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程圓大統領
作者:神隱熊貓      更新:2020-12-15 06:14      字數:2207
  長刀雪亮,在朝陽的照耀下冉冉生輝。

  複國軍那一下下起落的刀光,就像是折射於烏塗河水麵上的魚鱗,可是每一次起揮舞過後又都會被染得血紅。

  十個人砍一人,仿佛切瓜砍菜剁肉餡,複國軍八輩子也沒打過這麽過癮的仗,付曉生麾下的多羅軍又豈能有不全軍覆滅之理?

  這就是程圓為複國軍兄弟們打造的理想戰爭,與程方在世時完全不同。

  胡平早已經接到了一站站傳遞來的煙火信息,然而當他帶著麾下的兩萬五千名多羅軍增援到現場時,胡平也傻了。

  他眼前看到了什麽?近二十萬複國軍在屠殺付曉生麾下的多羅兵,這根本就是不應該發生的劇本。

  公孫林麾下的集團縱隊是負責紮口袋的,斥候兵一眼便發現了胡平的隊伍到來,並第一時間向公孫林匯報。

  戰前布置時程圓已經給過公孫林指揮權,如果有增援部隊到來他可以根據情況自行決定處置方式。

  公孫林麾下共計五萬人,另外還有三千重騎兵正在戰場之外枕戈待命,麵對隻有自己半數兵力的多羅軍又怎麽能輕易放過?

  公孫林殺得滿眼紅血絲,看見多羅軍就像是狼看到了肉。他迅速收攏了自己的部隊,把付曉生那些砧板上的魚交給公孫梟的部隊。長戟高高舉起,公孫林一聲令下,他率領著三千重騎、五萬大軍轟然朝著胡平的多羅軍碾壓上去。

  胡平大驚,知道這次行動大勢已去。付曉生的部隊被圍,眼看著也沒剩多少活人了,麵對眼前黑壓壓的重兵,他根本無力援救。

  胡平喊了一聲“撤”,率領麾下兵馬倉惶向北逃竄。

  公孫林率軍緊追不舍,一路在後麵掩殺。長驅七十餘裏,公孫林的部隊尾隨著多羅軍像追趕兔子一樣奔跑了一整天,又斬敵數千敵軍後在一處亂山地帶停下了腳步,然後紮下大營等待程圓大軍的到來。

  公孫林不愧為一代名將,這片亂山名叫神乞丘。在這片亂山中正埋伏著呂成義另外的五萬大軍。如果公孫林帶人冒然追進去,難免遭到重大損失。

  胡平率領殘兵敗將進入神乞丘與呂成義匯合後,向呂成義稟報了烏塗河整個戰況。當呂成義得知了程圓已經殺死程方,並整合了複國軍和十萬寧軍後大驚失色。

  呂成義派出十幾隊斥候兵,輾轉到南方烏塗河畔查探福熙罕和付曉生兩支隊伍的狀況,然而得到的消息讓呂成義大失所望。

  福熙罕和付曉生兩軍共計三萬兵馬,全軍覆沒。

  呂成義推算敵我力量對比,自覺局勢對己方非常不利,於是毅然放棄神乞丘悄悄率軍北上,另覓別處天塹進行分段阻擊防守。

  與此同時,呂成義上書尚雲誌後再次從寧國境內四處抽調多羅軍守軍,集合到自己賬下聽用,以備與複國軍繼續抗衡。

  烏塗河這一戰,程圓率領的複國軍殲敵三萬有餘,己方僅僅折損兩千餘人,可謂打了一場漂亮仗,更是史無前例的一次大捷。

  自此複國軍上下歸心,程圓穩坐帥帳,率領複國軍一路高歌猛進,以排山倒海之勢直撲寧都。

  寧國上下沸騰了,曾經的寧國大昏君洗心革麵統領複國軍反攻侵略者的消息,傳得整個寧國婦孺皆知。

  數個月的征戰,複國軍連續大捷,再度向北方挺進七百餘裏,如今寧國南方的大半疆土已經重新歸複國軍所有。

  整個寧國的百姓們對複國軍都充滿了信心,於是為了盡快驅除侵略者,很多寧國百姓自願參軍報效國家,複國軍宛如雪球般越滾越大。

  呂成義看著牆上的地圖,眉頭皺得越發緊了。

  盡管自己後來又幾乎調集了寧國境內所有能調集的多羅國軍隊,總共湊了十二萬人,可是複國軍的兵員卻已經增加到了近三十萬。而且就形勢來看,他們還處在進一步增兵的過程中。

  沒想到程圓這個昔日裏不學無術,昏庸至極的大昏君還有這般軍事才能。如果多羅國紅璽城再不能給自己派遣境外的援兵到來,恐怕寧國這塊到嘴的肥肉到最後很難保住。

  另外,國內增兵這個問題也是呂成義始終感到困惑的問題。

  呂成義和尚雲誌已經多次向皇帝陛下稟報寧國的糟糕戰況,希望皇帝陛下能派遣大軍前來寧國援助。

  可是盡管肖崢心裏非常清楚複國軍已經一天天逼近寧都城的境況,可是貌似他一點兒也不擔憂,更沒有一點要分兵增援寧國戰場的想法。

  如果說皇帝陛下不在乎寧國疆域的得失根本沒人會相信,難道皇帝陛下在寧國戰場還有什麽後手不成?呂成義真猜不透陛下的心思。

  然而,身為實際意義上的寧國政權掌握者的太宰尚雲誌,此刻在寧都卻再也坐不住了。

  複國軍距離寧都還有不到區區的八百裏,這一路上可以據守的最後兩道天塹隻有花溪山澗和雁難關了,一旦這兩處天塹被複國軍打破,那麽再穿過一片毫無阻礙的滄浪草原就直達寧都城了。

  到了那時,複國軍一旦殺入城內程圓赦免誰也不可能赦免尚雲誌的死罪,恐怕必要將他淩遲處死不可。

  因此尚雲誌寢食不安,最後他秘密修下一封書信,請他的一位住在多羅國西邊境深山裏的好友——鹿野子,不遠千裏從前來寧國助戰……

  寧國的戰爭進行的如火如荼,多羅國同大南國、赤山國的戰爭也打得更是峰回百轉,膠著不堪。

  特別是多羅國二皇子肖陽親自率領兩萬黑騎和十萬大軍抵達南方前線後,大南國和赤山國兩大戰場上的局勢再度扭轉。

  如果說曾經的兩大戰場上大南國是以兵員數量製約多羅國的腳步,那麽赤山國便是以強悍的戰鬥力封住了多羅國所向無敵的矛頭。

  肖陽曆來熟讀兵書、足智多謀,對於大軍團作戰更是他苦心鑽研的必修課。這次身臨其境抵達戰場,通過與大將軍董毅商量過後,二人毅然調整下一步的攻殺大戰略。

  那就是鑒於赤山國兵力較少,先想辦法打破赤山國的北大門,然後從赤山國長驅直入,出奇兵縱深斜插大南國,一舉攻下林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