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作者:0曆史的天空0      更新:2020-12-15 08:02      字數:2922
  經過兩日急行軍,袁熙所部五千精騎終於趕到薊縣地界。因為戰馬的馬力消耗得厲害,袁熙跟郭嘉商議後決定先不急進攻,而是一邊喂養馬料,一邊派出斥候探聽情報。

  袁熙帶著郭嘉和許褚一眾親衛觀望地形,他遠遠看到薊縣城池的輪廓,心中不禁感慨,這就是今後的北京城啊,雖然相對其他有名的城市他顯得並不起眼,但以後它會逐步發展成華北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

  袁熙將目光從薊縣城外公孫瓚大營,移到南麵的一座土城,問道:“奉孝,使圍魏救趙之計,攻打公孫瓚老巢逼他回援如何?”

  “針對公孫瓚此人恐怕不行。”郭嘉否決道:“從公孫瓚所作所為可以看出,其乃一狠絕之人,將他逼急了隻會加大攻城的力度。況且我部都是騎兵,攻城也隻能虛張聲勢罷了。”

  “奉孝你說父親他是什麽意思。”袁熙拿出那份傳令,“薊縣戰局惡化是其一,但他當真想救了劉虞?”

  “兩者相害取其輕,沮授先生他們定是對袁公說,一旦讓公孫瓚占據幽州,其勢力將更加強大,定要遏製住公孫瓚的勢頭才行。”郭嘉說道。

  “那奉孝你看該不該救劉虞?”袁熙繼續問道。

  郭嘉遲疑了一下,說道:“劉虞是為難得的賢臣棟梁,其品行高潔一時無二。於情於理都該全力以赴,救他於危難才是。”

  “於情於理?想著相害取其輕?”袁熙幽幽道:“奉孝你可想過,一旦劉大人被殺,公孫瓚占據了幽州,反而會對我軍有利呢?”

  郭嘉裝糊塗道:“公孫瓚的勢力擴大。怎會對我軍有利呢?”

  袁熙盯著他的眼,幽幽說道:“劉伯安在幽州民望如此之高,公孫瓚占據的隻是城池,但劉伯安治下的人並不會歸附於他,反而會極力反抗他。公孫瓚看似地盤大了。但他兵員沒有增加,還要分兵各住,實則消弱了公孫瓚地力量啊!”

  郭嘉沉默不語,袁熙說得沒錯,但要看這麽一位難得的仁人義士死去,他心中不忍。畢竟大漢四百年的儒家教育那可是深入骨髓的。

  “少將軍!探馬來報,韓猛將軍所部尚在良鄉一帶。”趙雲急匆匆前來稟報道。

  袁熙趕緊攤開行軍圖,“怎麽會這樣。他兩天前不是已經到了良鄉嗎?兩天時間竟然還在那!”當真蠢才貽誤戰機。。

  “據斥候探來的消息,韓猛將軍看良鄉敵軍人少,想一舉殲滅之,不想大意吃了虧,現在良鄉休整。”趙雲再稟報道:“並且良鄉那部公孫瓚軍已經來到薊縣附近!”

  袁熙郭嘉相視都看出對方的擔憂。鞠義軍還沒有一點消息。韓猛的友軍沒有盼望來,反而被敵軍搶先來到了薊縣。

  說話間地麵輕輕顫動,薊縣處傳來轟隆聲。袁熙心中一跳,難道薊縣城破了?

  一名斥候縱馬疾馳而來,稟報道:“少將軍。薊縣城牆坍塌公孫瓚軍突進了薊縣!”

  “少將軍,事不宜遲,待到大部的公孫瓚軍趕到,更難解救薊縣之圍啊!”趙雲請命道:“請少將軍發令,即刻向薊縣外的公孫瓚軍進攻!”

  “再等等。”袁熙伸手製止了趙雲的請命,“鞠義將軍、韓猛將軍都沒有到。我部不宜貿然出擊,子龍你下去令兵士照料好戰馬,等待戰機!”

  趙雲著急,但還是領命下去。郭嘉看著薊縣方向皺眉輕歎,但沒有說什麽。作為臣子有些事該說有些事不該說有些事不能說。這大漢的氣運隨著最後的忠臣的敗亡可能真的無力回天了,大漢氣數盡矣。

  薊縣城中。

  劉虞不顧部屬的勸阻,站了出來。他收束了下那身粗布衣袍,巍然不懼地麵相驍勇凶悍的公孫瓚軍兵卒,還有騎在戰馬上的公孫瓚。

  “公孫將軍,諸事皆我劉虞一人之錯。我甘願受你處置。請你放過這一城的軍民百姓。”

  “哈哈!”公孫瓚放聲狂笑。“劉虞,你果真讓出幽州。並敢赴死,我饒過他們也無妨。”

