說的是天上也有史官。

  天庭也有史官?也需要史官嗎?不都是神仙嗎?神仙不是掐指一算就行了嘛?

  這隻能說,你對人間都不了解,怎麽可能能了解天庭呢?了解神仙文化呢?

  這麽說吧,天庭沒有野史,沒有神敢篡改,編造,杜撰神仙,天庭的曆史。天庭的史官可不是記錄神仙的私生活的,或者玉帝皇宮的私生活的。而是神職的變遷,關係的變動,賞罰的變動等等。

  有人會被獎賞,變成神仙,有人會受到處罰被罰下界,有人甚至被關押和處斬。

  不要以為升到天上,就萬事OK,我想幹嘛就幹嘛了。

  今天真正的主題是天庭藏經閣曾經發生的一件事。因為藏經閣被人闖入了,所以值班神仙,其實還有負責藏經閣的史官都被處罰了。

  那個事件是什麽?

  不是丟了東西,而是天庭的《史記》,我把它稱為《天記》,被人篡改了。

  也許有人會說,篡改了,就篡改了唄,有什麽大不了的?

  你就看人間好了,因為野史,因為很多東西很多因素,我們所知道的有些一直是當成真的,結果發現被騙了。人被騙了,對真正的曆史不會產生影響,隻會讓人產生對曆史的錯誤認知。

  可是天庭是不一樣的,《天記》是不能隨便更改,篡改的。因為最簡單的,比如某個人本該要到下麵受罰,甚至幾世不能投胎的,結果被寫成了到天庭當某某神職,這個人自然很高興,覺得理所當然吧?可是這就是破壞了三界秩序,要出大問題的。神仙不能出錯,神仙出現錯誤同樣要處罰,甚至跟凡人的處罰一樣。

  這個篡改,更改,就是十界山,鬼山,甚至玉清門,玉澄仙境,玉澄青苑的由來,所以很多神仙會下來,就是要彌補這個過失同樣也是受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