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立傻子為君?
作者:神隱熊貓      更新:2021-01-26 05:19      字數:2205
  大南國文武百官在這兩個月內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前朝皇帝宋錦晨被毒死,宋錦夕篡位。一些感懷先帝君恩的忠臣對於篡位者提出了尖銳的質問,而後果可想而知。

  數十名舊臣被以各種子烏虛有的罪責被投入天牢甚至秘密殺害,如今朝廷的重要官位幾乎都換上了宋錦夕的人。

  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這些新臣剛剛坐穩自己的官椅就發生了今天的巨變。

  金鑾寶殿上,文武群臣分立兩側,鴉雀無聲。

  那些新臣們盡管聽不到慘叫聲,但目前午門外宋錦夕父子正遭受怎樣的處置他們心知肚明,不禁又為自己是否會被牽連其中也格外擔憂。

  嘩啦啦的鎧甲碰撞聲響起,金殿外五百名全副武裝的寧國近衛軍簇擁著二人步入大殿。人們偷眼望去,當先二人是一男一女。

  男人身穿一身黃金戰甲,腰懸知我長劍,儀表堂堂、威武不凡,一副傲視天下的君王氣息。不用問,這個陌生的年輕人必是千裏馳援的寧國皇帝——程圓。

  而旁邊穿著一身華麗宮裝,雍容典雅的年輕女人,這些文武朝臣再熟悉不過了,正是前段時間逃亡在外的七公主殿下——宋青鸞。

  程圓和宋青鸞並肩而行,氣場強大,震懾得眾人幾乎喘不過氣來。

  五百近衛軍紛紛小跑到文武群臣的身後站定,威懾之意十足。而程圓則陪著宋青鸞走到龍椅之前,讓宋青鸞穩穩地坐了上去,他自己則立於龍椅旁邊一轉身麵向文武百官。

  那把椅子可是龍椅,不是誰都能坐上去的,更何況宋青鸞一個女人?隻不過如今眾人心裏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不便提出來而已。

  “想必在場的各位大臣都已經猜到了我是誰,沒錯,朕便是寧國東征軍的首領、寧國當朝的皇帝——程圓。朕親率大軍千裏而來,正是應七公主殿下昔日之約,幫助大南國驅逐多羅國侵略者。”

  “不過朕在途中得知了宋錦夕謀朝篡位,不顧戰事大局毒殺大南國先帝,差一點導致大南國覆滅。七公主殿下死裏逃生見到朕講清了實情,而今,宋錦夕父子倆身負八大罪狀,在午門外當眾處死。”

  “國不能一日無君,今日朕攜七公主殿下聚集眾臣,便是要為大南國立下新帝,整頓朝綱、主持國務、與寧國、赤山國公議對抗多羅國侵略者大計。”

  然而,不管在何種境地,人數多了總有那麽幾個自以為是的,毫無懼意的。

  程圓剛剛講到這裏,忽然一名站在文臣前列的官員站了出來,向程圓深施一禮後說道:“寧帝陛下,外臣乃是禮部尚書,焦恒。首先臣代表大南國文武群臣向陛下和寧國東征軍表示感謝,感謝您深明大義解救大南國於危難之際。”

  “隻不過,另立新君是一件極其重大的國事,應由我大南國文武重臣主導商議推選,就無需寧帝陛下和七公主殿下費心了。我等必竭盡全力在三天之內商議出合適人選,擇日登基。”焦恒神在在地講道。

  焦恒講完抬頭看了看程圓的態度,發現他麵無表情仔細地傾聽著,未見絲毫不悅。

  見焦恒第一個站出來發言沒有遭到程圓的反感,戶部尚書於春膽子也大了不少,他眼珠轉了轉第二個站了出來說道:“寧帝陛下,外臣乃戶部尚書於春。雖然焦大人所言沒錯,但考慮到戰事緊急國一日不可無君,寧帝陛下若想幫助我們早一點定下新君也是一片好意。”

  “臣有一新君人選可以供寧帝陛下著重考慮,他乃是……宋錦夕與侍女庶出的一子,名叫宋玉峰。雖然此子從小智力有些傷殘,但隻要尋一名得力的大臣予以扶持,還是可以臨朝主政的。”

  於春又道:“其實外臣出此下策也並非得已,隻因為先帝宋錦晨的全部子嗣已經被宋錦夕斬盡殺絕,再無第二人選。又考慮宋氏天下不能由他姓替代,所以宋玉峰是唯一人選。”

  程圓聽到這,居然忍不住笑了,“你的意思是說,這個宋玉峰是個傻子?你要選個傻子做大南國的君主?”

  程圓講的這麽直白,於春有些尷尬,隻能說道:“吃喝拉撒還是能自理的。”

  程圓表情再次恢複到正常,輕聲輕語地反問道:“既然宋氏子嗣中沒有了好人選,那麽你們為什麽不能選一位德才兼備、有能力把大南國治理得很好的女帝呢?比如說……”

  程圓一轉身,指著龍椅說:“七公主殿下——宋青鸞。”

  這句話頓時像炸了鍋,引起文武群臣的一片倒吸涼氣的驚歎聲。他們原以為宋青鸞就是暫時在龍椅上坐坐而已,沒想到程圓和宋青鸞居然打的是這個主意。

  宋青鸞則安穩地坐在龍椅上始終麵無表情地凝視著眾人,全憑程圓一人主持大局。

  焦恒第一個反對道:“寧帝陛下不可!縱觀天下曆史,哪有女人當皇帝的?如此一來大南國豈不是要被天下人笑掉大牙?就算選宋玉峰做新君也比七公主殿下更恰當,懇請寧帝陛下還是免開尊口,此事交由我們商榷為好。”

  於春也道:“焦大人所言極是,即便宋玉峰智力有所殘疾,但終究是個男人,天下人必會理解。立七公主殿下為君之事萬萬不可,請寧帝陛下將大南國之事交由我等自行處理。您遠道而來,又剛剛經曆一場戰事,還是好好休息一下吧。”

  程圓聽到這點了點頭,掃視全場向所有文武百官問道:“你們在場的所有人,還有誰願意選傻子做新君,不願意立宋青鸞為女帝的,大家站出來表個態。”

  曾經被宋錦夕提拔上來的二十三位官員見到了最關鍵的時刻,他們不得不表態了。宋玉峰畢竟是宋錦夕一支的,他做新君畢竟跟眾人是同脈連枝,總比宋青鸞這鐵腕女人強,否則的話她一旦登基恐怕沒這些人的好果子吃。

  因此眾人一一出列,聲援焦恒和於春,一時間站隊之聲此起彼伏。

  程圓清點了一下,一共二十五人,占了文武群臣的近五分之一。

  程圓見已經達成了目的,回頭看向宋青鸞。

  就在這時,始終沉默不語的宋青鸞終於開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