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律師的套路
作者:夫子亦放德而行      更新:2021-04-17 10:20      字數:2332
  “我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調解!”

  夏妙可態度堅決的說道。

  開庭以前,裴雙玉已經提醒過夏妙可,黃子韜和辛子平可能會采取的套路。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裴雙玉雖然地位遠不及黃子韜和辛子平,可是,她好歹也是一位律師,實打實的內行。

  裴雙玉知道,金牌律師的100%勝率,看似遙不可及,恐怖如斯。

  實際上,卻存在很大的水分。

  如何判定一場審判的勝負。

  這個問題,雖然看似很簡單,實際上卻很複雜。

  首先,需要了解,如何判定一場審判的勝負。

  在普通人的認知中,一場審判的勝負,似乎很簡單。

  審判庭會當庭宣判,誰勝誰負,一目了然。

  可是,對於律師來說,卻並非如此。

  黃子韜和辛子平,便使用了律師最常用的一種手段,庭外和解。

  隻要開庭,便存在勝負關係。

  基於這種理解,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隻要不開庭,便不會存在勝負關係。

  既然沒有人輸,大家都可以宣布自己獲勝。

  原告被告以及雙方的律師,都是獲勝者。

  皆大歡喜,何樂而不為。

  因此,律師們十分熱衷於和解。

  開庭前調解一番,開庭的過程中,時不時的進行調解,甚至,在審判結果公布以後,還要進行調解。

  隻要調解成功,雙方的律師,都會宣布自己獲勝。

  若不然,也不會有那麽多金牌律師。

  當然,調解並非隻是對律師有利,對於原告被告,同樣有利。

  就拿今天的案件來說。

  一旦開庭,並且,夏妙可獲勝,按照最新的楚州刑律,沈樂凱很有可能受到刑律懲罰,進入監獄。

  想要徹底杜絕這種風險,便隻能選擇庭外調解。

  衝突糾紛,歸根結底,還是利益糾紛。

  隻要拿出足夠的利益,原告很容易答應庭外調解。

  因此,黃子韜和辛子平心照不宣的製定了一係列計劃。

  首先,拋出一個夏妙可無法拒絕的條件,比如,拿出二十億,作為精神損失費。

  夏妙可一旦答應,便落入了黃子韜和辛子平的陷阱。

  接受了庭外和解,審判便隻能取消,夏妙可也失去了最重要的籌碼。

  之後,主動權便落到了黃子韜和辛子平手中。

  他們可以無限期拖延,以各種理由,推遲精神損失費的交付時間。

  此時,夏妙可如果再次申請審判,理由就從惡意誹謗,變成拖欠賠償金。

  即便沈樂凱敗訴,也不會受到刑律懲罰。

  接下來,黃子韜辛子平會再次申請庭外和解。

  這一次庭外和解,他們會把二十億賠償金壓價到五個億。

  理由很簡單,夏妙可隻要答應降價,馬上可以獲得五個億資金。

  如果不答應,我們有無數理由,可以無限期的拖延下去。

  對於一位商人來說,現在獲得五個億資金,遠勝於三年後的二十億。

  畢竟,對於商人來說,最重要的便是現金流。

  手握五個億資金,以夏妙可的能力,三年內,最少能翻一倍。

  再考慮到物價上漲,現金貶值,其他一係列的因素。

  今天的五個億,價值遠遠超過三年後的二十億。

  夏妙可大概率會答應庭外和解,然後,第二次審判再次取消,賠償金縮水變成五個億。

  之後,夏妙可還是無法拿到五個億。

  黃子韜辛子平繼續拖延下去,最終,賠償金會越來越少。

  當賠償金的數額微不足道的時候,他們才會選擇賠償。

  這件事的關鍵點,便是庭外和解。

  可是,黃子韜辛子平知道的事情,裴雙玉如何能不知道。

  即便裴雙玉不知道,裴雙玉的背後,還有帝都律法大學高材生組成的智囊團,為她出謀劃策。

  裴雙玉早已預料到黃子韜和辛子平的計劃,提前告知了夏妙可。

  雖然,雙方存在極大的實力差距,可是,隻要猥瑣發育,還是能夠獲得最終的勝利。

  類似於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對決。

  我確實不如你,可是,我隻要閉門不出。

  大魏國的實力強大,耗也耗死你了。

  夏妙可不接受庭外和解,隻能進入審判環節。

  不過,黃子韜和辛子平,還有很多辦法。

  在普通人眼中,審判是最公正最直接的一種方式。

  勝負一目了然,根本無法造假。

  可是,實際上並非如此。

  舉個簡單的例子。

  原告起訴,要求被告賠償一百萬。

  最終審判的結果,支持原告訴訟,不過,賠償金額由一百萬改為五十萬。

  這樣的結果,誰勝誰負,便很難判斷。

  原告看似勝利了,實際上,他要求賠償一百萬,結果隻賠償了五十萬,失去了五十萬。

  被告看似失敗了,實際上,他原本要賠償一百萬,結果隻需要賠償五十萬,節省了五十萬。

  雙方的勝負關係,便很難判定。

  於是,便出現了一種情況。

  雙方的律師,都宣布自己獲勝了。

  原告律師會說,在我的努力下,審判庭支持了原告訴訟,並且拿到了五十萬賠償。

  原告律師的戰績,會增加一場勝利。

  可是,被告律師,也會說,在我的努力下,審判庭把賠償金額降低了五十萬,我幫助被告節省了五十萬。

  被告律師的戰績,也會增加一場勝利。

  最終的結果,這場審判,並沒有失敗者。

  黃子韜和辛子平所要做的,便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因此,在審判的過程中,黃子韜和辛子平需要不斷製造麻煩,延長審判的過程。

  這一點,裴雙玉自然也預料到了。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看似複雜的高手對決,實際上卻很簡單。

  隻要把對方打倒,你就能贏。

  可是,如何打倒對方,卻是一個難題。

  裴雙玉沒有擊敗黃子韜辛子平的能力。

  即便擁有帝都律法大學的高材生相助,也無法擊敗黃子韜和辛子平。

  可是,事實上,裴雙玉根本不需要擊敗黃子韜和辛子平。

  她的對手隻有一個,沈樂凱。

  裴雙玉明白,決定勝負的關鍵,不是黃子韜,也不是辛子平,而是齊學海。

  作為新任楚州總督,齊學海暫時執掌執法總督的權柄。

  齊學海相助,裴雙玉沒有理由輸。

  “經過審判,現在決議如下!”