  “大人,不可啊!”“大人,您回來吧,我們死也願意保著您啊!”一眾軍民紛紛呼喊道。

  公孫瓚臉sè微變,他料想不到劉虞的人望如此之高,薊縣那麽多人願意為他赴死。****他鐵血治軍,統領部下靠地是威信。他所占據的地盤也沒有心思打理民政,劉虞得到的這種待遇是他不曾想到的。嫉妒之餘又驚怒異常。要知道幽州民風彪悍,要是讓這些刁民聚眾反抗,那他占了整個幽州也要疲於鎮壓。

  遠處的袁熙冷眼地注視著這一切,似乎在等待著什麽。五代晉王李存勖當年也是等待著劉守光將民望民心丟失一空後才果斷出手攻擊眾叛親離的劉守光,一舉覆滅燕國。

  袁熙雖然和公孫家是敵我勢力,但是袁熙還是挺佩服公孫瓚的對外政策的,畢竟異族可是不知仁義的,空有仁義而沒有武力保障的話,那麽就像西晉末年的劉琨一樣,空有報國之心,卻無報國之力,最終甄滅在胡虜之中,可悲可歎。

  而公孫瓚驅叛胡於塞表,破黃巾於孟津赫赫武功這也算一時人傑,雖然分屬敵對勢力,不過袁熙還得稱道一下公孫瓚,若是成平時代,這又是一個邊疆良將。公孫瓚曆任涿縣縣令、騎督尉、中郎將、奮武將軍、降虜校尉、前將軍。從底層一步步爬起來,比袁家這種四世三公家庭創業可是難多了,公孫瓚和孫堅創業之艱難非凡人可以體會,也許劉備可以體會吧。

  公孫瓚任為遼東屬國長史時。有一次公孫瓚跟隨數十名騎兵外出巡邏關塞,看到數百名鮮卑騎兵,公孫瓚就退到空亭對隨行隊伍說:“如不主動進攻必將被殺。”於是手執長矛策馬帶隊衝入鮮卑隊伍,殺傷數十人,雖幸免於死,自己也損失過半。鮮卑人以此為戒,再不敢輕易越進關塞。公孫瓚升遷為涿縣縣令。此時幽州雖然貧瘠但是百姓精氣神爆滿因為有公孫瓚這樣的英雄在,中國人是崇拜英雄的,比起劉虞這樣的長著他們更加向往公孫瓚那樣的壯舉,雖然劉虞治下更加舒服,要不是公孫瓚處置失當也不至於後來**而死吧。

  光和年間(178年-184年),邊章、韓遂叛亂,朝廷從幽州(今河北北部及遼寧一帶)征發三千精銳騎兵,並給予公孫瓚都督行事的符節,統帥此三千騎兵。公孫瓚率軍到薊中時,漁陽(今北京市密雲西南)人張純引誘遼西烏桓首領丘力居等叛亂,攻占右北平郡(今河北豐潤東南)、遼西郡屬國的城市。公孫瓚以三千騎兵追討張純等叛賊,立下戰功,升為騎督尉。此時,屬國烏桓首領貪至王率眾歸降公孫瓚。公孫瓚又升為中郎將,封為都亭侯,進駐屬國,此後的五六年間,與北方遊牧民族爭戰不斷。

  中平五年(188年),公孫瓚與張純、丘力居等戰於遼東屬國石門,張純等大敗,張純於是拋下妻兒逃入鮮卑境內。公孫瓚繼續追擊,由於太深入,反被丘力居圍困於遼西管子城二百餘日,糧盡士潰,士卒死傷大半。丘力居軍也糧盡疲乏,遠走柳城。朝廷詔拜公孫瓚為降虜校尉,封都亭侯,又兼領屬國長史。公孫瓚於是統領兵馬,守護邊境。每次一聽到敵人來襲,公孫瓚馬上聲疾色厲,作戰時像是打自己的仇人似的,甚至一直打到夜深。從此烏桓都害怕公孫瓚的勇猛,不敢再來進犯。公孫瓚常與身邊數十個善於騎射的人都騎白馬,相互間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其實袁熙自己也挺羨慕白馬義從的,希望自己也可以有一隻這樣戰鬥力爆表的騎兵,不過騎兵在這個年代還是挺珍貴的,錢糧馬消耗都很多,一般諸侯養不起的,所以綜合國力強大的冀州戰勝綜合勢力弱小的幽州隻是時間問題而已,而敵我雙方得當與失當的舉措隻是加速這個進程而已。

  話說回來,也許幽州這個以前的英雄公孫瓚也許這一兩年就要消逝在曆史長河之中了,自從來到漢末,這是第幾個諸侯從袁熙眼前消失了,何進,董卓,陶謙,劉虞,公孫瓚,袁熙在踏上王者之路時,注定是森森白骨的祝賀,血腥暴力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