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吳家豆腐鋪
作者:閣樓裏的念經貓      更新:2020-12-15 12:47      字數:2378
  吳老二的媳婦,大家都知道她長啥模樣,更加不知道她叫什麽。

  在農村,這一點也不稀奇。

  比如吳老二,就可以叫吳老二家的,就代表了吳老二的媳婦,或者吳某氏夫家姓放前麵,娘家父姓放後麵,再加上個氏。

  吳老二常年不回家。

  這一年都快過去了,也不見吳老二回來。有人就在傳,怕不是吳老二出事了,被官家給抓起來了吧?

  後來終於等到了準信。

  那一天,村裏來了一輛馬車,也可以說是牛車之類的。就是前麵是一匹馬或牛,後麵其實就是一個大平板車,裝貨,坐個人什麽,隻是沒有那種類似車廂結構的那種。

  馬車上放著一口棺材。

  棺材裏躺著的是吳老二。

  這吳老二是怎麽沒的,還真說不好。

  車夫,或者叫車老板不是這個地方的人,是有人給了個地址,讓送到小豆子村來的。那個人本來也是要來的,可是都要到小豆子村了,忽然在路上被誰給叫走了。

  這事吧,還巧了。

  怎麽巧呢?

  一是那人沒來,二是本來有一封書信什麽的,等到了地方,怎麽都找不到了。

  吳老二的家,就跟吳老二一樣也幾乎是常年不開門的。所以幾乎沒有人知道吳老二家裏到底是個啥樣子。以前吳老二家,也就是他自己家是不怎麽樣的。他的祖上還行,到了他父親這一代就有點沒落了。

  吳老二的其他親戚家再怎麽說都比吳老二家裏要強點。

  吳老二因為父母早亡,實在叔叔大伯家裏長大的,其實是在他的嬸嬸,伯母的白眼下,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說是一日三頓的,可是吳老二成年以前基本就沒有吃飽過。

  吳老二無法抱怨,也不敢抱怨。

  吳老二也知道哪些親戚收留他,其實是懷疑他們家裏是不是藏著什麽值錢的東西,一直沒拿出來。就等著哪一天實在過不下去了,就拿出來,當掉也好,賣掉也好,那弄不好可能比這些親戚家的日子都好過。

  這些親戚就是這麽想的,因為他們家裏就有一些東西,祖上傳下來的,不過他們沒保留住,早賣掉了。吳老二父母過世以後,其實那些親戚都是偷偷地,瞞著吳老二,在他們家上上下下,裏裏外外地搜過,甚至挖過,什麽也沒有。

  他們還想過,是不是吳老二藏在身上了?他們接著讓吳老二洗澡的名義,還偷偷搜過他的衣服。依然一無所獲。

  這就奇了怪了。

  他們都很失望,也從此更加對吳老二更加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了。

  吳老二的那份工作,還好是他的哪個親戚給介紹的。本來是給送走,身下點口糧罷了。

  可是吳老二的運氣可真好,竟然發達了,還討了媳婦回來。不過吳老二的媳婦,連這些親戚都沒有見過。吳老二雖然對這些親戚有點看法,可畢竟是他們收留了自己幾年。不過話又說回來,這個收留,自己家的幾畝地就歸了他們了。所以所謂的白養活了吳老二,那就是沒良心了。

  農村,啥都不精貴。隻有土地最精貴。

  吳老二買了點禮物給各位曾經對他們家有“恩情”的親戚們,不管怎麽說人家都收留過自己幾年。另外就是用錢贖回了屬於自己的地。地雖然不多,自己一年到頭掙得也比種地的收入多,可是那畢竟是父母的地,要拿回來的。

  再說了,自己出去,家裏可以雇人種地,或者包租給村裏其他人。

  吳老二在成婚後不久,丈人丈母染病相繼過世了。那些產業就歸了吳老二了。

  如果換做是另外一個人,可能都把又聾又啞的妻子給休了,反正產業已經到手了,或者就要動起其他腦筋,討幾個姨太太了。

  吳老二,沒有那樣做。

  吳老二不在家,家裏沒有其他人嗎?有的,有一對老夫妻,都是老實人。他們專門負責看門生火做飯什麽的,地轉租給村裏其他人家了,也不黑心。

  這老夫妻沒有兒女,認了一個幹兒子。

  外麵有什麽事情呢,基本就是這個幹兒子招呼。其實也沒有什麽事情。就是那些親戚,不懷好意,常常過去探探風什麽的,打打秋風。這個反正老爺已經吩咐過了,不會太多,反正就那麽個數,再多就沒有了。

  那些人可不光是來打秋風,就想瞧瞧吳老二討什麽樣的女子。

  這個都給那個幹兒子,還有老夫妻給攔下了,說是老爺吩咐了。

  這一日,忽然得著吳老二去了的消息,一家人都沉浸在悲痛中。

  老夫妻,包括那個幹兒子是知道夫人不能開口說話的。

  喪事弄得也非常簡單,謝絕吊唁。就是請了道士和尚念念經什麽的,然後是頭一次,村裏人見到了吳老二的老婆。

  雖然穿著喪服呢,可是畢竟農村裏的女人哪都就那麽樣了,吳老二的老婆那不跟仙女似的。那大家肯定想,難怪吳老二這家夥把個老婆藏得這麽深,原來老婆跟仙女似的,是怕大夥看在眼睛裏拔不出來了吧?

  不過,也覺得有點奇怪,怎麽吳老二老婆不哭的嗎?怎麽光流眼淚,沒有聲音出來的嗎?

  哦,也許是傷心過度了吧?

  時間一晃好幾個月過去了。

  吳老二的生意到底怎麽樣了,誰都不知道。

  人們更關心的是,其實尤其是那些村裏的男的,不管是老的,還是少的,那自然是第一大新聞,吳老二的那個神仙仙女老婆,可還年輕著呢,這是改嫁啊,還是守寡啊?能守得住嗎,這麽年輕?

  這原本不怎麽去吳老二家的,這吳老二一走,就有意無意地都往吳老二家湊過去。

  這本來就有寡婦門前是非多的說話,這些個無聊的人再一湊熱鬧,可不是就是是非更多了唄。

  吳家想出了一招。

  這一招本來是想停止流言蜚語的,可是卻惹來了更多的麻煩。

  就因為無聊的人來得太多了,雖然很多人並不一定是為了來討個三瓜倆棗的。這吳老二還活著的時候,這來討還說得過去,可是人都走了,再來向一個寡婦要,太不合適了吧?

  所以呢,因為是吳老二的那位夫人想出來的,就是寫了一份東西,不能叫告示,貼在大門上。就是村裏親戚的情況呢,誰都瞞不住的,有困難的,沒困難的,自己心裏都清楚。以後呢,請沒困難的,就不要登門了。有困難的呢,吳家每個月會派人送米糧給那些個家,也可以輪流免費種吳家的那幾畝地,不用交租。。

  另外一個,吳家的大門從此不開了。

  但是離開吳家不遠,吳家開設了一家豆腐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